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的盛夏,南京一家旧货市场里熙熙攘攘。

一位50多岁的男子高良伦,站在摊位前,手中木盒里静静地躺着他的“珍宝”。

汗水在额上凝结,右手有节奏地抚摸着盒盖,似是极不舍得打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位好心的大娘走过摊前,看到“售卖功章”的招牌,不禁好奇地问:“这么宝贵的荣誉,您为何舍得卖?”

高良伦闻言怔了一怔,眼神忽然空洞起来。

他喃喃低语:“家里困难重重,只能不得已”。

话音刚落,嘴角微微抽搐,手越发用力,指节泛白,似要把那盒子握进手心。

卖完之后,他提着沉甸甸的口袋,脚步却很是轻飘飘。

回到家,他将粮食一一摆上架子。

两个骨瘦如柴的孩子眼中放光,高兴地张望着新添的食物。

高良伦心中五味杂陈,他轻轻抚摸孩子们稚嫩的小脸,心如刀割——为了这一点温饱,他不得不卖了自己的荣誉。

那枚勋章曾令他自豪,它铭刻着他青春岁月中焚烧的热血。

然而它换来的,只有几袋粮食,在这个物质缺乏的年代,远远不够填满两个孩子空空的肚皮。

几天后,一位首长找到了高良伦。

看着眼前那熟悉的男子,语重心长地说:“怎会舍得将它卖?你真是糊涂啊!”

话音未落,一枚赎回的勋章,已静静地躺在了案几之上。

高良伦泪如雨下,许许多多的画面,开始在他脑海中重新上演。

一个潦倒的农家

1932年,高良伦出生在四川广元,一个潦倒的农家。

茅屋里布满裂痕,母亲憔悴的脸上着泪痕。

这个婴儿从来没尝过饱饭滋味,骨瘦如柴。

军阀混战,父亲就在一场战斗中牺牲,留下他和母亲相依为命。

本已生活拮据的母子俩,失去了顶梁柱更是过日子难上加难。

起初,他的肩还扛不起多少活。

可看着母亲日渐消瘦,高良伦就咬牙握稚拙的锄头,去地里劳作。

双手满是泥泞和血痕,可那双眼睛里透着倔强的光。

渐渐地,这瘦小的身板变得坚实,手脚也结实起来。

高良伦挺直腰杆,暗暗发誓要让母亲过上好日子。

时光一晃,19年过去了。

1951年2月的一个清晨,村头树梢上垂挂着晶莹的冰凌,微微摇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岁的高良伦,背着简陋的行囊,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在前往县城的土路上。

脚下是松软的泥土,头顶是湛蓝的天空。

高良伦深深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想起了母亲红肿的眼睛和泪流满面的样子,他一步三回头地离去。

到了集合点,才见识到前方严峻的形势——壮士兵源接连不断地从各地汇集,脸上明明白白写着“为国捐躯”的觉悟。

高良伦深吸一口气,胸前的红花颜色也更加鲜艳了几分。

第二天清晨,带着熠熠生辉的战士之梦,踏上了通往朝鲜战场的列车。

未知的一切,在前方等着他。

“冷枪运动”神枪手

高良伦进入志愿军三兵团,奉命在朝鲜战场执行任务。

战场形势复杂多变,敌我距离时近时远。

间歇期间,敌我士兵常仅隔五六十米对峙。

这时候,高良伦和战友们就趁机“放冷枪”——也就是悄悄瞄准敌军,一个个施展绝杀。

因为距离近,又无声无息,敌人根本来不及反应。

一个个倒下后,才迟钝地意识到中了埋伏。

高良伦成了这个“放冷枪”小组的神枪手。

只要他选择的目标,基本上都是落地不起。

冷冽的枪口对准脑门,扣动扳机,高良伦面无表情转向下一个。

破晓时分,地平线上闪烁着朦胧晨光。

晨曦中的枪口轻微颤动,高良伦努力控制住呼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枪口对准了300米外一道模糊人影——那是一名出来撒尿的美军士兵。

高良伦屏息,右眼虚点瞄准镜内的十字星,稳定地移动枪口。

“砰”地一声,那人影应声倒地。

晨曦微亮,高良伦一个一个移除敌人的生命,直到这天放倒十余人。

冷枪运动中,志愿军涌现出许多“神枪手”,高良伦就是最出色的枪手之一。

营长特意将他叫来,赞叹道:“良伦啊,没想到你小子这么厉害,平时是不是私下练过枪法?”

