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奎,殷奎(1331年~1376年),字孝章,一字孝伯,号强斋,明代吕巷人,晚年迁居昆山。他少时从杨维祯学《春秋》,博学精审,勤于纂述。洪武四年(1371年),殷奎被荐赴京师,考试获高等,按例授州县职,但因其母年迈,请求在近地为官,忤逆了明太祖旨意,被远遣陕西咸阳任教谕之职。殷奎在任四年,因念母不止,郁郁成疾,于洪武七年(1374年)卸职还乡,卒于洪武九年(1376年),年仅46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七绝.二月七日省牲诸陵沿道杂赋五首 其一 明 · 殷奎

一树残花媚晓晖,淡香偏袭旅人衣。

春风落尽东阑雪,三载江南未得归。

首句“一树残花媚晓晖”,诗人以细腻的观察力捕捉到早春时节的细微变化。一树残花,虽然凋零,但依旧在晓晖的映照下展现出别样的媚态。这既是对春天生命力的赞美,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无奈。

次句“淡香偏袭旅人衣”,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气息。淡淡的花香袭来,不偏不倚地落在旅人的衣襟上。这里的“旅人”很可能是诗人自指,通过花香与旅人的接触,诗人将春天的气息与自身的情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第三句“春风落尽东阑雪”,诗人笔锋一转,以春风和东阑的雪为对比,描绘了早春的复杂气候。春风本应是温暖的象征,但这里的春风却带来了雪花的消融,暗示着春天虽然来临,但冬季的严寒尚未完全退去。这种对比既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最后一句“三载江南未得归”,诗人直接抒发了自己的思乡之情。三年来,诗人一直未能回到江南的家乡,这种长时间的离乡背井让诗人倍感惆怅和无奈。这句诗既是对前面景象描写的情感升华,也是诗人内心真实情感的流露。

整首诗通过描绘早春的景象和诗人的情感变化,形成了一幅生动而感人的画面。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归乡的渴望,让人深感其思乡之情的浓烈和真挚。

零落空垣一树华

七绝.二月七日省牲诸陵沿道杂赋五首 其二 明 · 殷奎

昔日平陵卖酒家,冰槽春色夜能赊。

而今酒尽游人散,零落空垣一树华。

这首诗《二月七日省牲诸陵沿道杂赋五首·其二》是明代文人殷奎的作品,诗中通过今昔对比的手法,描绘了平陵之地一家酒肆的变迁,表达了对世事沧桑、时光流转的深深感慨。

首句“昔日平陵卖酒家”,诗人开篇即带我们回到过去,那时的平陵之地,有一家酒肆,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这句诗简洁明了,却充满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追忆。

次句“冰槽春色夜能赊”,进一步描绘了那家酒肆的特色和氛围。春夜时分,酒肆的冰槽里盛满美酒,客人们可以在此尽情畅饮,甚至可以赊账。这里的“冰槽春色”不仅形容了酒的美妙,也暗含了春夜的宁静与美好。

然而,诗的后两句笔锋一转,从美好的回忆拉回到现实。“而今酒尽游人散”,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酒肆的现状:酒已尽,游人已散,昔日的繁华不再,只留下冷清和孤寂。

最后一句“零落空垣一树华”,更是将这种荒凉和落寞推向了高潮。空荡的酒肆,残破的垣墙,只有一树繁花独自绽放,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辉煌和现在的落寞。这种对比,既凸显了世事的变迁,也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在的无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七绝.二月七日省牲诸陵沿道杂赋五首 其三 明 · 殷奎

