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李秋菊坐在破旧的沙发上,手里拿着一张已经泛黄的照片,照片上是年轻时的她和王海波,两人笑得灿烂。窗外的夕阳洒进来,给这个简陋的家涂上了一层金色。

“海波,你看,这照片上的我们多年轻啊。” 李秋菊的声音带着一丝怀念。

王海波从报纸后面抬起头,瞥了一眼,淡淡地说:“是啊,都过去了。”

李秋菊的眼中闪过一丝失落,她转头看向窗外,那里有一群孩子在追逐嬉戏,无忧无虑的笑声在空气中飘荡。

“那时候,我们也是有梦想的。” 李秋菊的声音越来越低,仿佛是在对自己说。

王海波没有回应,他的心思早已不在这张照片上,而是飘向了远方。这个家,这个婚姻,对他来说,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一种责任,却不再是爱情。

李秋菊的下岗并非无迹可寻,工厂的机器早已停止了轰鸣,工友们一个接一个地离开,像是被时代抛弃的旧物。她站在空荡荡的车间里,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悲凉。但她没有时间沉浸在失落中,家中的米缸已经见底,孩子的学费还悬而未决。

她开始尝试摆地摊,卖些小玩意儿,但生意惨淡。直到有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发现了一个被忽视的市场——老年人的怀旧商品。她用积蓄进了第一批货,没想到生意竟然出奇地好。李秋菊的脸上渐渐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她仿佛又找回了年轻时的那份冲劲和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海波的事业则像是一艘顺风顺水的船,越行越远。他的公司不断扩大,业务遍布全国,甚至开始向海外扩张。他成了小城里的名人,走到哪里都有人尊敬地称呼他为“王总”。但随着事业的成功,他和李秋菊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远。他们的话题越来越少,共同的记忆像是被风吹散的尘埃,渐渐模糊。

王海波开始频繁地出差,每次回家都像是例行公事。他的生活被工作填满,而李秋菊则被她的小生意占据。两人像是两条平行线,各自忙碌,却再无交集。

直到有一天,王海波在一次商务晚宴上遇到了赵丽华。她穿着一袭红裙,优雅地端着酒杯,谈笑风生。王海波被她的气质所吸引,两人很快攀谈起来。赵丽华的言谈中透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忧郁,这让王海波感到好奇。他开始频繁地约赵丽华出来,两人的关系逐渐升温。

李秋菊对此一无所知,她正忙着扩大自己的生意。她租下了一个小店面,开始经营起了一家怀旧主题的小店。店里摆满了各种老物件,从旧书到老唱片,从老式电话到黑白电视,每一样都承载着一段记忆,一个故事。小店很快成了小城里的一个热门去处,李秋菊的生意越做越大。

然而,好景不长,一场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席卷了全球,李秋菊的小店也受到了冲击。生意一落千丈,她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就在这时,王海波的公司也遇到了麻烦,一场商业欺诈案让他的公司陷入了危机。王海波忙于应对,无暇顾及李秋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