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摘要:

内外受压的科学碳目标倡议,似乎打算对碳抵“网开一面”了。而一旦新标准落地,市场对碳抵消的需求预计将大幅提振,达到2050年59亿吨的峰值。自愿碳市场是否能被重新盘活,或许很快就会见分晓。

撰文 | Yinyin

编辑 | Tang

这是《环球零碳》的第1046篇原创

从四月初到四月末,关于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与碳抵消的纠葛一直在反转。

4月9日,SBTi董事会宣布,计划修订其被行业奉为“金科玉律”的“企业净零标准”,允许企业使用“环境属性证书(environmental attribution certificates)” (包括碳抵消)来减少更大比例的范围3排放。

《环球零碳》的老读者们应该知道,范围3指的是企业价值链的间接排放,碳抵消则是指企业通过购买“碳信用”来抵消自身的排放。

业内人士把该声明比作是“平地惊雷”。

毕竟,SBTi从前对碳抵消的态度从来都是不以为然的。如今这一出声明,与其之前奉行的“碳信用不计入科学碳目标减排”的标准背道而驰。

该声明甫一发出,立刻遭到了来自SBTi内部员工的率先反对。员工表示对此举表示强烈谴责,并要求支持该举措的首席执行官和董事会成员辞职。

4月11日,由21名技术顾问组成的小组也要求董事会“立即撤回这一决定”,因为该声明并没有得到他们的支持和答复。

12日,迫于压力,SBTi董事会针对之前的声明做出澄清:现行标准不变,但会在7月前发布包含SBTi最新提案的讨论文件,内容涉及范围3的潜在变更,并进入流程的起草阶段。

来源:SBTi官网

而SBTi的首席执行官路易斯·阿马拉尔(Luiz Amaral),也在19日表示,对于声明引发的担忧和困扰深表遗憾,并向所有同事和利益相关者承诺,对于标准的任何变更,都将按照SBTi的标准操作程序进行。

“碳抵消”仿佛欧洲气候人士的一根敏感神经,轻易碰不得。

反对人士认为这是“洗绿”,而支持人士则表示,完全抵制碳抵消,是“将婴儿和洗澡水一起倒掉”。

但后者的声音一直都不是主流。今年年初,欧洲议会还通过了《赋能消费者以实现绿色转型》规定,不允许企业以购买碳抵消的方式宣称自己的产品是“碳中和”的。

欧洲对于碳抵消的抵制也导致了全球自愿碳市场从2022年开始到现在碳价的持续走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说:2021-2023碳信用价格走势 来源:World Bank

不过,或许是SBTi对碳抵消的态度转变,让市场看到了转机。截止到4月25日,自愿碳市场中“基于自然的抵消”相对于年初,价格上涨了67.03%,但仍然不超过两美元,和两年前的15美元不能比。

来源:CarbonCredit

现在,所有人都把目光放在了这些气候规则制定者的身上。如果SBTi真的允许企业通过碳信用抵消范围三排放,自愿碳市场可能会迎来巨大腾飞。

01--气候组织的立场转变

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是由CDP、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世界资源研究所(WRI)、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和We Mean Business Coalition共同合作成立的。

SBTi致力于使世界各地的公司能够实现“到2030年将排放量减半,到2050年之前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

他们的职责是制定标准,并提供工具和指南,使企业和金融机构能够科学地为“将气候变化控制在1.5°C以下”这一目标来制定减排计划。

以前,从欧盟到SBTi,对碳抵的态度说是“弃之如敝履”也不为过。

在SBTi所发布的2024年3月最新版的“公司净零标准”中,明确规定碳信用必须与温室气体清单分开报告,并且不计入实现近期或长期科学碳目标的减排量。

碳信用只能被视为中和残余排放的一种选择,或者是为超出科学碳目标减排之外的气候减缓项目提供资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SBTi,Corporate Net-Zero Standard

