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爱地人

看了第二届浪潮音乐大赏入围名单,想起去年参加完第一届颁奖礼后,我微博评论区有歌迷说“关键是要坚持得久”的期待,我想说浪潮音乐大赏显然在对的路上,继续对下去了。

每次有音乐类的评审,往往会成为各家粉丝的PK重地,也有很多歌迷经常会质疑为什么XXX没入围,凭什么《XXXX》专辑不得奖。必须说,音乐审美确实是多元的,没有绝对意义上的高低,但这不代表它没有一个好坏的标准,只是这个好坏的标准不像长度、高度、速度那样有绝对值来评判。

而评判音乐质量好坏的标准,其实就是专业。所以,这也是浪潮音乐大赏要召集数百位专业音乐创作人担任评审阵容的原因。一定程度上,浪潮音乐大赏所提倡的“共树音乐行业艺术审美标准”,确实是现在这个乐坛最需要的。当流量、数据,还有把喜好当成审美成为了习惯后,音乐行业确实要这么一个奖,来重塑某种专业标准。

看了一下今年第二届浪潮音乐大赏的提名名单,首先感觉它确实是一个不受流量裹挟的奖项。像在很重要的三大荣誉类奖项中,小霞、刀郎、林俊杰、杨乃文和陈奕迅,确实是公认制作质量比较高的专辑。虽然,像刀郎在去年成为了话题人物,但抛开话题和流量,他的《山歌寥哉》确实是在制作上,有很多专业讨论空间的唱片。

而“年度歌曲”提名里,有“回春丹”的《鲜花》,有刀郎的《罗刹海市》,有黄绮珊和希林娜依·高的《是妈妈是女儿》等歌曲。这些歌曲不仅在2023年有很高的关注度,即所谓的流量,但更重要的是它们都有很好的词曲及制作品质,这也是浪潮音乐大赏在神曲时代,树立行业审美标准的硬气所在。

其实,我还要特别提醒的是,一个专业类的音乐奖项,不仅仅只是为歌手的荣誉背书,更不应该成为粉丝之间拉踩的平台,而是从专业性上全面复盘这个行业的精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第二届浪潮音乐大赏,除了歌手类、单曲类和专辑类奖项之外,还有创作与技术类这些很重要的专业奖项。其中像TIA袁娅维的《如河》,坏特?te的《F.O.》,陶喆的《活该》,苏运莹的《圆》和裘德的《麻烦删掉狮子座》,都是过去一年行业里编曲水准极高的作品,也入围了今年浪潮音乐大赏的“最佳编曲”。

除此之外,在风格维度上,除了说唱、电子、爵士、民谣和摇滚等传统大项之外,浪潮音乐大赏还设置包括“最佳粤语专辑”、“最佳少数民族语言专辑”、“最佳地方方言专辑”和“最佳闽南语专辑”的方言类奖项。从专业的划分,到对不同地区、不同风格和不同语言的兼顾上,浪潮音乐大赏确实是目前内地最专业、最全面、最包容的专业音乐奖项,没有之一。

我记得在去年第一届浪潮音乐大赏颁奖礼上,我就听人小声讨论,说浪潮音乐大赏有点金曲奖的意思,其实我觉得如果能够坚持做下去,浪潮音乐大赏也可以成为一个自成一格,甚至更有广度的华语乐坛综合类音乐大奖。

赵南坊

第二届“浪潮音乐大赏”入围名单今日正式揭晓。此前首届“浪潮音乐大赏”时我曾表达过这样的看法:这可能是我们能够想象的最为全面的音乐评选。看过如今第二届的入围名单后,我内心这样的想法更加坚定。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已然开始期待“浪潮音乐大赏”未来成为内地的“金曲奖”/“格莱美”。

根本原因即在于专业性。百位专业音乐创作人所组成的评审阵容,本届是耗时数月从2023年发行的近10000首新歌和500多张专辑中,基于七大维度选出35个奖项。如此工作量证明,“浪潮音乐大赏”是实实在在进行着专业的音乐评审。这点,本届入围名单即是最佳体现。

“年度专辑”候选中,《小霞3.0 》《山歌寥哉 》《重拾_快乐 》《Flow 》《CHIN UP! 》这几张专辑均是兼具音乐性和人文性的作品,即,它们不仅在音乐层面提供良好聆听体验,同时也在社会情感甚至是文化层面有所强调。“年度歌曲”候选里,刀郎《罗刹海市 》,黄绮珊&希林娜依·高《是妈妈是女儿 》 ,林俊杰《愿与愁 》,单依纯《想你时风起 》,回春丹乐队《鲜花 》,这几首歌曲都拥有这良好的受众度,更为重要的在于它们在高度风格化的基底之上,呈示出突出的原创性和演唱性。如“年度专辑”以及“年度歌曲”这类评选不可避免会投向所谓的热门。而此番“浪潮音乐大赏”的选择恰是证明了这项评选的专业性:不刻意回避热门,将质量设定为唯一标准,经由严格评审把控,入选的没有“热”与“不热”之分,只因它足够优质。尤其刀郎作品的入选,更加突出了这特点。就我个人预测,刀郎作品必定在此次评选中收获多项奖项。

