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9年,俄罗斯展出苏联封存70年的绝版影像,再现彩色中国重生之旅。

5年前的9月18日,俄罗斯频道推出了一部名为《中国的重生》的彩色纪录片,让世界看到了新中国崛起的另一面。这段被苏联封存几十年的影像,包含许多从未公之于众的神秘画面。

俄罗斯是怎样将这部意义重大的纪录片制成的?纪录片中又记录了哪些中国值得铭记的真实场景?

珍贵的影像

2019年之前,中国人民看到的开国大典影像几乎全是黑白画面,而且镜头方位不多,节奏也不连贯,看起来实在有些草率。

这是因为,我国在保存资料这件事上跌了个大跟头。

1949年,中央政府特意找来延安的摄影团队,请工作人员做开国大典全程的跟拍记录。从毛主席震撼世界的讲话,到解放军豪气冲天的阅兵仪式,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呼雀跃,每一个环节都没有落下。

然而几天之后,相关单位存放胶片的房间突然发生火灾。虽然大家很快做出反应,将火扑灭,但多达几十本的珍贵胶片还是没能保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家领导人因此痛彻心扉,遗憾万分。那具有开天辟地意义的历史时刻,只留下了屈指可数的回响。

中国人民只能接受命运的拷打,从寥寥无几的黑白影像中寻找与历史的共鸣。

谁也没有想到,2019年,在距离开国大典已经过去70年之后,俄罗斯官方竟然推出了一档纪录片,把中国人心中的遗憾填了起来,让我们看到了被深埋于尘埃当中的那些鲜活片段。

开国大典、解放上海、老北京变化、中央政治会议……这些历史时刻,在纪录片中都有所再现。

俄罗斯将其命名为《中国的重生》,恰如其分。新中国的解放和成立,正是一次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只是,连中国政府手里的没有的资料,怎么会在俄罗斯人手中?这个问题,70年前的苏联摄影团队可以回答。

1949年9月,苏联派出了一支25人的摄影师团队来到中国。他们的足迹遍布北京、上海等重要城市,用镜头保存了真实的中国社会状况。

将近一年的拍摄周期里,团队成员使用的都是史无前例的彩色胶片拍摄技术。将来制成的彩色影像,将会给观众带来更加直达心灵的感受。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当天,这支摄影团队同样也在天安门广场。他们将镜头对准城楼上郑重宣告中国成立的毛主席,也对准毛主席周围的面带微笑的其他国家领导干部。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宣布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中苏两国也维持了长达十年的蜜月期。然而不知出于什么原因,这段影像并未被苏联政府公之于众,中国领导人也从不知道那些片段的存在。

1950年,苏联播出了一部黑白纪录片,名为《中国人民的胜利》。片子里的画面非常简单,镜头语言并不成熟,只是苏联团队拍摄片段中的很小一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斯大林去世之后,那些珍贵的素材就此被深藏于档案馆中,不见天日。刚愎自用的赫鲁晓夫上台,对中国恶语相向,两个国家关系持续恶化,苏联更不可能交出素材。

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他们并未在气急败坏之时将素材全部销毁。或许他们也期待着有朝一日,两国能够重修旧好,这些片段将会被当成惊喜的礼物送出。

一直到苏联解体,俄罗斯正式以主权国家形式登上政治舞台,档案馆中的资料几经辗转,仍然被妥贴收藏。

2017年,为了拍摄以中国为主题的新型纪录片,俄罗斯导演杰尼索夫前往国立电影照片资料档案馆,查找不同年代的中国真实影像素材。

正是这次偶然的机会,他找到了60多年前的苏联摄影团队成果。

他的发现,会为两国关系带来怎样的变化?

特殊的素材

2019年,苏联封存70年的中国绝版影像公开,解放战争画面真实。

这些珍贵的影像素材记录了中国哪些时刻?

杰尼索夫发现的素材,对于俄罗斯政府来说也是个意想不到的惊喜。

2019年正好是中俄建交70周年的重大节点,他们完全可以把这些彩色画面作为国礼,郑重其事的交给中国。

中俄两国关系必将更上一层楼,历史素材承载的珍贵情谊,也会加深两国之间的羁绊。

也正是因为俄罗斯的馈赠,如今的我们才能在电影电视中看到彩色的开国大典画面,看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等历史伟人更加生动的表情,看到老百姓的喜悦和期待。

与此同时,这些素材也给杰尼索夫带来了无限灵感。他打算以此为蓝本,制作一部反映新中国成立前后历史阶段的纪录片。

制作过程中最大的难点,就是从浩如烟海的素材中挑选观众最感兴趣的部分,并且以一定的逻辑关系将它们串联在一起。

他的团队齐心协力,用一年半的时间造成了画面修复、素材甄选、剪辑等各项工作,并于2019年9月将纪录片成功推出。

除此之外,他还突出迷你系列纪录片,一共分为六集,涵盖六个部分的内容,基本逻辑和电影保持高度一致。

纪录片一经推出,立即引起中俄网友甚至世界观众的热烈反响。他们纷纷留言,感谢多年前的拍摄团队,感谢导演和工作人员,让他们能如此真实地与历史对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纪录片中最值得关注的部分,毫无疑问是开国大典,它也被称为“历史资料镇国之宝”。

