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大院校马上会公布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很多人也突然发现自己的心仪目标院校和目标专业出现了明显缩招,对此茶不思饭不想,感到十分焦虑。

但是,缩招也并不一定是因为各高校招考名额减少了,而是随着保研比例的逐年上升,统考名额也在慢慢的被挤压,甚至有些院校直接停招,这也导致现在研究生竞争越来越激烈。

除了缩招外,研究生考试中的那些“歧视”现象也是越来越普遍。

第一、歧视跨考生。部分院校热门专业会单独跨考加试,比如吉林大学音乐与舞蹈学专业跨考需要加试音乐基础知识综合测试,设计学专业跨考需要加试专业技法设计。部分院校也会将跨考生与同等学历生同等对待,加试同一门课甚至两门、三门课。跨考加试最常见的是法律(非法学)专业,大部分院校在面试前会加试一门刑诉法或民诉法,甚至是票据法。

为什么说跨考加试是一种歧视?现在研究生考试越来越卷,对于跨考生来说,能顺利通过陌生学科初试已属不易,没想到过五关斩六将之后,还要再考一门陌生学科。对于调剂生来说,几天时间内学完一本书更是雪上加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吉林大学

第二、歧视同等学历生。同等学历生指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同等学历加试在研究生面试环节是一种普遍现象,说白了就是学校对你的能力表示怀疑,不招嘛可能构成歧视,侵犯同等受教育权,怕被起诉,招嘛又不是学校的真实本意,那只能加深点面试难度,再淘汰掉一批人。

对同等学历考生的歧视不仅在面试环节,在考研报名、初试等各个阶段都受到诸多限制。比如部分高校要求英语过六级、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才能报考,再比如有的学校禁止跨专业报考,有的学校只允许报考专硕,有的学校在资格审查、面试环节人为设置障碍,以达到淘汰的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等学历考研

第三、歧视非“92”生。何为“92”?指的是双一流、985、211。考研学生里大部分人为普通院校学生,因为“92”学生基本都保研了。在选精不选多的理念下,比如兰州大学,调剂明确表示优先接收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的优秀毕业生,并且初试成绩满足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优秀生源调剂办法。现在研究生考试基本是顶尖院校不担心生源、其他院校招不满情形。对于双一流高校来说,非“92”院校生自然是可有可无了。

不仅是顶尖院校,非”92”高校也存在歧视非“92"生现象。多数普通院校会设置优秀生源奖学金,用来奖励重点高校生源,完全不顾及其他在校生的感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兰州大学调剂

除了以上方面,还存在歧视非全日制生、歧视少数民族生等现象。在研究生考试越来越卷的当下,真正做到一视同仁貌似是一个无解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