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如果将这句话,放到两千多年前风起云涌的战国时代,毫无违和感。大秦帝国为何能从偏居西部边陲一隅,文化荒芜之地,用了一百多年时间,首次完成华夏大地的大一统,光耀千古,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糅合了天时地利加人和。但是,自秦孝公在《求贤令》所延续下来的重视人才的政策,无疑起到了极大的催化作用。

“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选自《资治通鉴卷第二》——秦孝公。

可是令人费解的是,那些入秦的士子,很多最终的结局并不是太好,很多甚至堪称悲惨,比如说,奠定强秦根基的代表性人物—商鞅,孝公死后,保守派立即诬陷其谋反,结果,新上位的惠文王,竟就真的引诱商鞅“谋反”,并借机诛杀了他,用的还是异常惨烈的刑法—五马分尸。商鞅居秦,哪怕手段激烈,可他却是一心一意为大秦,甚至不惜以身犯险,秦国能崛起强大,正式走向列强的台桌,可谓说居功至伟,这么就杀了商鞅,不怕寒了天下士人的心,以后谁还敢轻易来秦国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浅显的道理,难道那些才智卓绝之试士看不出来?可我们惊讶地看到,哪怕商鞅如此惨死,那些士子们,依然如同飞蛾扑火一般,前赴后继涌向大秦。

商鞅在处罚公子虔和公孙贾的时候,没想过这可能带来的后果吗?可他还是做了!

商鞅之后,一代纵横学大师公孙衍和张仪等人,依然一前一后来到秦廷效力,可这两个人,结局似乎也不太好,公孙衍在商鞅之后,从魏国奔赴秦国,很快被任命将军。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犀首(公孙衍的别称,作者注),天下之善将也,梁王之臣也。”)

于是,他大显身手,率领大秦精锐,向秦国故地,曾被吴起生生夺的河西之地,发起了猛烈的进攻,他文物并举,奇谋频出,先是拿下阴晋,建立起大秦东进的桥头堡,随后又率军猛攻魏国在河西的核心据点—雕阴等地,不但彻底打垮了八万魏军,更生俘魏国老牌名将龙贾,帮助秦国夺得河西,可以说直追当年西河郡守吴起。可就是这样战功卓著的战将。自张仪入秦之后,一番唇摇舌鼓之后,他在大良造之位上,没能更进一步,黯然离秦,此后更是捣鼓起“五国相王”等活动,一腔愤怒怒向秦。

只见新人欢,不见旧人哭,秦国如此对待公孙衍,是否也太让人心寒了?这点难道聪明的张仪看不出来?看不明白?可他还是美滋滋地上任了,为大秦的国家利益,他不惜多次以身返现,深入列国,为大秦火中取栗,特别是在楚国,诓骗楚怀王导致其愤怒到了极点,一定要杀之而后快的基础上,依然决定再次出使楚国。饶是如此殚精竭虑为大秦,圆满地完成一个又一个外交重任,立下不世之功勋,可最后秦武王上台,他依然厄运难逃,幸亏他机智到极点,抓住齐王恨他入骨,扬言他张仪去那国,齐国就出兵攻打那国,这才说服秦王放他走,挑动六国继续内斗,估计秦武王心里巴不得齐国等杀了他,这样他就还有借口,为张仪报仇,树立起自己尊贤重才之名。

张仪不知道吗?可他还是义无反顾地来了,可他模拟接受了。

张仪和公孙衍之后,秦廷之上,又出现了一对欢喜冤家,他们一个是白起的伯乐—来自楚国的魏冉,一个被李斯誉为“使秦成帝业”的范雎。在昭王时期,这两个人一样,一前一后,为了大秦早日一统天下,绞尽了脑汁,竭尽了智谋,魏冉与白起黄金搭档,一个运筹帷幄,一个决胜千里,通过数十年的征战,将前任霸主魏国打的彻底躺平后,又将号称天下第一强的楚国,打的脑子出血,鼻孔不敢出大气。这番饶是这番赫赫之功,后来范雎抓住魏冉一些战略上的失误,如同当年张仪排挤公孙衍一样,很快取而代之。魏冉最终黯然死在了不断遭受齐魏攻击的封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范雎,这位杰出的地缘政治战略家,害死了白起,其自身的结局也好不到哪里去。他谋划攻灭韩国,高屋建瓴地参与了长平之战的谋划,为秦扫除了一统天下的最后一只拦路虎,奠定了后来诗仙李白所言“秦王扫六合,俯视何雄哉?”的壮举。可后来,邯郸之战,因为他的私心,秦国失利,更牵连进他举荐的自己的恩人犯事,据说遭秦王处死(范雎的最终命运,一说只是如魏冉一般,黯然死在封地,有一定争议,编者注)。