典礼当天,天安门广场庄严中不失热烈,广播话筒照相机,所有工具准备齐全。

毛主席拿着一份文件,在镜头当中昂然挺立,以波澜壮阔的心境,向全世界宣告新中国成立的喜讯。

五星红旗在微风中飘扬,现场爆发的掌声不绝于耳,喜悦的笑容以近乎复制粘贴的方式出现在每一个人的脸上。

在毛主席身边站立的周总理、刘少奇副主席、朱老总和宋庆龄女士等人,他们时而看看正在发表庄重宣言的主席,时而望一望心潮澎湃的人民群众,想必内心也是翻江倒海。

在经过修复的画面中,观众能够清晰的看到领导人脸上的细节,包括眼神的变化和面部表情的延展,这是难以言喻的观看体验。

除了开国大典之外,纪录片还再现了中共中央会议场景。

身居高层的领导干部,他们都是彼此心中的灵魂战友,大家的会场谈话十分和谐,会议现场的氛围也相当热烈。

毛主席频频点头,时常微笑着看看身边的同伴。周总理发言时非常认真,发言完毕之后又马上放松下来。在生死相托的同志们面前,他们的整体姿态充满了安全感。

纪录片中反映中苏两国友好往来的部分内容,同样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早在解放战争时期,苏联就坚定的支持中国共产党,为我党提供了军事武器援助。那些可以放进文物博物馆的苏制武器,在镜头中也有所体现。

苏联外交代表团出访中国时,周总理带着十二分的热情亲切接待,毛主席最骄傲的儿子毛岸英也作为翻译陪同在侧。

这些已经被时光模糊了面容的历史人物,现在能够面目清晰的出现在影像资料当中。对于崇拜他们的后人而言,这何尝不是一份莫大的慰藉。

那个时候的中国和苏联都是蓬勃向上的,两个国家的人民身上,都有着同样的生命力。

尤其是中国人民,尽管他们正在经历贫穷,正在体验落后,但他们的信心和希望,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已经不具备。

毛主席访问苏联,和斯大林一起视察苏联工作车间,这些画面也都包含在其中。两个大国的领导人会如何相处,历史总能给出最真实的答案。

除了记录重大历史时刻之外,《中国的重生》还以时间为脉络,呈现了中国在复杂时代背景中的方方面面。

这些场景又有哪些动人心弦的定格呢?

时代的变化

2019年,俄罗斯送出苏联尘封70年绝版影像,记录中国,震撼人心。

观众可以从中看到中国的哪些变化?

杰尼索夫以城市为分界线,向观众讲述了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新旧时代交织之下,中国人民的生活状况。

以上海为例,70多年前的拍摄团队从解放军解放上海开始拍起,把解放战争的收尾内容做了记录。

英勇无畏的战士们扛着武器,迎着炮火,冲锋陷阵。他们像踩了风火轮,动作迅速,执行能力世界一流,让制作团队叹为观止。

进驻城市以后,他们保护人民群众,指挥大家有序转移,整齐进军,磅礴的气势绝非言语能够形容,只有图像才更震撼。

解放军战士为了不给人民群众增加恐慌,增添负担,宁愿忍着疲惫睡大街,也不肯进入民宅,叨扰百姓。这些描述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真实的资料支撑。

放眼整个世界,恐怕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能够做到这一地步。

在敌人面前,他们是战无不胜的杀神。在人民群众面前,他们又真正诠释了子弟兵的内涵。

解放战争的记忆,那些惊心动魄的片段,生死一瞬的时刻,都让这场停留在历史书中的战争变得更加真实,更能引起中国人民的情感共鸣。

上海是个社会背景相当复杂的城市,这里有食不果腹的苦难,也有灯红酒绿的繁荣。有的人一家几口,只能挤在一条破破烂烂的船上勉强度日。有的人生活奢侈,在街道旁的洋房里喝着红酒,听着音乐。

富贵和贫穷,高高在上和低入尘埃,优越感和自卑感,全都交错融杂在这座城市。

在这鲜明的对比背后,反映的是一个民族旷日持久的苦痛。

镜头一转,画面又到了北京。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历史和现实在此处完美交汇,旧时代的文化瑰宝,新时代的精神力量,都得到了完整的记录。

街边杂耍卖艺的民间艺人,手指灵活翻飞的手工业者,还有形形色色的老北京小吃摊位,它们反映的是旧时代的烟火气息。

紫禁城的全面开放,道路上奔驰的汽车,空中飞扬的五星红旗,它们反映的又是新中国的面貌。

在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中国正在崛起,东方雄狮也必将会向世界发出嘹亮的吼声。

众多画面中,让不少人印象深刻、展开讨论的一个内容,就是地主阶级接受审判的经过。

从前随心所欲欺压农民的地主,现在不敢趾高气昂,更不敢洋洋得意。他们低下高傲的头颅,虚心接受批评,脸上的表情有些心虚,又有些诚恳,身体语言诉说着特权阶层的消弭。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普通老百姓,大伙儿领到了土地,分到了黄牛,从此可以安居乐业,用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再也不用担心劳动成果遭到抢劫。

他们是喜悦的,那种从心而发的喜悦,即使过去这么多年,仍然能够感染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观众。真实的情绪,总是最能打动人。

他们做饭,洗衣服,喂猪喂牛,哪怕身上的衣服还打着补丁,心中却暖意融融。

热火朝天的生活场景中,人民翻身做主人的口号,响彻每一个画面。这不是空喊,而是精神指引,是前进的动力。

从俄罗斯送出的彩色素材,推出的记录片中,我们能够真切品味历史的温度。

从前,历史可能是潦草的黑白照片,可能是冷冰冰的文字和符号,可能是标签化的某一个人,可能是被反复提起过无数次的刻板事件。

但现在,历史融合于情感之中,它是一幕幕珍贵的彩色影像,是语言,是表情,是皮肤的纹理,是烟火人家。

俄罗斯的礼物,将会被中国永远珍藏。这份情谊,同样也将被铭记和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