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税百问”专注园区招商,政策扶持奖励!关注订阅号“千税百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来,由于我国决定去地产泡沫化,地方政府不被允许通过大量“卖地”的行为获取财政收入,使得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大幅减少,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减少,首当其冲的便是基建项目,因为基建项目需要的资金很大,所以在政府财政吃紧的背景下,最先砍掉的就是基建。先是12个中西部省份新建基建项目将会受到严格限制,后来又有部分东部省份地级市也限制基建项目的投资。中央政府还表明,如果地方政府觉得地方债务难以负担,可由中央帮忙偿还,但代价就是地方基建权利、财政权利全部上缴。
前几年我国基建项目占我国总GDP的近20%,我国发力发展基建,首先是因为我国建国后长期基建建设都处于匮乏状态,对于基建十分迫切;其次就是地方政府想要获取“政绩”基建便是最好的方式,毕竟基建可以带来大量GDP,也能增加就业和改善城市面貌;最后一个原因涉及到了地方利益和蛋糕分配,往往一个基建项目的设立,都会有多方主体受利,比如土地财政、城投平台、房产企业、建筑公司、建材老板乃至包工头。诸多原因也是取消基建项目的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到我国“基建狂魔”即将落幕的原因,主要原因是基建对经济和民生的提升越来越小,回报逐渐趋于零,我国现阶段想促进经济最重要的还是要依靠“消费”这辆马车。
前面说到的中央政府可以帮地方政府偿还债务,但需要地方上缴基建权利与财政权利,这带来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地方有钱偿还欠企业的欠款和拖欠的工资;还有个结果就是由于有了中央的参与,地方政府就不会为了“政绩”不顾一切,这样民生、社保领域就会得到极大改善。
随着我国“基建时代”的落幕,产业链也将发生巨大改变,传统地产、建筑等行业及其上下游产业都会受到巨大冲击,而新能源汽车等高新技术产业将会得到更多的资源发展。相信这一改变也能让我们普通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