可以说,在SBTi看来,企业买了碳抵消,并不能作为运营或者价值链内的减排,顶多算你支持了额外的和气候变化相关的公益项目。

所以,本月发布的修订范围三排放的声明,连SBTi自己的员工也没做好心理准备。

不过,这却也不是SBTi忽然的心血来潮。

去年年底,SBTi就开始公开征集“企业气候目标中使用环境属性证书有效性的证据”,征集时间截止到2024年11月。

这说明对于碳抵消在实现企业减排目标中的使用,SBTi也开始有所松动,至少已经开始了可行性研究。

在这份文件中,SBTi定义了所谓“环境属性证书”的范围,其中就包括碳信用/碳抵消。

图说:在这里和大家解释一下,Environmental attribution certificates不同于我们熟知的Energy attribution certificates(能源属性证书),比如绿证绿电。能源属性证书是可以用于范围2减排的。

来源:SBTi,Call for evidence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use of environmental attribution certificates in corporate climate targets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此举是在美国前气候特使约翰·克里的顾问、大型企业和自愿碳市场倡导者的大力游说下才做出的。

当然,也有源自内部股东的压力:SBTi的“金主爸爸”之一贝索斯地球基金会同时参与支持了一项由美国气候特使发起的名为“能源转型加速器”的气候计划,该项目旨在让较贫穷国家向企业发放碳信用以换取资金,帮助各国从化石燃料转向清洁能源。

无独有偶,态度松动的不只是SBTi。面对碳抵消,欧盟的立场也有所转变。

原本欧盟自2020年起就禁止了在欧盟碳市场中使用碳抵消的方式履约。欧盟对碳信用的使用采取了严格的立场,规定碳信用不能用于实现欧盟2030年的减排目标

但就在上周,欧盟委员会、欧盟碳市场部门副主管鲁本·维米尔伦(Ruben Vermeeren)表示,布鲁塞尔正在评估是否应在未来几年将碳减排信用纳入欧盟碳市场。

“这是我们已经开始考虑的事情。”他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国际排放贸易协会组织的一次会议上表示。

而欧盟委员会必须在2026年之前决定是否提出向市场增加碳信用以及具体规则。

02--自愿碳市场“春山可望”?

关于全球自愿碳市场的预测,其实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前后发布过两份报告。

在今年2月发布的《2024全球碳市场展望》的报告中,BNEF认为,碳抵消的价格仍然取决于各方政策制定者是否能就碳抵消使用标准达成一致。

BNEF认为,如果自愿碳市场继续在没有明确标准和认可的情况下运行,到2030年,碳抵的交易价格可能仅为每吨13美元,不会比目前的价格高出多少。

但SBTi这次对于范围三使用碳抵消规则的修正意愿,无疑为自愿碳市场带来了希望。

SBTi的一举一动对市场的影响举足轻重。迄今已有近3,200家公司已通过SBTi设定或承诺设定净零排放目标,占全球经济的三分之一。

BNEF估计,这其中820家最大的实现净零目标的公司碳足迹总计为20.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GtCO2e)。而范围3的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83%(17.2GtCO2e)。

来源:BNEF

在SBTi于今年2月进行的一项调查中,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为范围3的排放(无论是在测量还是减排方面)是设定净零目标的最大障碍。

而去年正因为一些公司未能在目标设置上取得进展,SBTi对140余家公司进行了除名。这也可能是SBTi考虑允许企业使用碳信用抵消范围3排放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BNEF认为,如果SBTi宣布允许扩大碳抵消的使用范围,这意味着距离一个高质量的自愿碳市场又近了一步。

一旦SBTi的新规落地,市场对于碳抵消的需求也将大幅提振,将会从目前的1.64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增加到2030年的13.7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BNEF预测,对于碳抵消的需求将在2050年达到59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峰值。

不过,由于大多数净零排放目标还处于早期阶段,未来几年市场仍将供过于求。

但碳抵消需求将在以后几年迎头赶上,并在2046年超过供应,价格也将达到243美元每吨的峰值。

来源:BNEF

BNEF估计,高质量自愿碳市场的年价值将在2050年达到惊人的1.1万亿美元峰值,远高于当前市场估计的20亿美元。

目前,为了提升市场对于碳抵消的信心,行业组织和标准制定机构正在完善碳信用的相关方法论。

美国气候特使约翰·波德斯塔(John Podesta)上周五表示,美国将在未来几天公布内部和外部使用碳抵消的指导方针,以建立市场信心,并确保碳信用反映了实际减排量。

