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全文共 2300字,时长约 5分钟

·本文来源:刘胜军大局观(刘胜军微财经出品)

文/ 刘胜军

我们需要一场从“勤俭是美德”向“消费是美德”的思想大解放。

消费是一种美德。——凯恩斯

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冲上了热搜。原因很简单,不少人在为“五天长假”欢呼之后忽然发现其实假期只有1天,其他几天都是调休。

这种调休的做法,是想“娱乐工作两不误”:既带动了旅游消费,又在事实上没有影响工作生产。

其实,“害怕耽误工作”,已经是一种过时的思维,或者说属于“短缺经济思维”。在短缺经济时代,供不应求,多生产一天就多创造一天的财富。

这种观念,源于中国长期以来的勤劳传统。如果按照工作强度而言,中国可能是世界上最勤奋的国家。前几年社会舆论声讨的“996文化”,有着根深蒂固的思想根基。马云甚至说,“这些公司能够996,我认为是我们这些人修来的福报。”

其实,很多时候加班是被迫的。在制造业中,很多工人的基本工资都是以当地最低工资为标准,再算上加班费,才能拿到5000以上的月薪。一个工人想要拿到七八千的月薪,基本上是要加班满勤。比亚迪工厂也是如此,新进工人的基本工资2360元/月,加班费跟富士康一样,都是按工作日加班1.5倍,双休日2倍,国家公假日3倍,额外再加一些季度奖、绩效奖,差不多月薪六七千。

因此,就出现了奇怪现象:一个工厂如果因为订单不足,不安排工人加班,很多工人可能就要跳槽了。其实,不是工人喜欢加班,而是不加班收入太低。

还有一种加班是企业为了获得竞争优势而逐渐形成的惯性。例如,以加班文化著称的华为,虽然如今已经是世界级企业,但这种习惯依然很难改掉。

一个有趣的故事很能说明问题:TCL在2004年并购法国汤姆逊彩电业务和阿尔卡特手机业务后,李东生一次去法国,计划在周末召开一个会议,却发现找不到人,所有人手机都关机了。李东生当时对此感到不可思议。

这种反差很说明中国人不知道自己有多勤劳。有的企业家甚至要求员工周末不得关机,否则就撤职。其实,有几个员工周末敢不接老板打来的电话?中国劳动者每周平均工作时间约49小时,法国为36.9小时、德国35小时、丹麦34.5小时、荷兰31.4小时。美国为34.4小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几年,有部奥巴马投资的纪录片《美国工厂》。这部电影看似很平淡,其实揭示的是一个很深刻的问题:不同国家劳动者不同的价值观。在全球化的时代,每个国家劳动者的工作强度,会对其他国家劳动者产生“外部溢出效应”,这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思考的历史课题。

中国经济早就过了短缺经济时代。短缺经济,本质上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计划经济导致生产和需求的脱节,也因为缺乏激励而导致生产能力、生产效率低下,最终形成短缺。科尔奈的《短缺经济学》深刻影响了中国当代经济学家。

过去几十年,中国拥抱市场经济,技术飞速进步,在很多领域都形成了世界第一的生产能力。在绝大多数领域,短缺已经永远成了历史名词。今天的90后、00后,已经很难理解“短缺经济”、很难想象70年代很奢侈的“四大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以及80年代奢侈的“四大件”:电视、冰箱、洗衣机、录音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解决了短缺之后,随着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地位的巩固,我们开始面临另一个超级难题:供大于求。中国制造业规模已经连续13年全球第一。中国食品(占全球比重为 26%)、纺织(35%)、化学 制品(28%)、机械设备(28%)、电气设备(27%)、运输设备(25%)等 13 个制造业细分行业增加值规模均位列世界第一。

供求矛盾这个问题在疫情后表现得更为突出,因为需求侧比供给侧的恢复速度要慢得多。于是,这几年企业变得越来越“卷”,价格战硝烟弥漫,PPI(生产厂商出厂价格指数)又开始负增长。

生产厂商出厂价格指数

2024年一季度,GDP平减指数为-1.1%,近六个季度中已有五个季度为负,几乎是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通缩时期。一季度尽管工业生产加速,但工业产能利用率仅为73.6%,比上季度下降2.3个百分点,为2020年二季度以来最低。

华为问界新M5上市,价格区间为24.98万~27.98万元,余承东感叹:

“疯掉了,太猛了,这个行业太卷了,我们降成本压力很多,因为现在搭载华为高阶智能驾驶系统的车售价低于30万都是亏损的。”

这种压力,不是新能源汽车一个行业的问题,而是普遍现象。

出路何在?肯定不是鼓励加班,那样只会制造更多的麻烦。你生产出来的不是产品,是库存!

出路在于经济学大师凯恩斯的那句名言:消费是一种美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儒家文化传统上崇尚节俭,这是优秀品德。但,如果每个人都节俭,就会出现需求不足的“合成谬误”。

实际上,中国经济长期以来的结构性矛盾正源于此:储蓄率太高,消费率太低。

储蓄率国际比较

个人消费占GDP比重

因此,我们现阶段要转变思维模式,要从“崇尚加班”的文化向“崇尚度假”的文化转变,这样才能缓解供求结构性失衡。这正是中国经济再平衡所需要的。

福州永泰同安镇芹草村

解决这一结构性矛盾,当然不是靠“多放假”就能完全奏效,但毫无疑问,“多放假”代表着正确的方向、科学的思路。

面对当下的经济局势,说句简单粗暴的话:多放假,才是在帮助经济;少放假,其实是在制造麻烦。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经济最大的动力。在放假的问题上,我们需要来一次思想解放:多放几天假,对劳动者好,对经济好,对全世界也好。这样皆大欢喜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刘胜军@宁波鄞州天童寺

致公党上海市经济委员会委员

坚持讲真话的经济学家

政治经济学+大历史观

2014 年参加总理经济座谈会

刘胜军微财经创始人

山东省人力资源发展促进会首席专家

著有《下一个十年》

山东·菏泽·定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