高良伦挠挠头,腼腆地说:“也没特意练习,小时候经常和朋友玩弹弓。”

营长哈哈大笑,重重拍他的肩膀:“看来我大三兵团多了一个神枪手啊!”

曾几何时,弹弓只是童年里无忧无虑的玩乐。

时光流转,变成了坚定手中的武器,一把为了保卫家园而存在的利器。

弹弓成了手中的枪支,扳机一扣,是为了保卫,是为了生存。

激战上甘岭

1952年深秋,高良伦被部署参加了上甘岭保卫战。

寒风凛冽的山头,烟雾弥漫,一场硬仗正在展开。

作为守军,高良伦与战友王学礼,被安置在了山顶错综复杂的战壕里,防守最后的关隘。

他们警惕地盯着几十米开外矗立的浓雾,那后面潜伏着未知的敌人。

此起彼伏的枪声中,高良伦握紧步枪,心跳如雷。

他看到王学礼默默祈祷的侧脸,眼神中透着坚定。

就在这时,尖锐的哨声划破长空。高良伦猛地抬头,远处传来密集枪声。

浓雾骤散,敌军杀到跟前!

高举武器,高良伦大吼一声,投入了硝烟。

击退第七次进攻时,王学礼中弹倒地。

他看着战友胸前血花绽开,瞳孔渐渐散大,再也发不出一点声响。

高良伦双手颤抖,泪水和雪花混杂。

寒风呼啸,敌人的脚步声已经近在咫尺。

高良伦深吸一口气,猛地从地上捡起王学礼的步枪。

敌军突然从树丛后杀出,朝他狂扫子弹!子弹从他鼻尖处擦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良伦双眼通红,他知道,自己这是孤军奋战,生死一线之间。

选择了暂退猫耳洞,就在美军准备接近时,一名身影突然从洞中跃出!

高良伦双眼通红,手上拿着从堑里刨出的武器,对着敌人疯狂扔掷。

他凭一人之力,击退了六次猛攻,毙敌246人。

一个人,创造了一场战争中的奇迹!

终于,援军赶到。

高良伦松开手中的武器,倒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中。

他用血肉之躯,完成了一名士兵的誓言。

抗美援朝后,高良伦被授予特等功臣,二等战斗英雄的称号,还曾登上了天安门看阅兵。

一位老英雄的担当

1960年,高良伦进入化纤厂工作。

工厂里远远传来汽笛声,标志着一天的工作即将开始。

高良伦揉了揉酸涩的眼睛,疲惫地从工位上站起身。

他刚刚值了通宵班,白天还得继续工作到晚上。

作为两个孩子的唯一经济支柱,肩上的担子格外沉重。

高良伦心如刀绞,他深知无论自己和妻子怎样节衣缩食,收入仍然难以满足这个四口之家的开销。

这天夜里,高良伦一个人坐在黑暗中,神情凝重。

他终于下定决心,取出了珍藏多年的军功章。

这是他在部队里冲锋陷阵获得的荣誉,对他来说意义非凡。

抚摸着军功章上凸起的字迹,久久不能平静。

为了孩子们,高良伦狠下心来,次日就将它卖掉了。

军区首长知道了这件事,将高良伦的功章,重新赎了回来。

潸然泪下:“你糊涂啊,要不是别人告诉我,我都不知道。”

有人曾问他:“作为国家的功臣,你可以向政府求助,不用出来卖功章的。”

高良伦说:

“虽然为国家立了功,但这并不能成为向国家要帮助的借口,况且现在国家正处于困难之际,不好给国家再添乱了。”

政府特批给他各种生活补贴,日子终于好过起来了。

2003年,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高良伦安详地离开了人世。

他只是一个普通人,却用踏实朴实的人生,演绎了一个英雄该有的担当。

现在国家发达起来,老军人,老功臣,有困难一定要说出来,国家不会让英雄流血又流泪!

向革命前辈,老英雄高良伦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