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4年一季度GDP数据,各省、各城市纷纷公布了今年第一季度的经济成绩单。

“粤老大”不负众望,再次成为全国GDP总量最高的省份,2024年1-3月实现名义GDP3.15万亿元,同比增长4.4%。与此同时,广东省内最“土豪”的深圳市也公布了相关数据,2024年一季度的地区生产总值为8314.98亿元,同比增长6.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要用两个字来形容深圳的这份成绩单,我想只有“炸裂”合适。6.4%的实际增速不仅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超过了绝大部分城市,要知道这是在深圳的GDP基数已经非常高的情况下实现的增速。

与此同时,深圳去年一季度的名义GDP为7772.19亿元,这意味着今年一季度的GDP增量为542.79亿元,名义增速为7%。

很多人可能不清楚实际增速与名义增速之间的区别,两者最大的不同时名义增速包含了物价上涨因素。今年一季度我国的整体物价是略微下降的,这也是全国以及绝大部分地区的GDP名义增速低于实际增速的原因,物价“拖了后腿”。可深圳的名义增速高于实际增速,是目前为止我所看到的唯一特例,难道今年一季度当地物价是在上涨的吗?

更重要的是作为经济特区的深圳为广东坐稳“粤老大”的位置立下了汗马功劳。

广东省拥有21个地级市,深圳是经济总量最高的城市,2024年一季度的经济总量占全省GDP的四分之一以上;广东今年一季度相比去年同期的经济增量为1332.43亿元,深圳贡献了542.79亿元,占比为41%。

无论是总量还是增量,今年第一季度深圳GDP占比均大大超过了二十一分之一,特别是增量,都快达到广东GDP全部增量的一半了,不亏全国第一经济大省的“头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都知道深圳市经济特区,享受特殊政策。在国内,一个城市能否得到好的政策决定了各类资源的倾斜程度,众多资源中财政资金无疑是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有钱好办事、有钱才能发展在任何场景下都是适用的。

深圳相比于广东省的其它城市有一个非常特殊之处,即其是二级财政,包括省会广州在内的剩余20座城市为三级财政。要理解二级财政与三级财政的区别就先得知道什么是分税制。

1994年中国迎来了一项极其重要的改革——分税制,简单来说地方获得的财政收入要与中央分账。比如,增值税采取“五五开”模式,某市收到了100元增值税,其中的50元为中央财政收入,剩下的50元为地方财政收入。

分税制是中央统筹财政、确保各地均衡发展的最重要抓手。全国31个地区都会因分税制上交一部分财政收入,同时也会接受中央下发的转移支付。

上交金额少于获得的转移支付为财政净收入地区;交的比获得的多则为财政净支出地区,也称为财政净贡献省份,全国大概有7-8个地区为净贡献省份,每年情况稍有不同,剩下20多个地区均为收多交少。

二级财政下交完了国家的剩下全是市里面的,三级财政还要在省里分一次,继续上面的例子。

如果该市为二级财政,那么收到100元增值税后留在市里面直接用于发展的是50元;如果是三级财政,留下来的50元还要与省里分,其中25元交给省,属于市里的财政收入为25元。

由此可知无论是二级财政还是三级财政交给国家的比例是一样的,三级财政下得再交一半给省里,由省统一调配资金,留在市里的钱少于二级财政。这么做的好处是省里除了拥有中央转移支付下拨的资金外还有实行三级财政的市交上来的钱,能够调配的财政资源更加丰厚,有助于平衡省内各地的发展,但经济强市得“承担”更多、留在手里的钱少了。

我们也可以这么理解,仅从财政收入的角度来说二级财政的城市主要给中央“贡献”收入,三级财政同时给中央和省“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东除了深圳外的所有城市都是三级财政,如此设计可能是因为考虑到省内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需要从发达城市筹集更多资金补贴相对落后的城市。像江苏省辖下13个地级市全为二级财政,是由于各城市发展相对均衡,省里只需要使用中央下拨的钱平衡发展就足够了,不需要苏锡常等经济特别发达的城市提供更多资金给省里用来统筹。

不同地区情况不同,合适当地的财政资金分配体系是最重要的。深圳是经济特区,起到经济排头兵的示范作用,将更多资金留在当地供其使用、发展也是合理的。

当然,当下的深圳已经是全国经济总量第三高的城市,而粤北、粤西地区的部分城市人均GDP不到全国平均水平,是否考虑“帮扶”一下省内的小兄弟实现共同富裕呢?

我想可以在经济特区试验一下实施三级财政,等到省内发展更均衡的时候恢复二级财政也不迟。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