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是在陈桥驿被部下黄袍加身,然后才成为了皇帝。所以我们现在很多人一说起“黄袍加身”就会本能地想到是赵匡胤。但是其实,赵匡胤并不是第一个被“黄袍加身”的皇帝,第一个被“黄袍加身”的成为皇帝的,其实是赵匡胤的老上司,“黄袍加身”也是跟他学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这个人,就是后周的创建者,后周太祖郭威。笔者昨天介绍了一下他的事迹,说他是很善于拿捏人心。他的确是这样的一个人,毕竟在五代十国那个时期,政权频繁地更替,战争自然很多。而他作为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将,能在那么多场的战斗之中存活下来,无论是智谋还是武力自然是不缺少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郭威的谋反可以说是完全被当时后汉的皇帝刘承祐亲手逼的,具体原因笔者在上一篇文章中有说到,想了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但是在谋反的时候,郭威对他的士卒的掌控力可能还不是很高。因为毕竟是谋反,是会死人的。所以郭威便对他的士卒许下诺言,说只要攻进开封,就允许他的士兵在开封城之中肆意掠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看出来,郭威对他们可能并不是十分的放心,还要用财报来诱惑他们。但是为何之后他们又强行对郭威“黄袍加身”呢?其实这一点,笔者早已说过了,但是大家不一定能够猜得到。在文章开头笔者就说过郭威很善于拿捏人心,也不缺乏智慧。这一点,在郭威之后的做法中就很完美地体现出来。

郭威进入开封城之后,非但没有拿皇室成员来泄私愤,毕竟刘承祐可是把他全家都杀了。而且还没有一点想要自立为主的念头,反而是去拜见了后汉的太后。并且两人相谈甚欢,郭威也很好地认了错,说这一切都不是他的本意,他不想谋反。而太后也说是他没有教好儿子之类的话。总之两个人交谈得非常愉快,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后的郭威更是一点想要当皇帝的念头都没有,而且还让人去请别的的皇室成员来做皇帝,完完全全地做一个本分的臣子的模样。然后之后听说契丹又想要犯境,竟然还主动的请命去镇守边疆,守护疆土。于是他就带着这些和他一块攻入开封,并且烧杀抢掠的士兵走了,走得非常果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郭威这样的做法,不仅让那些朝中的大臣,在外的藩王都对他降低了戒心。因为郭威表现出来的态度就是我根本不想做皇帝,只是迫不得已才造反的。这样自然使得他们降低了戒心,但是这却让那些跟随郭威一块扯旗造反的士兵心里发毛了。

因为谋逆可是死罪,再加上他们还在开封城之中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不知道得罪了多少朝中的大臣,也不知道被多少人记恨着呢。所以说现在这些士兵开始担心起来了,这整不好就要被杀头,而且还有可能面临家破人亡的下场。于是那些士兵就开始有情绪了,因为他们开始怕了。他们想着,你郭威带着我们攻进开封,报了仇。你之后和皇家谈拢了,你是没事了,但是我们呢?所以他们开始怕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难道说郭威他真的不想当皇帝么?其实也并不是,因为这件事他已经和当时的皇家结成了仇。而且这种恩怨双方之间肯定没办法化解,只有一方死了另一方才能安心。但是郭威也明白,如果是自己明说要当皇帝,那么这些士兵肯定会有不满的,因为在一开始郭威就是打着“清君侧”的名义起的兵。

在当时,这和谋逆不是同一个概念,“清君侧”最起码是被名声上是好的。但是谋逆就不同了,在当时如果说他想谋逆,那么这些士兵能够跟他攻进开封不知道还会剩下多少呢。而且郭威本来就是靠着许诺“财富”才使得这些人能够跟他进入开封。所以说,郭威一直在等待一个时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为什么这样说,因为郭威的军队在离开的时候行军速度实在是太慢了。他在12月1日从开封出发,12月16日才到达澶州。但是他们之前从澶州到开封,却只有了三四天。可能有的朋友会想,这很正常,来的时候是报仇心切,所以行军速度快。走的时候没什么事了,所以行军速度慢了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呢?郭威这时领兵去边疆,攻打入侵的契丹人。但是如果就按照他们这样的行军速度,还没到呢,契丹人早就走光了。所以其实在这段时间,郭威就是给那些士兵们一个思考缓冲的时间,也是给他自己一个思考缓冲的时间。郭威等的时机,就是等那些士兵反应过来,去让那些士兵来“请”自己做皇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终于,机会等来了。郭威在那些士兵都想让他做皇帝的时候,说大家只是累了,休整三天再出发吧。然后等到了十九号,在郭威的军令之下,大军开始行军。但是在20号,终于,那些士兵忍受不了了。于是郭威就和那些士兵开始了咱们熟悉的一幕,一方死命的请求,另一方不断地谦让拒绝。终于等到一个士兵拿着黄色的旗子进来披到郭威的身上,郭威没办法了,只好无奈答应了。当然,至于那个拿着黄色旗子进来的士兵咱们也不知道是不是郭威安排的,于是郭威就在这样“万般无奈”之下,做了第一个“黄袍加身”皇帝,国号“后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