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益模糊的城与乡

半月谈记者 段羡菊 赵久龙 古一平

作为中国乡镇企业的重要发源地,江苏苏南地区在改革开放初期曾出现农民就业“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现象,广受社会关注。苏州市吴江区走出的社会学大师费孝通先生,也由此展开了中国小城镇发展路向的探讨。40余年过去,今日吴江的人来人往间,城与乡的界限,正变得日益模糊。

离土不离乡:旧时光孕育新希望

早晨自行车的铃声响成一片,载着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镇上的布厂、羊毛衫厂、塑料厂、针织服装厂;下午下班后,人们又像群鸟归林一样离开工厂回到农村家中——上世纪80代初的苏南,日复一日如是潮涨潮落般的人流变化中,诞生了四海皆知的10个字:“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

约40年过去,这样的人流起落在苏南地区产业发达的城镇依然可见。只不过交通工具大多已升级为电动车、小轿车。

如今,虽然吴江区的建制乡已全部撤并为镇或街道,但乡村依然是许多工人的家园。家住村里的沈慧今年35岁,3分钟驾车再加20分钟步行就是他上班的“通勤”时间。他在震泽镇的八都小镇通鼎集团有限公司上班,公司是电缆行业的老牌知名企业。沈慧从辅工做起,见证公司生产线一路扩充至24条,“我从头到尾参加了调试”。如今他是拉丝工序的班长,手下有20多名工人。

沈慧的女同事范晓芬,家在工厂周边的龙降桥村,每天骑电动车到工厂,路上只花10分钟。出生于1982年的她,初中毕业进了离家不远一所中专学校学丝绸织造,毕业后到针织厂做羊毛衫,后来转到现在的工厂。如今,她带领10多名工人工作。

当半月谈记者问及工作中的获得感,利用业余时间考取大专文凭的范晓芬不假思索地回答:“工友们来自四面八方,我认识了不同地方的人”“从员工做到班长,我知道了如何管理,如何跟同事相处”“我明白了光纤如何形成、有什么作用”“工作很稳定,工资也很稳定”“便于照顾家庭”……

丈夫在她工厂旁边的八都小镇上开渔具店,两人育有两个孩子。她家2017年在震泽镇上买了一套136平方米的房子,每平方米价格1万多元,比吴江城区低不少。她所在企业给员工缴纳了包括住房公积金在内的“五险一金”,减轻了她买房还贷的压力。

离乡不离境:年轻人闯荡吴江城

和父辈们多在本地工厂上班不一样,如今吴江乡村的年轻人大量走出本镇,去城区工作。由于吴江城区交通便利、企业众多、生活也更多彩,许多年轻人更乐于在城区探索新天地,“离乡不离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读者在吴江区七都镇开弦弓村江村文化礼堂阅读书籍 杨磊 摄

曾获评“全国优秀农民工”荣誉称号的干旻旭今年44岁,在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担任电梯维保班组长。他的老家在黎里镇龙泾村,如今居住工作的地方,则都在吴江城区的太湖新城。

说起来,干旻旭并没有电梯相关的专业背景,是公司的培训、师傅的带领,让他一步步成长起来。在他看来,个人、企业和地方的发展实际上关联在一起。“企业效益好,员工收入就会上去;吴江经济发展得好,也会带动我们企业发展。”

而今,干旻旭已经喜欢上了电梯维修,心里想的就是怎么把这活儿做到精通。他参与编写了公司的电梯维修保护手册,带出了徒弟,搞出了技术革新,更曾获全国电梯维修工职业技能竞赛个人、团体优胜一等奖。他2006年结婚,并两次在太湖新城买房,“家里人口多了,孩子大了要分开睡,需要更大的地方”。

吴江城区常住人口占全区常住人口的比例,2010年末为32.6% ,2020年末升至42.9%。聚拢到城区的,不止是一代年轻人,更是一簇簇奔向美好生活的希望。

跨省来打拼:外地人也有好前景

4个千亿级产业、活跃的商贸圈、日渐繁荣的农文旅,无不创造了可观的就业机会,使得“人口持续净流入”成了吴江不易褪色的标签。

吴江高新区(盛泽镇)共有纺织企业2500余家,产业年产值近800亿元,产业链带动就业人数达15万余人。在盛泽镇,最多时有10万河南省信阳市固始籍外来务工人员,纺织服装、餐饮娱乐、交通物流、建筑装潢都可见到他们的身影,有的在吴江已经繁衍第二代甚至第三代。

员工在吴江一工厂车间内作业 毛俊 摄

1988年,吴江松陵垂虹丝织厂等从苏北引进劳动力350人,是吴江通过劳动力市场引进外来劳动力的开始。15年后,93岁高龄的费孝通先生又一次写到吴江,“算起来进入吴江的外来民工应当在14万左右”,“这些外来民工除了一部分是来自本省的县市之外,主要来自河南、安徽、四川、云南、贵州等省”。他为家乡的变化而感叹:“看来今天的农民工已成了离土又离乡的工人。”

费老感慨已过20年,今天吴江城镇工厂中,外来务工人员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可以归纳出这么几点:招商引资而来的外来企业,往往更吸引外地务工人员;相对本地工人,外地务工人员较为年轻;来自本省的外地务工人员,较之省外同行,数量增长更见明显;企业生产一线,是外地务工人员尤其集中的“用武之地”。2022年末,吴江约157万人口当中,约42%的常住人口为非本地户籍人口。

值得注意的是,外来人不但奋斗在工商领域,而且也深度参与农业生产,为吴江乡村振兴贡献了力量。吴江种粮大户中,外地人比例已超过半数;农家兴办旅游产业,民宿、咖啡馆也引来许多外地务工人员。

近年来,吴江区政府职能部门重点鼓励农民工参与城乡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电工、育婴、家政、西点烘焙……计算机操作员、互联网营销师等新职业也在培训范围内。同时,吴江不断降低积分落户准入门槛,探索推进转移人口实现“宜城则城、宜乡则乡、来去自由”的迁徙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