波德斯塔概述了即将发布的指南细节,包括保证碳信用“代表真实的、额外的、永久的减排量”。

波德斯塔和前国务卿约翰·克里(John Kerry)都对SBTi开放碳补偿使用标准的决定表示赞同。克里表示:“我们需要高质量的碳市场来推动气候行动。”

而在中国的“自愿碳市场”,关于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的开发机制也在不断完善。目前,被纳入开发方法论的有造林碳汇、并网光热发电、并网海上风力发电、红树林营造这四项方法学。据业内人士透露,CCER第二批方法学也即将发布。

在中国,“自愿减排交易”和强制碳市场中发放的碳配额是有机结合的,国内控排企业可使用CCER抵销年度碳排放配额的清缴。

CCER的开发由国家建立统一的科学、准确的计量标准,且相关管理办法还同时规定了全国碳市场抵销比例不得超过应清缴配额量的5%。

虽然要走的路还很长,但一个蓬勃的“全球自愿碳市场”,似乎已经春山可望。

参考资料:

[1]https://about.bnef.com/blog/mega-boost-for-carbon-offsets-market-seen-from-sbti-easing/

[2]https://about.bnef.com/blog/global-carbon-market-outlook-2024/

[3]https://www.reuters.com/sustainability/sustainable-finance-reporting/analysis-offsets-row-net-zero-standards-body-sbti-exposes-schism-over-corporate-2024-04-22/

[4]https://www.reuters.com/sustainability/land-use-biodiversity/analysis-forest-communities-fight-share-shrinking-carbon-market-2024-04-05/

[5]https://www.reuters.com/sustainability/climate-targets-groups-ceo-seeks-ease-concerns-over-carbon-offset-plan-2024-04-19/

[6]https://www.reuters.com/sustainability/climate-targets-group-trustees-seek-calm-governance-storm-2024-04-12/

[7]https://www.reuters.com/sustainability/climate-energy/us-launch-carbon-offset-guidelines-boost-integrity-2024-04-19/

[8]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environment/more-climate-experts-object-emissions-target-watchdogs-offsets-policy-2024-04-11/

[9]https://www.reuters.com/markets/europe/eu-considers-bringing-emissions-removal-credits-into-carbon-market-2024-04-17/

[10]https://www.swissinfo.ch/eng/eu-considers-bringing-emissions-removal-credits-into-carbon-market/75911282

[11]https://sciencebasedtargets.org/resources/files/call-for-evidence-environmental-attribute-certificates.pdf

[12]https://ghgprotocol.org/sites/default/files/standards/ghg-protocol-revised.pdf

[13]https://carboncredits.com/

[14]https://blogs.worldbank.org/en/climatechange/state-and-trends-carbon-pricing-2023

[15]https://openknowledge.worldbank.org/server/api/core/bitstreams/2eb25e8e-ca16-4649-b637-e5caf88fd625/content

[16]https://sciencebasedtargets.org/news/statement-from-the-sbti-board-of-trustees-on-use-of-environmental-attribute-certificates-including-but-not-limited-to-voluntary-carbon-markets-for-abatement-purposes-limited-to-scope-3

[17]https://sciencebasedtargets.org/news/update-19-april-2024-to-the-statement-of-the-sbti-board-of-9-april-2024

[18]https://sciencebasedtargets.org/resources/files/Net-Zero-Standard.pdf

[19]https://www.ft.com/content/b07edf26-1eae-425a-b284-5d48bcbee7e8

[20]https://www.ft.com/content/ac1df9d9-3612-40cc-bf9e-019f71288e65

[21]https://mp.weixin.qq.com/s/0JiBdJnzyoDEb-LNT5P0Bg

免责声明:

本文仅用于学术交流和传播,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