在我的理解里,一项权威的音乐评选,会是乐坛的风向标,同时更是乐坛的审美标准。

“浪潮音乐大赏”正是在向我们展示除乐坛的真实动向,也是在通过自己的筛选评定来树立音乐行业的审美标准。这是一个输入加输出的过程,也是吸收加创造的过程。提到这里,就需要强调“浪潮音乐大赏”的重要意义:包容。可以说是具备无差别包容性。包容体现在多元。风格多元自然不用赘述,在入围名单中你可以找到所有音乐风格。值得注意的是,多元语言音乐的涉及,“最佳粤语专辑“”,“最佳少数民族语言专辑”这类奖项的设置即是非常重要的突破,秉承着“音乐无语言界限”的思路,如此设置可以让广大乐迷接触到更多具有创想性的音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包容还体现在连接幕前幕后。诸如“最佳作曲”,“最佳作词”,“最佳编曲”,“最佳录音工程专辑”等奖项表明,“浪潮音乐大赏”在关注最终作品以及台前演唱者的同时,也积极关注作品背后,与演唱者共同打造作品的从业者。高品质音乐作品的产出绝非偶然,这是幕前幕后协作的成果,对于作品产出过程中所有参与者的重视能够激发创作者的积极性和开创性。这是基于产业角度的考量,也是推动乐坛向前发展的关键。

因为包容,高度专业的“浪潮音乐大赏”可以为更多音乐作品以及更多音乐人产生带动作用。这不单纯是在褒奖已经取得成绩的音乐和音乐人,更加是为未来的无限可能性提供助力。

王击凡

第二届“浪潮音乐大赏”公布的入围名单,几乎囊括了去年华语乐坛的大部分精彩作品。这份名单实在太过精彩,在我眼中,由数百位业内专业人士担任评审的“浪潮音乐大赏”,真的完全无愧于“中国大陆的金曲奖”、“华人世界的格莱美奖”这样子的期许。

人气是浮云,作品才是真正的王道。在“浪潮音乐大赏”入围多个重要奖项的林俊杰、陈奕迅、袁娅维、小霞、杨乃文、苏运莹、窦靖童等大牌音乐人去年发表的专辑,都非常能代表去年华语乐坛渐趋精品化的势头。这一批制作精良的华语专辑,也正昭示着这波“浪潮”的趋势。

就拿重磅奖项“年度专辑”来举例,不管是杨乃文集结十组乐队联名的《Flow》、小霞回归本我的女性成长史《小霞3.0》,还是陈奕迅为全世界打气的天碟《CHIN UP!》、林俊杰的二十周年纪念《重拾_快乐》、刀郎十年磨一剑的《山歌寥哉》,都是华语乐坛最拿得出手的顶级制作。

我想起“浪潮音乐大赏”这个奖成立伊始的目标,正是要“共树音乐行业艺术审美标准”。音乐行业、音乐颁奖礼的审美标准,从来都不是一个虚的东西,而是要透过一张一张的专辑、一个一个的奖项,为听众累积起来的好品味。品味需要培养、需要养成,更需要大家一同合力打造。

音乐不分年龄界限,蛰伏多时的罗大佑、刀郎,去年推出的新作均令人惊喜,入围多项重要大奖,可以说是代表老而弥坚的乐坛老将,再度焕发新姿;而单依纯、希林娜依·高、回春丹、裘德、林家谦、关浩德等华语新生代的入围,则意味着华语乐坛生生不息的薪火相传。

“浪潮音乐大赏”的风格类细分类别,也是我每一年关注的重点。感谢评委老师的细心聆听,这个奖,永远不会都忽略掉有心的好音乐。就像入围“最佳说唱专辑”的农夫《农夫散文集》,虽然是一张粤语说唱,但仍然能跟热狗、夏之禹同场竞技,可见“浪潮音乐大赏”开阔的包容心。

此外,更值得大家关注的,是“浪潮音乐大赏”对于幕后奖项、技术类奖项的取态。“浪潮音乐大赏”是一个属于华语音乐行业自己的“工业奖”,这份名单是由所有台前幕后的音乐创作者共同评选出来的,所以最终得出来的奖项结果,也都代表着业内人士的口味选择与态度。

