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有个词叫“肝郁气滞”,这是因为肝气郁结所导致的。肝气郁结是指肝的疏泄功能受到阻碍,造成肝气不能正常的疏泄,气机不畅,导致肝气不疏、气血壅滞。临床上,以情志抑郁、胁肋胀痛、脘腹胀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
肝郁气滞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由于情志不遂,肝气郁结于内,化火而灼津为痰;
另一种是由外感风寒湿邪,或者是饮食、劳倦、房劳等因素,导致气机不畅而气滞于内,以致肝郁化火,蒙蔽清窍而见眩晕、头痛等。
这两种都属于肝胆疾病的范畴。肝郁气滞证与肝气郁结证均为肝胆疾病的常见证候类型。
肝胆疾病不仅在临床上表现为胸胁、胁肋部的疼痛或胀满不适,同时还可以出现胸闷、口苦、苔黄腻、脉弦数等症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肝胆湿热
证候:胁痛、胸脘满闷,恶心呕吐,口苦,大便秘结或不通,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病机病理:湿热蕴结于肝胆,气机不畅。肝胆疏泄失常而出现胁痛、胸胁、脘腹及四肢关节等部位的疼痛。
治则:清热利湿,疏肝解郁。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方中以龙胆泻肝汤为主方,以龙胆草清肝泻火,黄芩清热燥湿,栀子清泻肝经湿热而退黄;木通、车前子通利三焦水道;当归尾、赤芍、桃仁活血化瘀止痛。全方由龙胆草、木通、黄芩、栀子组成,具有清利湿热和疏肝泻火的功效。如见湿热之邪内蕴之证者,加黄芩以清肝胆湿热;见胸胁疼痛、恶心呕吐者,加柴胡以疏肝气;见大便溏泻而腹部胀满疼痛者,加黄芩以燥湿;见下肢浮肿而小便短赤者,加泽泻以利水。

2、肝火旺盛
肝火旺盛,又称为肝阳上亢证。是指肝失疏泄,气机郁滞,而致肝阳上亢。临床以头晕、头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苦咽干、耳鸣耳聋、咽喉肿痛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证候类型。
肝火旺盛的病因:外因主要是由于外感风邪,或者是由于感受了温热之气;内因主要是由于饮食不节,或恣食肥甘厚味,或情志失调,或房劳过度,致使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另外,久病体虚,气血不足也可导致肝火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