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备白帝城去世之后,刘备将刘禅托付给了诸葛亮和李严二位大臣。之后由于李严私心太重,一心想要为自己谋取利益,不为蜀国大局着想,从而被诸葛亮弹劾,贬为庶民。从此之后,蜀国各方面的事情,事情无论大小巨细,都由诸葛亮亲自处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说蜀国在诸葛亮的管理之下的确是井井有条,但是这样无意中也就加剧了诸葛亮的负担。最终,在诸葛亮进行他人生中最后一次北伐的时候,行军到五丈原。由于蜀国和魏国的军事力量差距较大,诸葛亮在心力交瘁之下病倒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诸葛亮这一倒下,就没有再起来。在诸葛亮预知自己时日不多的时候,给后主刘禅写了一封信,也就是遗书。诸葛亮在这封信里面,把蜀国的大事一一托付给了刘禅,而且还告诉了刘禅哪些人能用,哪些人不能用。诸葛亮真的是为蜀国尽心尽力,耗尽了最后一丝心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刘禅在收到信后,立马派了一个使者,来到五丈原问了诸葛亮一个问题。使者到了五丈原,看到躺在床上的诸葛亮,于是就对诸葛亮说出了刘禅问诸葛亮说的话。刘禅问诸葛亮:“丞相,在您去世之后,你的儿子要怎么安排呢?”诸葛亮听完这话,应该是也是遍体生寒而且还应该感到寒心。

诸葛亮毕竟是那么聪明,他也能听出刘禅这句话的意思。于是诸葛亮就对使者说:“就不劳陛下费心了,臣家里还有八百棵桑树,足够养活他们了。”诸葛亮说出这句话,既可以打消刘禅对诸葛亮的猜疑,也可以让自己的子孙脱离政治的漩涡,可谓是一举两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在当时诸葛亮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大了,当时的就连刘禅,都要对诸葛亮言听计从。毕竟刘禅也不是真的傻,他也知道蜀国是自己的。他派人来问诸葛亮关于诸葛亮儿子的安排,其实就是害怕诸葛亮有不臣之心,害怕诸葛亮的儿子会分走自己的权利,对自己的位置产生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在当时还没有后来的科举制度,做官都是推举或者是按照血缘关系来分配职位的。而诸葛亮在蜀汉的权力和影响都那么大,所以刘禅这样问诸葛亮也是情有可原的。但是在诸葛亮看来,刘禅这样问他,无非就是怀疑自己。而自己为蜀汉尽心竭力,临死还遭到皇帝的怀疑,诸葛亮怎么能够不寒心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诸葛亮对刘禅这样说,在最大程度上打消了刘禅对诸葛亮的怀疑。而且也保住了诸葛瞻的姓名,毕竟诸葛亮活着还能压住刘禅,但是等到诸葛亮去世之后呢?如果不打消刘禅的怀疑,那么刘禅会不会对着诸葛瞻开刀呢?这也是诸葛亮所担心的,也正是如此,诸葛亮在听到刘禅问他这句话后,遍体身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刘禅在诸葛亮去世之后,就撤销了丞相这一个职位,把权力全部都揽进了自己的手中。但是刘禅之后对诸葛瞻也算是不错,把女儿嫁给了诸葛瞻,封为骑都尉,还承袭了诸葛亮武乡侯的职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不得不说,诸葛亮一家人对蜀国真的是忠心耿耿。诸葛亮为了蜀国尽心尽力,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为蜀国出谋划策。诸葛瞻虽然没有他父亲诸葛亮那么优秀,但是在绵竹之战中与他的儿子一块为国捐躯,可谓是一门忠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