本届“浪潮音乐大赏”的“最佳专辑视觉设计”,就被业内人士评价为“死亡之组”(赛果也非常难猜!)。不仅有入围格莱美的叶颖《迁徙》,还有实体版比砖头还重的易烊千玺《刘艳芬》、黑胶被乐迷争抢一空的Lu1《blue》、植物气息浓厚的郑兴《盆地》、indie十足的张玮玮《沙木黎》……

华语乐坛真的不能没有“浪潮音乐大赏”,因为它难得地站在相对中立、平视的视角,让不同赛道的华语音乐佳作,都能得到“被看见”的机会。以作品质量作为唯一评选标准的“浪潮音乐大赏”,正在试图重塑华语乐坛未来的浪潮。你甚至可以透过这份名单,看得见华语乐坛下一个“浪潮”的方向。

拾音机

刚刚第二届浪潮音乐大赏入围名单已经公布,经过数月的评选,从2023年发行的近10000首新歌和500多张专辑中,基于七大维度选出了35个奖项的入围名单。总的来说,绝大多数的奖项入围都是在客观且合理的预期范围内,而且兼具着专业角度与流行角度!

在年度专辑方面,小霞的《小霞3.0》、刀郎的《山歌寥哉》、林俊杰的《重拾_快乐》、杨乃文的《Flow》以及陈奕迅的《CHIN UP!》等作品成功入围。这些专辑我认为在音乐风格、创作理念等方面都各具特色!个人推荐:《重拾_快乐》《小霞3.0》

在年度制作方面,小霞的《小霞》、裘德的《骨骼谢幕》、陈奕迅的《尘大师》、袁娅维TIA RAY的《如河 (RIVER FLOW)》以及陶喆的《活该》等作品入围。我认为这些作品不仅在音乐性上有所突破,而且艺术表现上达到了新的高度。个人推荐:《如河 (RIVER FLOW)》《小霞》《活该》

年度歌曲方面,刀郎的《罗刹海市》、黄绮珊与希林娜依·高的《是妈妈是女儿》、林俊杰的《愿与愁》、单依纯的《想你时风起》以及回春丹乐队的《鲜花》等歌曲成功入围。我认为这几首歌曲无论从旋律到歌词再编曲制作来说都是相当优质的作品,而且兼具的流量与口碑,这几首光是看到歌名就能在脑海中响起的旋律,也是对去年华语乐坛流行走向的一个折射缩影!

在歌手类奖项中,罗大佑、林俊杰、裘德、陈奕迅、刀郎等人气实力歌手入围最佳男歌手,而小霞、苏运莹、袁娅维TIA RAY、窦靖童、杨乃文等人则入围最佳女歌手。值得一提的是,本届浪潮音乐大赏还特别关注了幕后创作团队。这些工作者们为这些优质作品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值得被大家看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第二届浪潮音乐大赏来说,数百位专业音乐创作人的评审阵容确保了评选的公正和专业,还真有种华语乐坛“格莱美”的感觉了,希望浪潮音乐大赏未来可以继续秉持专业、公正、包容的评选原则为华语乐坛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创新!

沉默电话

第二届“浪潮音乐大赏”揭晓的入围名单,让人看到集专业性、流行性与创造性三者为一体的华语乐坛新风象。就年度专辑为例——有像《小霞3.0》这样必在其中的高能作品,也有耳熟能详合情合理如林俊杰《重拾_快乐》,还有刀郎《山歌寥哉》这样具有新意、突破传统的意外,以此相推,每项名单都保质保量、逻辑饱满,不曲高和寡,也不会脱离专业与实际。虽然还不知道最终答案,但这份入围名单在一定程度上、已是参选的近一万首作品、五百多张专辑的认定书;是数百位华语音乐创作人评委以“共树音乐行业艺术审美标准”之目标交付的最佳音乐推荐单。

其实在年度专辑的入围名单中,林俊杰、杨乃文、陈奕迅等老将的存在,让人感到一种莫名安心——出道已跨几个年代、依然在积极创造高质量专辑,这在行为上就给予广大乐迷对华语音乐的高强信心,更不必说奉上的作品还经得起任何考验。同样,在最佳男歌手、女歌手的排布中,也能看到这种令人乐观的情况存在。最佳新人方面,去年发行首张专辑的凤小岳引人注目,且与大量“演员转歌手”不同画风的是,凤小岳的处女作《柒》还不是一张流行专辑,这更让人对他刮目相看。

同时“浪潮音乐大赏”让人看到更多惊喜的,是对创作与技术类奖项的高度重视。在风格类奖项中,可以看到最佳电子专辑、爵士专辑、说唱专辑、世界音乐专辑的名单出现,还有最佳粤语专辑、少数民族语言专辑、闽南语专辑、地方方言专辑等语言类作品,甚至还有演奏类最佳专辑的提名名单。这是对广大音乐人、幕后创作者们极大的认可、尊重和助力,也是不断拓宽乐迷眼界耳界直接、积极之举措。“浪潮音乐大赏”不仅是一个堪比华语格莱美的颁奖盛事,更是行业发展的新方向、乐迷可信的新期待。

