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浏览行业最新资讯,看看你错过了哪些近期要闻?

一、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医疗机构医用辐射场所辐射监测有关事项的通知》

为保护放射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健康,促进放射诊疗工作高质量发展,现对进一步做好医疗机构医用辐射场所辐射监测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本通知所指“辐射监测”是指根据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对医用辐射场所定期进行的监测活动,包括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规章要求,定期开展的放射诊疗场所放射性危害因素检测和医用辐射场所辐射监测。监测的内容和技术要求应符合有关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的规定。

二、取得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或者取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CMA)的机构为医疗机构工作场所出具的辐射监测结果,各级卫生健康、生态环境和疾病预防控制主管部门均应予以认可。辐射监测工作应同时满足卫生健康、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相关监督管理要求。各级卫生健康、生态环境和疾病预防控制主管部门不得要求医疗机构在一个检测周期内对相同项目进行重复监测。

三、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申请从事依法属于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CMA)管理范围的辐射检验检测活动时,市场监管部门应依照法定程序办理。鼓励承担医疗机构医用辐射场所辐射监测工作的机构同时取得检验检测资质认定(CMA)和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为医疗机构同时开展放射诊疗设备质量控制检测、排放废物辐射监测等其他辐射相关监测提供便利。

四、各级卫生健康、生态环境和疾病预防控制主管部门应密切协同配合,推动有关标准完善统一。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对医疗机构实施监督管理,督促医疗机构严格依法落实其辐射场所的安全责任。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加强与医疗机构的沟通联系,积极探索行政许可程序优化措施,切实减轻医疗机构负担。引导各服务机构强化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依法依规开展医疗机构医用辐射场所辐射监测工作。

新闻来源:职业健康司

争上游有话要说:

放射诊疗技术在医疗机构的应用非常广泛,过量辐射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辐射危害,放射卫生不只是涉及职业人员,还与广大受检者及公众息息相关,在进行放射性诊断及治疗时,做好辐射的防护与监测才能更好地造福于大众。争上游放射卫生在线监测系统集信息共享互通、实时视频监控、远程监测预警等功能为一体,实时在线监控放射诊疗重要环节,督促机构和工作人员自觉落实防护措施,同时对机房门口、候诊区、控制室等重点区域辐射强度进行实时监测,辐射超出限值将立即预警,有效保障放射人员和受照者的健康权益。

二、陶晓峰:做CT,真会增加患癌风险吗?

不久前,“每多做一次CT,患癌风险增加43%”的说法上了热搜。因多位医生站出来辟谣及科普,让“放射科”也从“幕后”走进大众视线。我们都知道,很多病都要先“拍片子”看看,但放射科并不仅仅是“拍片子”的科室,他与临床各科室融合发展,在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发挥着极大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放射医学是一门依靠经验积累的学科,技术在不断进步,疾病谱也在不断变化,放射科医生不仅要全面掌握临床知识,还要不断学习新技术、新技能,才能让更多患者获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陶晓峰说。

放射科常见问题,陶晓峰一一解答:

1、哪些检查有辐射?拍摄胸片和CT辐射大吗?

答:过大的辐射量的确会致癌,但这里的关键是“量”。按照中国辐射防护规范,一名在医院放射科工作的医务人员,每年放射的接受剂量不能超过20毫西弗,而对于普通公众,一个人一年内接受的辐射量不超过5毫西弗(mSv)就是安全的。比如,一张X光片,0.1mSv;一次低剂量螺旋CT,1.5mSv。

超声、核磁共振检查属于非电离辐射,产生的热效应不致癌。

2、 既然辐射量并不高,为何适龄女性在拍片前医生都会问一句,近期有无生育计划?

答:虽然拍X光片的辐射量低,但拍片瞬间的辐射依旧可能损伤卵子。因此,半年内有生育计划的女性,在体检时应尽量避开放射检查,选择超声检查或核磁共振是安全可靠的。

3、 放射科周边是不是辐射大?

答:所有的检查室都经过特殊的防护处理。比如X线的操作室和CT的操作室,都有铅的防护。在不进行操作的时候,是没有射线的。所以大家不必“绕道走”,但也不要随意进入检查室。

4、 常规体检要做PET-CT吗?

答:不建议。健康人不建议使用PET/ CT体检,因为它的辐射量要高于普通CT。而且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即使作为肿瘤筛查项目还是要配合其他检查,同时它也只适合特殊人群。

新闻来源:新民晚报

争上游有话要说:

放射性物质的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关键在于“量”,医院作为提供专业医疗服务的场所,应该对放射诊疗环节进行严格的监控。放射性危害无色无味、无声无息,如何有效避免辐射危害,技术手段必不可少,只有通过探测器确定的数值去探测和感知,才能有效规避辐射泄露的危害。争上游放射卫生在线监测系统由辐射探测器,智能摄像头和数据分析平台构成,探测器实时监测辐射数据并现场预警;智能摄像头实时监测工作人员是否规范操作;数据分析平台实时接收探测器和摄像头发送的监测数据,提供报警记录,故障记录等信息的查询和探测器报警阈值的设置。系统通过对放射场所周边环境辐射水平进行实时监测,可以高效、智能的管理放射环境,确保院内放射安全,同时提升监管部门对放射场所的监管效率,更好地保障医生、患者及公众人员的安全。

三、浙江省疾控局组织开展全省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依法执业执法检查

近期,为进一步强化传染病防控工作,压实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主体责任,有效降低及控制传染病在医疗机构院内传播风险,省疾控局组织开展传染病防治依法执业执法检查,按医疗机构等级和类别对全省的医疗机构进行抽查,其中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覆盖检查。

这是省疾控局组建后首次开展的专项执法检查,也是疾控体系改革后,我省首次疾控业务指导与行政执法融合的检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次检查重点围绕传染病疫情报告和控制、消毒隔离措施落实、医疗废物管理和预防接种管理等进行现场检查,并对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责任清单落实情况进行评估。省疾控局负责18家省级医院28个院区的现场检查。

新闻来源:浙江省疾控局

争上游有话要说:

依法执业是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的安全底线,不仅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乃至生命健康,也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有力抓手。争上游医疗机构依法执业自查系统,以信息化手段解决现今医疗卫生机构依法执业自查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压实医疗机构的主体责任,将以前医疗机构被动式的自查方式改为机构主动自查,促进医疗机构自律执业,树立行业良好风气。系统可实现自查流程全自动、执业要求全覆盖,为医疗机构日常执业工作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随时进行纠正改进,实现“预防为主、风险前移”,降低医疗机构执业风险。系统同时帮助监管部门补齐监管短板,提高监管效率,降低监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