景帝陵前野草花,也曾沾被旧繁华。

只今开遍无人管,付与牛羊卧日斜。

明朝的殷奎,他眼中的景帝陵,早已不是昔日的模样。昔日繁华的陵前,如今只剩下了野草与野花。这些野花野草,仿佛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也曾在那繁华的岁月中,沾满了皇家的光彩。
“景帝陵前野草花”,这野草花,不仅仅是自然的装饰,更是历史的印记。它们如同那沉默的碑石,诉说着过去的辉煌与现在的荒凉。殷奎站在这里,感受着岁月的无情,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哀愁。
“也曾沾被旧繁华”,那些野草花,也曾在繁华的岁月中,与皇室共享过荣光。它们曾是那皇陵的一部分,见证了那金碧辉煌的宫殿,与那身穿龙袍的帝王。但如今,那繁华已逝,只留下了这野草花,独自在风中摇曳。
“只今开遍无人管”,如今,这陵前的野花野草,已无人能管。它们自由地生长,自由地凋谢。那曾经的皇家气派,那曾经的繁华盛景,都已成为过往云烟,只有这自然的力量,依旧在不断地生长与变化。
“付与牛羊卧日斜”,夕阳西下,牛羊在这陵前自由地漫步,似乎这里已经成为了它们的乐园。那些曾经的繁华与哀愁,都已被这自然的力量所吞噬,只留下了这宁静与和谐。殷奎站在这里,感受着这陵前的变化,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对历史的感慨。

七绝.二月七日省牲诸陵沿道杂赋五首 其四 明 · 殷奎

野老门前社树青,社公无酒眼醒醒。

春泥二月无人上,尽作城头筑土丁。

这首《二月七日省牲诸陵沿道杂赋五首·其四》是明代文人殷奎的佳作,通过对乡野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时代变迁中乡村生活艰辛的深深同情。

首句“野老门前社树青”,诗人以“野老”为视角,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画面。门前的社树青翠欲滴,象征着乡村的生机与活力。这里的“社树”不仅是乡村的标志,更是村民们信仰和聚会的场所,寄托着他们的希望和期待。

次句“社公无酒眼醒醒”,诗人笔锋一转,以“社公无酒”的描绘,暗示了乡村生活的艰辛。社公作为乡村的精神象征,如今却连酒都喝不上,眼睛只能清醒地盯着现实,这无疑是对乡村贫穷生活的无声控诉。

第三句“春泥二月无人上”,诗人进一步描绘了乡村的荒凉和萧条。二月本是春耕时节,但由于种种原因,田野上却无人劳作,春泥堆积,无人耕耘。这里的“无人上”不仅指的是田野的荒芜,更暗示了乡村劳动力的流失和乡村生活的衰落。

最后一句“尽作城头筑土丁”,诗人以沉重的笔触揭示了乡村生活的另一面。那些原本应该在田野上劳作的村民,如今却被迫到城头去筑土,成为了城市建设中的廉价劳动力。这种对乡村劳动力的剥削和压迫,无疑加剧了乡村的贫困和荒凉。

七绝.二月七日省牲诸陵沿道杂赋五首 其五 明 · 殷奎

碧碗分来杏酪香,风前浇我渴诗肠。

野人今度相辞汝,立马题诗又夕阳。

首句“碧碗分来杏酪香”,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美味的画面。碧绿的碗中盛满了香甜的杏酪,令人垂涎欲滴。这里的“碧碗”和“杏酪香”不仅是对食物的赞美,也暗含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享受。

次句“风前浇我渴诗肠”,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自己在品尝美食后的感受。一阵微风吹过,杏酪的香气仿佛沁入了诗人的心扉,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这里的“浇我渴诗肠”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渴望和热情。

第三句“野人今度相辞汝”,诗人笔锋一转,流露出一种离别的情绪。这里的“野人”是诗人自指,他即将离开这个地方,与这里的美景和美食告别。这种离别之情虽然淡淡,但却足以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澜。

最后一句“立马题诗又夕阳”,诗人以夕阳为背景,描绘了自己立马题诗的情景。夕阳的余晖洒在诗人身上,他挥毫泼墨,将心中的情感化作诗句。这里的“夕阳”不仅是对时间的描绘,也暗含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描绘美食、美景和诗人的情感变化,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行旅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诗歌创作的热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离愁。这种情感与景色的交融,使得这首诗充满了诗意和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