流水纪

关于“内地到底有没有权威的音乐评选颁奖礼”这个话题,这些年被翻来覆去讨论了无数遍,而在去年的第一届浪潮音乐大赏举行之后,无论行业还是听众,都对这个“由数百位华语音乐创作人担任评委,作品质量为唯一评选标准,不受平台版权影响”的腾讯音乐浪潮榜音乐奖项,有了更多信心和期待,当然随之而来也有担心,比如,会不会“太像台湾金曲奖”的某个版本变种?

而最近刚刚公布的第二届浪潮音乐大赏入围名单,让作为评审之一的我,少了“宛宛类卿”的顾虑,多了“渐入佳境”的惊喜——首先,推荐所有喜欢听歌,热爱音乐的朋友们,将这份入围名单完全可以视为华语乐坛一份“放心聆听指南”,所有被提名的作品和音乐人,除了体现出活跃在当下乐坛诸多优秀幕后音乐工作者的审美、品味和坚持之外,也绝不会落入“孤芳自赏”的窠臼里,面向整个客观现实市场,秉承着“大浪淘金”的态度,质量和流量,在浪潮音乐大赏里,也从来不会刻意忽略,厚此薄彼。

最有分量的三大荣誉方面,「年度专辑」的入围名单里包括:黄绮珊用十年时间打造三部曲系列,并在最终章里完整了自己从年少到当下的阶段性感悟,堪称人生自传的《小霞3.0》;刀郎将民族音乐文化和流行进行融合,并“意外”点燃大众情绪共鸣点的《山歌寥哉》;林俊杰一如既往保持高水准,并多了向内心思考力度的《重拾_快乐》,杨乃文与诸多个性乐队合作,并成功将自我的个性完美融合也驾驭其中的《Flow》;以及陈奕迅这张越回味,越觉得其中蕴藏的力量感回味无穷的《CHIN UP!》……这五张专辑,在具备优秀品质的统一标准下,也在歌手和大众之间的关系上,各自衍生出了不一样的风景和路径,够丰富,够大气。

随之而来的「年度制作」、「年度歌曲」方面,年度专辑里的一些相关作品也随之出现,同时在更细分的领域涌现出了更多值得肯定和发现的面孔,比如入围了年度制作的裘德、Tia袁娅维、陶喆,可谓聚集了乐坛三代不同阶段代表性人物,时至今日仍然与时俱进的闪光点;年度歌曲里出现了话题度和流行度上都无可争议的刀郎《罗刹海市》,黄绮珊与希林娜依·高《是妈妈是女儿》,以及具备垂直受众,又互相打通的林俊杰《愿与愁》,单依纯《想你时风起》,回春丹乐队《鲜花》,在短视频几乎垄断了大众娱乐首选方式的当下,年度歌曲不仅要有流行度,更要具备与大众情绪传达、理解与共鸣的珍贵意义,才能“流传”。

歌手类评选里,尝试将自己的作品更加开阔地与大众进行交流的Tia袁娅维、窦靖童,都吸引了更多乐迷之外的群体注意,成功进行了拓宽,而裘德在一众泰山北斗前辈们“包围”下,证明了他个性化的音乐品质足够过硬,也在大众和小众之间持续探索着更多发展空间;团体组合类的入围名单里,每一组都在自己的垂直领域里做到了足够出色和特色;更有趣的是,在最佳新人名单里,演员跨行歌手,近年在内地并不活跃的“宫铭”凤小岳,自我风格颇为强烈的斯丹曼族,都得到充分肯定,成为浪潮音乐大赏在前瞻性、包容性上的又一次证明。

创作与技术类、风格类、语言类、影视音乐类、演奏类的各项入围名单里,也体现出了华语乐坛一众台前幕后工作者们,其实并不会被一时流量裹挟,反而愿意去研究和进步,并且保持初心,当然随之而来的激烈竞争也非常有看点,如果说最佳作曲、最佳作词还是环肥燕瘦各有所爱,那么最佳编曲、最佳单曲制作、专辑制作这些入围名单,真可谓是“手心手背都是肉”,每一项提名都具备非常精彩的看点。

说了这么多,再一次提醒大家,赶紧去这份入围名单里,去发现那些之前也许还不熟悉的惊喜,无论是熟悉的歌手不熟悉的作品,还是从未知晓的名字,第二届浪潮音乐大赏带来的这份华语乐坛当下音乐力量的精华展现,都非常值得我们去感受,并,依然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