前段时间,小米Su7上市短短四分钟就达到了惊人的10000台车大订单,可见中国市场对于新能源车的态度是十分积极的。

在这种情况下,却有人说汽车行业要不行了。为什么有人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牌车企哀鸿遍野

据外媒报道,近日福特汽车CEO宣布关闭电动车一系列生产线。奔驰CEO康林松也在年度股东大会上表示,2030年前不会在主要市场全面转为电动汽车销售。

与此同时,奥迪汽车宣布,为了避免销售增速放缓对工厂和经销商造成的不利影响,将放缓推出电动车的速度。

新能源汽车特斯拉,于2024年4月宣布启动大裁员,全球员工裁员10%,大约1.4万人,特斯拉中国一些部门的裁员比例超过30%。

这场裁员潮还波及到了大洋另一边的美国。

据英国广播公司4月5日报道,因叫停自动驾驶电动汽车项目,美国苹果公司裁员600多人。此外丰田,通用,宝马,一众老牌车企都停止或放缓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苹果公司的汽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迅速崛起,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呈现爆炸性的增长,但是由于欧洲在电池技术研发和制造方面起步较晚,缺乏足够的技术积累和产业基础。

欧洲的电池产业链尚不完善,导致限制了电池产能的提升,使电车的需求量和价格满足不了欧洲车企的需求,造车成本急剧加大。

不过,放眼中国,却没有出现这种情况。比亚迪和奇瑞等众多国产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市场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两大独特优势

这得益于中国拥有比欧洲更加完善的电池产业链和庞大的市场规模。

从原材料供应、电池制造到下游应用,中国都具备强大的产业链优势,这为新能源电池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最重要的是中国的新能源电池企业具备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

众多企业不断推动电池技术创新,不断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和使用寿命,这为新能源电池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那些欧美老牌车企“哀鸿遍野”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在新能源汽车的能源电池以及供应链的问题上。

此外,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迅速崛起,民众对于汽车的充电桩需求也越来越大,但是,欧洲的充电设施建设方面进展相对缓慢,充电设施覆盖率和使用便利性都较低。

以充电桩数量为例,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的数据,到2030年欧洲需安装760万台公共充电桩,而目前的安装速率远未达标。

与此同时,充电桩的利用率也不够。

从德国科隆到比利时布鲁塞尔沿途,尽管充电桩的规模较大,但利用率仅约50%,这充分反映出充电桩分布与需求不匹配的问题。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是“非技术因素”,如德国某充电桩中心因保护一棵树而卡关数月,电网连接问题也导致建设时间大幅延长。这些因素共同造成了欧洲充电桩建设的缓慢。

与欧洲相反的是,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巨大,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充电设施网络。

根据统计数据,截至2024年3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的累计数量已经达到931.2万台,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9.4%。而在2024年1至3月期间,充电基础设施的增量达到了71.6万台,同比增长了13.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体而言,中国充电桩建设正在持续加速,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电动汽车充电需求。

从上述两个方面来分析,欧美车企之所以陷入“哀鸿遍野”的困境,主要源于两大问题:技术以及供应链竞争力不足和配套服务不足。

首要问题就是供应链配套以及电池技术的问题使车企使车企的产能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这不仅导致了欧洲车企的新能源汽车成本居高不下,更使得其价格难以降低,形成了新能源汽车价格过高的现象。

面对这样的价格,民众在购买时自然会有所犹豫,他们宁愿选择开回以前的老车,也不愿承担过高的价格。

再加上欧美日等国的配套设施,分布范围不够广,也成为了阻碍新能源汽车普及的另一大难题。

购买新能源汽车后,车主可能还需要自行承担高额费用来购买配套设施,如充电桩等。同时,这些设施还会受到各种不可预测的因素影响,如安装位置、使用便捷性等。

这些种种不便,使得民众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大打折扣。

中国智慧,赋能新能源车

最近,问界M9、智界S7等拥有高阶智能驾驶的人工智能驾车系统的问世,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不断进步,民众对于汽车里的科技含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衍生出了一个新概念:即以新能源汽车为载体,打造一个以汽车为主的“万物互联”的新出行方式。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万物互联技术的应用目前主要体现在智能充电、自动驾驶等方面。

例如:通过智能充电系统,新能源汽车可以实时获取充电桩的信息,实现快速充电和智能调度。

以自动驾驶技术为例,新能源汽车与万物互联的融合使得自动驾驶技术得以快速发展。通过高精度地图、传感器、通信设备等技术的综合运用,自动驾驶汽车可以实时感知周围环境,进行智能决策和自主控制。

这种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驾驶安全性和舒适度,还可以缓解交通拥堵和减少能源消耗。

除此之外,今后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与万物互联的融合还可以体现在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智慧城市是指通过现代信息化手段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新能源汽车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万物互联技术可以实现与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系统的无缝对接,为城市出行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环保的解决方案。

大量的中国车出口海外

可以这样说,新能源汽车与万物互联理念的融合是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拓展,我们可以期待一个更加智能、环保、高效的出行时代的到来,这也是为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股强大的力量。

相对于欧洲的老牌车企而言,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布局是非常有前瞻性的。

正是在上述各方面的加持下,中国新能源汽车才能在全球汽车行业哀鸿遍野,纷纷裁员之际,杀出一条血路,不断发展,蒸蒸日上。

然而面对新一轮的技术浪潮,欧美老牌车企们却表现出了犹豫与迟缓的态度。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必须抓住这历史性的机遇,开创属于我们的新发展篇章,这样我们才能引领时代的发展,使新能源汽车在未来全球汽车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