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外交青年智库·深圳

Glory Diplomacy

让中国外交青年智慧被全球看见

为中国青年智库代言

中亚与丝绸之路的定义与特征

中亚与环里海研究

摘要:本研究讨论了中亚(ZA)的定义、范围及其自然环境以及丝绸之路(SSTR)的主要特征。中亚包括前苏联的五个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以及中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纵观历史,上述所涉及的地区有时也曾是相邻的领土。中亚地区在地理上主要由草原和绿洲带组成。丝绸之路被定义为一张历史悠久的陆上贸易路线网络,通过中亚连接欧洲、中亚、印度和中国,促进了商业、技术和文化交流。

原文标题:Zentralasien (ZA) und die SeidenstraßeDefinitionen und Charakteristika

作者:Barisitz S

文献来源:“Zentralasien und die Seidenstraße Wirtschaftlicher Aufschwung und Niedergang über mehrere Jahrtausende”.Cham: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2023,pp. 1-12.

编译:者俊杰

写作动机与文章结构

中亚地区因其多样的地理和民族而在经济史上留下了丰富的历史:从马术游牧的兴起到丝绸之路的开辟,从世界历史上最大帝国的形成到大规模中央计划规划发展的努力,再到通过出口导向型增长战略以市场为导向重新融入全球经济。在研究中亚历史时,人们往往会迅速意识到丝绸之路贸易周期与该地区经济史密切相关,并且往往由后者主导。丝绸之路贯穿中亚地区中心,对其繁荣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促使研究人员有必要着重对这一传统陆上贸易路线网络进行系统研究。本研究将丝绸之路及其脉络视为“前现代”时期中亚经济命运最重要但并不唯一的决定因素。其他因素,如草原游牧、政治和宗教因素、海上贸易的竞争以及气候变化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必须考虑在内。

笔者认为,鉴于中亚(ZA)和丝绸之路(SSTR)的经济重要性和战略价值以及相关文献的相对稀缺,编写一份详尽的中亚和丝绸之路经济史综合研究报告是必要的。同时,为了更好地了解欧亚大陆这一地理中心地带(包括中国、印度、伊朗、土耳其、俄罗斯和欧盟)当前的现实情况和相互依存关系,一份针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研究报告也显得十分重要。此外,中亚地区也是任何新倡议或计划中连接各大洲的现代“丝绸之路”的核心组成部分。

尽管一些出版物从一般历史的角度论述了欧亚大陆或丝绸之路的一般历史,以及其他重要现象如游牧生活方式、蒙古帝国、帖木儿汗国以及中俄两国在该地区的殖民主义,但作为一位经济学家和经济史学家,笔者通过经济学的视角对现有文献进行了科学的综合评述,重点关注各种经济因素及与经济相关的非经济因素(气候、技术、军事、政治、结构、制度、文化、宗教、社会和其他因素),并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总结。

因为必须充分理解和认识马术游牧现象及其对中亚地区和丝绸之路直至18世纪的历史所产生的根本性影响,本研究涵盖的领域非常广泛,甚至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在本研究中,“前现代”历史指直至欧洲(即俄罗斯)殖民主义渗透并完成部分征服为止的历史,在这一时期,丝绸之路上的一切活动“停止了”。笔者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并研究几千年的经济史,对中亚地区和丝绸之路的经济兴衰背后的原因和时期进行了新的结论和解释。

本研究的另一个新颖之处在于,笔者绘制了20幅中亚地区的经济历史地图,以方便阅读和配合使用。这些地图涵盖了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19世纪下半叶的连续时期,并标明了不同时期中亚地区内外运输和贸易路线或丝绸之路网络的大致位置。此外,本研究还提供了辅助地图,展示了中亚地区的地理特征和资源分布,以及丝绸之路的定义和显著特征。比较了过去几个世纪中丝绸之路网络的空间呈现与当前中国推动的“新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其他倡议。

本研究涉及的主要问题和相关主题是:

1.通过丝绸之路开展的贸易和商业活动对中亚地区的经济繁荣有什么影响?丝绸之路的鼎盛时期是什么时候,其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哪些因素导致了丝绸之路的衰弱?上述兴衰转变的转折点大约发生在什么时候?丝绸之路贸易史可以分成几个时期?

2.游牧对中亚地区的经济有何贡献?游牧经济和社区是如何运作的?在中亚地区,游牧与定居农业和手工业之间的互动有哪些显著特点?游牧骑兵长期的“军事优势”对“定居文化”的经济和丝绸之路的发展有何影响?

3.蒙古帝国和帖木儿汗国的经济基础是什么?通过丝绸之路创造的收入对这些大国有多么重要,其他来源(包括对臣民的掠夺性征税)又是如何?