同样的还有吕不韦和李斯两人,吕不韦受嫪毐叛乱一事牵连,秦王平定叛乱后,吕不韦先是罢相,全家迁徙蜀地,后来又被逼迫自杀,而秦王给逼迫他自自杀的诏书中,一开篇竟然就是,“你对秦国有什么功劳?” 竟然连这点否认。李斯曾写《谏逐客书》,难道他不知道他在文中所列之人的最终结局,可他还是恳求留在秦国,这是为什么?

才智卓绝,有着原发追求与抱负的人,内心最渴望的是什么?是功名利禄,是荣华富贵,是亲情友情爱情吗?是小资小确幸吗?不,都不是!这些,他们只要稍微上点心,使点劲儿,并不是多难的事情,比如说写点小文章这类事情,对他们来说有多难吗?雕虫小技而已。他们内心真正渴望的,一定是让理想照进现实,实现自己心中的伟大抱负。

山河为棋局,我似黑白子

阵前厮杀,命来不由己

真正的英雄,时刻都在寻找着用武之地,他们的精神和血液中,流淌的都是冒险精神,为建功立业,无论是风霜雨雪,还是吃苦受累,抑或是刀光剑影,都不会让他们屈服。只要你有实现理想的机会,不用你邀你请,他们都会想尽一切办法过来,愿赌服输。而遍观六国,只有在大秦,只有落子天元,才能一统天下,四海归一作为自己执政之意识形态,既有着相应的条件和基础,又有着冲天凌云之志的大秦,才有他们的用武之地,他们如飞蛾一般扑向大秦之时候,成败得失,早就抛之脑后,老是将自己的个人荣誉放在第一位,干什么大事?这点韩愈先生就看得很明白。

  • 死生哀乐两相弃,是非得失付闲人。— 韩愈《忽忽》

只要你有才华,有能力,有梦想,渴望建功立业,渴望将你心中的才华,变成现实的战果,来吧,来吧,我给你盔甲,给你刀剑,让你进入大秦的朝堂,让你登上大秦的战车,给你统帅千军万马的权限,给你紫薇星下杀破狼,曾经,你只是碎屑的一片,颤抖在生命的苍穹李,来吧,来吧,来了大秦,竭尽智谋,披坚执锐,攻城略地,你就是那苍穹,世间万物不过是你岸上的千万粒沙。这简直像极了时下资本热潮的元宇宙啊。

上传中

作为韩国贵族旁支,韩非子目睹韩国的积贫积弱,经常割地赔款,一再兴叹,不断上书韩王变法强韩,奋发图强,无奈韩国这群人却醉生梦死,一位苟且偷生,不但对韩非子不理不睬,还屡屡嘲讽,韩非子会有何感想?范雎曾经诚心希望为魏国用事,重振魏国,哪怕他慷慨挺身,一番慷慨激昂的说辞,说得齐王哑口无言,但又暗暗佩服,立下功劳,后有高风亮节,没有接受齐国征聘。不但没得到机会,反而遭到魏国迫害,对那样的魏国,他会有何感想?

没有卓越理想,没有为实现理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决心,不能为人才提供用武之地,只求一时苟安,是不可能能吸引到真正的人才誓死相随。

而这些英雄人物,这就如同古龙先生在《英雄无泪》中所言,“歌者的歌、舞者的舞、剑客的剑、文人的笔、英雄的壮志,都是这样子。只要是不死,就不能放弃。” 既可喜可泣但也令人后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