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正在制定制裁措施的草案,目的是将中国部分银行排除在SWIFT国际金融通信网络之外,此举旨在制止中国对俄罗斯可能提供的军事支持。这一措施正值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问中国之际,成为了美中金融博弈的一个焦点议题。美国担心中国出售的技术,如机床和微电子产品,可能被俄罗斯用于制造武器,进而用于乌克兰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财联社电报

SWIFT系统,成立于1973年,是一个国际金融通信网络,让全球超过11000家金融机构得以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交易。这个系统几乎覆盖了全球所有重要银行的交易。一旦被排除出SWIFT系统,实质上等于丧失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发言权,对任何国家而言都将是沉重打击。尽管SWIFT声称自身维持中立,实际上它已被用作美国实施金融制裁的工具,尤其是在“911事件”之后,美国加大了利用SWIFT追踪金融交易的力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历了美国通过SWIFT制裁多个国家的案例之后——如俄罗斯、伊朗、朝鲜,中国面临的潜在风险不言而喻。中国作为全球贸易大国,大量依靠SWIFT系统进行外贸资金的划转。被排除出SWIFT不仅会使中国损失高达数千亿美元的贸易收入,还将影响海外直接投资和使用美元采购原油等多个方面,对中国经济造成巨大冲击。

在这种背景下,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资产的角色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加密资产的去中心化特性,使其不受任何政府或中心化机构控制,为金融自由度提供了突破。尤其是在跨境支付方面,比特币展现出了颇具吸引力的优势:交易速度快、费用低,用户可以绕开传统金融系统直接进行资金转移。

由此,加密资产被看作是在SWIFT阴影下的一种可能的替代路径。虽然俄罗斯、金砖国家乃至一些中东产油国家都在不同程度的探索使用区块链技术和加密资产进行国际支付,以期“去美元化”和规避制裁,但现实挑战仍不容小觑。比特币等加密资产虽然在人们的认知中逐渐占据位置,但要将其转变为全球性、广泛接受的支付和结算系统,需要解决众多问题,比如资产波动性大、交易处理速度、以及如何在保持去中心化的同时应对各国政府的监管需求等。

因此,尽管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资产提供了规避SWIFT系统的潜在途径,但在可预见的未来内,它们取代SWIFT的可能性不大。SWIFT在全球金融体系中拥有深厚的基础和广泛的支持,这是任何新兴金融技术短期内难以匹敌的。两者更可能是并行存在,各自在全球金融生态系统中扮演自己的角色,而比特币等加密资产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金融系统的多元化和创新,带来新的金融服务模式和支付解决方案。

---本文仅供交流,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