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这片小小的方寸天地,承载了许多流传千古的艺术瑰宝。诸如南唐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以及唐代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等名画都被搬上了邮票。设计师王虎鸣提到,设计这类主题邮票并非易事,难处在于既要保留原作精髓,又要符合邮票艺术特点及印刷要求。例如《韩熙载夜宴图》这幅千年古画,原本色彩褪变严重,线条模糊,王虎鸣便选择以荣宝斋精细修复的木板水印复制品为参照,对画中每一个人物和景物重新描绘,并用典雅的金色代替了原有因岁月侵蚀而斑驳的背景,以此突显艺术效果。鉴于原画的长宽比例极端,设计时采用了五联票形式,每枚邮票宽度一致,画面既协调又各自成章,首枚“听乐”邮票甚至对原画进行了剪裁,确保了弹琴女子形象的完整性,保证故事情节连贯。

在设计过程中,对原作进行微调是常见的做法,正如贾宝元在其文章《〈中国美术作品邮票与原作之差异〉的编组体会》中所言,这种差异恰是邮票设计的艺术所在。有些古代名画原件已经散佚,流传下来的往往是后人的临摹版本,例如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如今可见的大多为宋代摹本,尽管如此,摹本仍能让世人感受到古代艺术家的高超技艺和灿烂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邮票设计中,全面展现中国画的整体美感同样至关重要。中国画本身就是一种集绘画、书法、印章和装裱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态。设计师卢天骄在创作吴昌硕作品邮票时,不仅对原画做了细致处理,还在邮票整体设计中融入了国画装裱的元素,使得邮票犹如一幅幅袖珍的画卷。

对于中国古代那些长长的横卷式绘画,如《清明上河图》《洛神赋图》等,因其画面长宽比例极大,应用于邮票设计时尤为棘手。即使是使用连票设计,也无法充分展现原画的风貌。因此,往往采用大版张布局,通过多段连票形式将原画浓缩于邮票之中,同时配以精美的古典底纹和篆刻印章装饰版边,力求呈现原画韵味。《清明上河图》因其丰富的场景和繁多的人物,在缩小10倍并采用雕刻技法制作成邮票的过程中,难度极高。设计团队紧密合作,对原画进行了精确分色,将画面转化为线条复制后再次放大对比原稿修正,竭尽全力复原原作细节。

另外,巧妙运用现代印刷技术重现名画的魅力,是邮票艺术的一大亮点。《洛神赋图》的小版张邮票创造性地将曹植的名篇《洛神赋》与顾恺之的同名画作结合在一起,这是中国邮票史上首次将不同朝代的古诗和画作在同一题材邮票中有机地融为一体。这样的创新设计,无疑是对中华文化的深度挖掘和整理传播,有助于观众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文化脉络。这套《洛神赋图》邮票更是国内首次采用了“无墨雕刻”印刷工艺,观众只需在自然光下侧视或借助数码设备,就能清晰看到无墨雕刻的文字,在特定光线条件下还会呈现出立体浮雕效果。这样的设计堪称是传统艺术精粹、现代设计理念与媒体技术的一次精彩交融,使得邮票成为了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精美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