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朱棣之子朱高燧,一生处处充满了权势争斗和阴谋计划,却最终得以平安善终,实属罕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朱元璋晚年,为了巩固大统,开始推行刚愎自用的政策,使群臣深感不满。其孙朱高燧性格英明,深得朱元璋宠信。朱棣见状,决意起兵夺位。

此时,朱棣长子朱高炽及次子朱高煦也已长大成人。朱高炽生性温和,有当皇帝之器,乃朱元璋心目中最理想的继承人。然朱高煦性格跋扈,朱棣却偏爱他。朱高燧又年少,难与两人相提并论。

建文元年,朱元璋驾崩,储君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建文帝果断削藩,令朱棣大为光火。朱棣意图起事,拉拢朱高煦,两人彼此唇齿相依。朱高炽心思缜密,劝谏朱棣三思,朱棣大怒,与朱高炽渐行渐远。

建文三年,朱棣以“清君侧”为名兴兵反叛,是为靖难之役。朱高煦统军南下,战焉壮烈,立下汗马功劳。朱高燧随朱棣留守燕京,妥善照料朱棣之母徐太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的朱高炽,早在多年前就因患有足疾,行动不便,只得在家中读书涵养,并以宽厚仁德待人,因此体胖些。他本不欲卷入这场乱事,奈何朱棣执意要他站队。朱高炽左右为难,终究还是选择袒护异母兄朱允炆。

建文四年冬,朱棣败走九江,朱允炆亲率重兵围剿。朱高燧借口照料太后,暗中联络朱棣,帮助朱棣突围。次年正月,朱棣反败为胜,建文帝出逃,不久被俘,不屈而死。

靖难方酣之时,朱高炽曾劝朱棣停战,并指出朱棣用兵之失。朱棣大怒,遂置朱高炽于幽禁。朱高煦得意洋洋,要求封王建藩,朱棣亦从其言。

朱棣篡位后,是为永乐帝。

朱棣原有意立朱高燧为储,但最终选定长子朱高炽为太子。

朱高炽虽然患有严重的足疾,性格老成持重,喜欢读书,朱元璋非常疼爱他。

朱元璋曾在凌晨叫他检阅军队,朱高炽认为那时候太冷,应该等到天亮吃过饭再检阅。另一次,朱元璋让他分阅奏章,朱高炽能够挑出切中民生弊端的陈述,让朱元璋赞叹他“有当皇帝的眼光”,封他为世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棣却不如此看重朱高炽,反而最宠爱幼子朱高燧,也最器重次子朱高煦。

这两人性格都比较张扬跋扈,更像朱棣本人。

朱棣登基后,需要选定太子。这时最重要的是政治才能,而朱高炽在三兄弟中最强。再加上朱高炽有才能的儿子,朱棣于是立他为太子,违背了曾对朱高燧的承诺。

朱高煦和朱高燧对此非常不满。

起初,朱高燧曾多次给其兄朱高炽使绊子,意图争夺监国大权。但朱高炽性情仁慈,从不与朱高燧争权夺利。每每朱高燧使诈,朱高炽总是设法帮他开脱,向朱棣求情。

一次,朱高燧意图对朱棣下毒,事发后遭到严刑逼供。情急之下,朱高炽替朱高燧出头,说这必是宫中奸细所为,请求朱棣宽恕。

朱棣听从朱高炽所言,终究没有加害朱高燧。

02

朱棣是在御驾亲征回京的路上病逝,与京城还相距甚远。此时野心勃勃的汉王朱高煦密切关注京城动向,准备北京一旦出现混乱,便趁机进京造反。

京城内,朱高燧尚未就藩,一心想着夺取皇位。朱高炽忧心忡忡,深恐朱高燧会在京城兴风作浪,自己难以顺利登基。

出人意料的是,朱高燧放弃了争夺皇位的念头,甘愿让朱高炽登基为帝,还写信向新君祝贺。朱高炽也没有计较朱高燧此前的所作所为,反而予以嘉奖,加封他2万石年禄,第二年还派他就藩彰德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高炽登基后,为削弱藩王势力,采取温和措施。朱高燧也心知势单力薄,主动放弃左右两支护卫,表明自己再无异心。朱高炽对朱高燧的举动大加赞赏。

这样的展开几乎超出所有人的预期。朱高燧放弃争权,朱高炽也没有计较,兄弟两人最后和睦相处,确保了大明的稳定。朱棣在天之灵也可瞑目了。

本是件喜事,但京城的光景却并不太平。汉王朱高煦仍虎视眈眈,蓄势待发,随时可能率军入京。

朱高炽如履薄冰,深感汉王必须遏制。此时谋士陈燧进言,建议朱高炽先声东击西,采取怀柔政策,转移汉王注意力。

朱高炽采纳谋士建议,先封汉王一等公,加封土地,同时派亲信前往汉王处说项。汉王初时犹豫,后来还是放弃了入京的念头。朱高炽这才松了一口气,京城暂时安全。

但故事还没结束。汉王虽然打消了入京的想法,却仍然蠢蠢欲动,暗地里继续扩充势力。朱高炽对此也心知肚明,汉王如此野心,迟早会成大患。

后来,汉王在封地闹饥荒,上书请求运粮救民。朱高炽会同谋士,认为这是削弱汉王实力的大好良机。于是不仅不同意运粮,还借故削减汉王的土地。

这下汉王怒不可遏,终于兵变造反。然而此时他已是孤家寡人,实力大不如前。朱高炽立即调兵平叛,很快就将汉王的军队击溃。汉王无奈只得投降,被朱高炽软禁在宫中。于是,对明朝稳定的重大威胁也最终被化解。

朱高炽登基之初,王储危机、藩王叛变,种种难题接踵而来。但在他稳健的处理下,这场继承风波终究落幕。

03

朱高炽驾崩后,其长子朱瞻基继位为帝,延续了父亲宽厚仁慈的政策。朱瞻基登基之初,面临着来自叔父朱高煦的叛乱。朱高煦联合朱瞻基的小叔朱高燧,意图谋取帝位。然朱瞻基御驾亲征,很快平定了叛乱,捕获了朱高煦。

此时,朝中不少大臣主张趁机逮捕朱高燧,防患于未然。朱高燧在朱棣年间曾有谋害之举,如今又参与朱高煦叛乱,实在令人忧虑。

朱瞻基的心腹之臣“三杨”之一杨荣,也支持此举,试图说服杨士奇起草逮捕令。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杨士奇坚决反对逮捕朱高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