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日,我们跟随在宏韵中医出诊的施旭光教授深入探讨一味补气的药材——黄芪,它堪称气虚人士的守护神,能够滋养五脏六腑之气。黄芪,中药界的瑰宝,是我们今日聚焦的焦点。

施教授说,谈起补气,人们往往首先想到人参。然而,人参虽能大补元气,但过于强大,不是所有体质都能承受。相比之下,黄芪更为温和稳健,适合大多数气虚者。黄芪补气,犹如春雨滋润,静静地滋养身体,不会导致补气过猛而流鼻血。

因此,许多人已经养成每日饮用黄芪水的习惯,将其泡在保温杯中慢慢享用。然而,有些人反映单纯用黄芪泡水容易上火。那么,如何更好地利用黄芪补气呢?又有哪些人适合使用黄芪呢?

施教授称,一般来说,这类人群常呈面色黄白或黄红微现,缺乏光泽;肌肉松软,浮肿;眼神黯淡;腹部松软无力。他们容易出汗,怕风,运动后喘气;对冷风敏感,易患过敏、鼻塞、喘息或感冒等症。大便可能稀溏不成形,或先干后稀。

此外,他们易出现浮肿,尤其是脚部肿胀;手脚麻木;皮肤黄暗,容易感染溃疡。整体上给人一种“虚胖”感觉,尤其是腹部凸大而松软。

接下来,让我们了解黄芪补气的四大经典配方:

施教授表示,首推玉屏风散,主要用于补益肺气,增强正气。黄芪性微温,归肺经,具有补益肺气之功。元代医家危亦林以此为基础,创制了这一经典方剂。市面上也有玉屏风颗粒供选择。适用于肺气不足,难以抵挡外邪侵袭的人群,常见症状为易患感冒、咳嗽、气短疲乏、出汗恶风、面色无华、舌淡苔薄白、脉浮虚等。

其次是归脾汤,补益中气,主要治疗心脾两虚。黄芪甘温,适用于脾胃,可补中培土。对应的方剂为归脾汤,还有丸剂形式——归脾丸。此方具有益气健脾、养血安神之效。常用于心脾两虚、头昏乏力、食欲不振等症。其中黄芪一般炙熟,加强其补益中气的效果。

另外是当归补血汤,集补气和补血于一方。黄芪常用于气血不足之血虚证,如各种原因导致的贫血。内含叶酸有助于红细胞合成,故黄芪有生养血之功。金代医家李东垣所创的当归补血汤,以黄芪和当归为主要成分,比例为5:1。通过补气生血,达到补气养血的效果。

最后是补中益气汤,升阳气提升脏腑功能。黄芪升举阳气,对阳气下降、脏器下垂等症状有明显效果。金代医家李东垣创制的补中益气汤是治疗这类病症的良方,现代药店中也有补中益气丸供应。

施教授强调,虽然黄芪有益,但并非所有人适用。阴虚、燥热病者、女性经期及孕妇以及感冒发热时应避免使用黄芪,以免加重病情或产生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黄芪及其配方时,务必视个人情况慎重选择,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郑重声明:本文仅供科普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具体用药请咨询医师,切勿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