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在三国时期的二十四名将中,典韦和许褚分别在排名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典韦位列第三,而许褚则位列第八。另外,五子良将中有三位将领成功上榜,分别是张辽(第十三位)、张郃(第十四位)和徐晃(第十五位),而乐进和于禁则未能入选。

关于五子良将的称号,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国志·卷十七·张乐于张徐传》中,其中提到:“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这一说法实际上是由陈寿所赋予的,而在《三国志》中,陈寿已经为这五位将领确定了顺序,排名分别是张辽第一、乐进第二、于禁第三、张郃第四、徐晃第五。

值得注意的是,《三国志·卷十八》中有关许褚和典韦的记载:“许褚、典韦折冲左右,抑亦汉之樊哙也。” 这显示出他们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类似于汉朝的樊哙。

此外,关于五子良将的传承,陈寿在一传中将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与李典、李通、臧霸、文聘、吕虔、许褚、典韦、庞德、庞淯、阎温等十人合为一传。这表明在曹魏集团中,虎痴许褚和大戟典韦与五子良将相比,官阶存在一定的差距。典韦在加入曹军之前是张邈部下的“士”,在濮阳之战中表现出色,因此被夏侯惇发现并收留,后被晋升为都尉。

对于汉朝的军制,都尉位于无号校尉之下,而无号校尉则低于名号校尉(如曹操的典军校尉、鲁肃的赞军校尉)。名号校尉逐级晋升,包括中郎将、名号中郎将(如五官中郎将、军师中郎将)、裨将军、偏将军、杂号将军、重号将军(如四征四镇)、四方将军、卫将军、车骑将军、骠骑将军、大将军(骠骑和大将军可兼大司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典韦在军中的最高职位是无号校尉,他需要再立两次功勋才有机会晋升为将军。与他相比,许褚生前命运更为长久,一开始与典韦相似,也是由都尉晋升至无号校尉的:“太祖征讨淮南、汝南,许褚率众归顺太祖。太祖一见其勇猛,当即任命为都尉,并引入内宿卫。随太祖征讨张绣,立下了卓越的战功,率先登上战场,斩获万计敌首,于是被晋升为校尉。”

潼关之战后,许褚从校尉晋升至名号中郎将,这可以视为升职的半个级别提升:“当时马超欲趁机突击太祖,许褚则怒目瞪视着马超,导致其不敢轻举妄动,最终各自撤退。几天后的一场大战中,许褚大败马超等人,斩获众多敌军首级,因此被晋升为武卫中郎将。”

在官阶上,许褚最终担任的是武卫将军,获封牟乡侯,其食邑达七百户。相较之下,即使典韦终其一生都未曾晋升为将军,也未获得亭侯封号,许褚的地位要高出许多。

许褚获封乡侯的爵位似乎与蜀汉的张飞和马超相当,但这也部分因为蜀汉领地较小,曹魏的疆域更广阔:在蜀汉,即便是车骑将军和骠骑将军也只能获得乡侯封号,而在曹魏,只要没有过早离世或犯下重大错误,担任四方将军的人几乎都有机会从乡侯晋升至县侯。

五子良将中最早去世的是排名第二的乐进(乐文谦),他是唯一一位从未更换过主公的五子良将,一直跟随曹操起兵,从“帐下吏”开始,逐渐攀升至军假司马、陷阵都尉、讨寇校尉、行游击将军、折冲将军、假节右将军,并被封为广昌亭侯,食邑高达一千二百户。若非在建安二十三年早逝,他被封为乡侯甚至县侯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排名第三的于禁是五子良将中最早被授予假节并领兵者,可惜他晚景凄凉,在襄樊之战中失败投降,否则他应该排在五子良将中的首位。

于禁最初是济北相鲍信的部下,后来曹操占领兖州,于禁归顺王朗指挥,担任“都伯”一职(在曹操的《步战令》中有明确解释,相当于什长之上、校尉之下的连级百人长)。得到曹操的赏识后,于禁也是节节高升,成为军司马、陷阵都尉(与乐进类似,相当于突击营营长)、裨将军、虎威将军、假节左将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禁在官场上频频跳级晋升,但在关键时刻未能胜任责任,因而他的爵位最终止步于益寿亭侯,军职也由九卿级别的四方将军降为杂号安远将军。

乐进早逝令人惋惜,而于禁虽然未早逝,却未能在关键时刻表现出色。两人最终都被封为亭侯,而张辽、张郃、徐晃则是县侯级别的四方将军,且都受封假节。

张辽在更换主公方面超过了吕布(曾效力于丁原、何进、董卓、吕布),张郃原本是袁绍的重要将领,而徐晃是杨奉麾下(后被刘备杀害)。他们投降曹操后,晋升的官职轨迹与乐进和于禁相似,但食邑却增加了数倍:张辽从假节荡寇将军晋升为征东将军,又从征东将军晋升为前将军(这似乎是四方将军的首领),爵位由都乡侯晋升为晋阳侯,食邑高达二千六百户;张郃曾担任冀州牧韩馥的军司马,后在袁绍手下担任校尉、宁国中郎将,刚归顺曹操就被封为偏将军、都亭侯,最后享受了五子良将中最高的待遇——左将军、“特进”(享有三公待遇)、征西车骑将军、鄚侯,食邑达四千三百户;徐晃归降曹操后,军衔略低于张郃,担任裨将军,最终官职为假节右将军,爵位从逯乡侯晋升为杨侯(后改封阳平侯),食邑达三千一百户。

在正史中的记载表明,典韦和许褚相较于五子良将在曹魏中地位稍低,他们被视为二流大将。然而,就连五子良将在曹营内部也只能算是二流大将,因为在他们的头顶上还有一层无法逾越的天花板——诸夏侯曹。

虽然《三国志》中诸夏侯曹的列传排在第九,但在曹魏诸臣将领中却占据了首要地位,甚至超越了荀彧、荀攸和贾诩等重要人物。

曹魏早期存在一个隐含规则,即非诸夏侯曹者不得担任大将军或大司马,军权一直牢牢地掌握在夏侯惇、曹仁、曹休、曹真等人手中。而当司马懿掌握军权后,曹魏的国运便开始逐渐走向衰落。

典韦和许褚在正史中被定位为三流武将,而在演义小说中,有几位曹魏武将能与典韦、许褚相抗衡呢?若排除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庞德等人,仅考虑五子良将,同样有几位武功不在典韦许褚之下的武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