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庄,位于宜宾下游、长江南岸的一座小小古镇。 很多人已经不知道,在抗日战争期间,这座古镇是与成都、重庆、昆明齐名的“四大文化中心”。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大批学术教育机构学者、师生被迫向长沙、重庆、昆明等地区迁徙。

1940年,因战事趋紧,同济大学师生迁往川南古镇李庄,继之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中国营造学社等机构先后辗转而来,一时间,众多一流学者和大批珍贵文物古籍汇聚李庄——这个被傅斯年称为“在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

傅斯年、董作宾、梁思永、巫宝三、梁方仲、陶孟和、李济、李方桂、凌纯声、吴定良、梁思成、林徽因......这批学者,行色匆匆,出没李庄乡 间泥泞;面对贫病、匪患甚至死亡威胁,他们穷且弥坚、守望相助、薪传火播;他们不蹚政治浑水,不依附权势,捍卫学术自由,保持人格独立。

寂寂无名的李庄在抗战时期安放了一张书桌,让它在这段历史的切片中群星闪烁。文化不灭,中国不亡,那时的李庄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折射点,民族精神的涵养地”。

《发现李庄》作者岱峻说:“李庄,不再是一个地理意义的小山村,是衣冠南渡、文化抗战的重要 场域;是一大批学人一大批学术成果的汇聚地;今日学界仍在传承其学脉和精神,仍在吸吮“李庄”的隔代或异代养分。从这个意义上说,读懂李庄也是读懂中国。

可惜的是,虽然如今李庄已经是一个著名的旅游景区,许多人到这里拍照、打卡,但当年发生在李庄的那些传奇的历史故事,仍然不像抗战中的成都、重庆、昆明那样为大多数国人所熟知。这实在是一种巨大的遗憾。

为此,先知书店诚挚推荐: 岱峻《发现李庄》三部曲,再现艰危岁月大师群体沉默而光荣的历程。

◎大量一手史料,不可多得的资料文本

“发现李庄”系列基于对大量一手史料的收集与梳理,以及对于相关学人后人、亲友的第一手访谈资料叙写而成。作者岱峻重视田野调查,注重口述史的采集。作品资料全面、考证准确,细节丰富,图文并茂,既有学术价值、文献价值,也情感鲜活、呼之欲出,是了解那个时代这些学人不可多得的资料文本。

◎历经数年的重新写作,呈现历史的复杂与丰富

最新完成的“发现李庄”三部曲让昔日生活宛然眼前,人物与往事跃然纸上,比2004版《发现李庄》增加了三分之二的内容。在结构编排上,也与老版完全不同,新版与其说是修订,不如说是“历经数年的重新写作”,把社会生活与学术思想巧妙地勾连起来,呈现出历史的复杂性与丰富性。

◎作者亲笔签名,适宜赠予友人及收藏

一本书的价值有多大?有时,它足以改变历史。20多年前,岱峻用一本书让李庄重回大众视野;如今,李庄已经成为旅游热点,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更珍贵的是,我们有幸获得已年过古稀的岱峻老师亲笔签名+钤印,让这套可以流传于世的书籍更具珍藏价值。这套书限时9折优惠,感兴趣的书友,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抢先收藏(您还可在规格中选择“寻找李庄”二书):

你可能还感兴趣的内容:

添加:Leonardo20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