4.自16世纪以来,中亚地区和丝绸之路地区的经济长期下滑,最终引来殖民主义,其原因何在?在此期间是否出现了暂时的地区性复苏,如果存在,那么促进复苏的因素是什么?

5.18至19世纪中俄两国对其在中亚地区殖民地的经济政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本文结构如下:介绍并讨论中亚地区的定义和边界、区域地理和经济潜力。此外,还讨论丝绸之路的定义和显著特征。随后,对“前现代”中亚地区建立全面的时间框架,追溯至相对较远的经济史,以描述和理解马术游牧的兴起以及在此之前促进这一变化的条件。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试图为那些从“定居文化”中或通过早期古代贸易路线留下印记并一直影响到现代文明出现之前的重大发展找到解释。

中亚的定义和边界

19 世纪中叶,德国地理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提出,中亚是世界上一个独立的地区概念。另一位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在19世纪末将中亚定义为一个不通海洋的“大洲内地区”。后者的观点在今天看来仍有意义,因为远离海洋和缺水仍是该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关键结构性因素,有时甚至是限制性因素。如图1.1所示,“中亚”包括世界上最大的湖泊里海的周围地区和东部广袤的平原,包括南部的图兰平原和北部的哈萨克丘陵(Saryarka)。再向东、向南,这些平原与许多山脉接壤,从伊朗高地到兴都库什、帕米尔、喀喇昆仑和天山到阿尔泰山脉。只要向东穿过帕米尔、天山或阿尔泰山脉,便到达海拔较高的广阔地区,这些地区属于内流河地区,包括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德桑加里平原和戈壁沙漠。通过这种方式,一些地理学家将帕米尔、天山和阿尔泰以东的这些地区称为“高亚”或“内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1.1

除了上述对中亚的自然地理定义外,还有从政治文化角度进行的定义。目前最常用的定义通常指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这五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共同领土。它们主要包括图兰平原、哈萨克草原和天山、帕米尔和阿尔泰山脉(图1.1和1.2)。在苏联时期,中亚的范围更小,仅包括上述的后四个国家。

图1.2

另一方面,一个范围更大的也经常使用的定义不仅包括五个“斯坦国”,还包括中国新疆(塔里木盆地、天山东部和北准噶尔,东部与戈壁沙漠接壤)。由于在这一定义下的地区很大程度上并非完全由突厥人组成,在19世纪末时它们有时也被称为“突厥斯坦”。因此,“西突厥斯坦”(如今已不太常用)包括上述五个前苏联共和国,而“东突厥斯坦”对应中国新疆。

此外,还有一种定义除了五个“斯坦国”和新疆(图1.1)还纳入了:西伯利亚部分地区、阿富汗、巴基斯坦北部、伊朗东北部、鞑靼斯坦共和国和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俄罗斯北高加索和卡尔梅克、外高加索地区、西藏、青海、蒙古、中国内蒙古和满洲里部分地区。

本研究选择了“中等规模”的定义(即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新疆)。当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里,伊朗东北部的部分地区、阿富汗北部、中国甘肃省的部分地区(河西走廊)以及俄罗斯东南部和西伯利亚的一小部分地区(包括上述鞑靼斯坦、巴什科尔托斯坦和伏尔加河中下游的其他地区)也可能包括在内。选择这一定义是出于历史和经济方面的考量,过于狭隘的范围将过于集中在“现在”和接近于此的“过去”,而不会充分考虑到历史性关联和开放的未来。例如,许多世纪以来,天山和喀喇昆仑河两侧的丝绸之路枢纽都至关重要。然而,如果按照上述宽泛的定义将其他地区也包括在内,就会偏离丝绸之路的重要经济网络,也会超出笔者的能力范围,影响成果的整体质量。无论如何,在“中等”定义的基础上,中亚与其他地区间的互动交流都得到了应有的详细论述。

实际上,人们也主张将“中亚”更名为“欧亚大陆中部”。因为该地区并不准确位于亚洲的中心,且部分位于亚洲大陆的西北边缘,以欧亚大陆为参照点,将更加贴切。中亚西部是欧洲的近邻,东部(新疆)则是亚洲大陆不容否认的中心位置。不过,笔者仍将遵循惯例,不改变上述地区的名称。因此,“中亚”仍处于欧洲、俄罗斯、伊朗、印度和中国之间的“中心位置”。

无论如何,从周围“先进文明”的传统视角来看,“中亚”更像是一个无垠的腹地、一个共享的自留地和一个部分空旷的地域:它既把这些文明分隔开来,又把它们联系在一起。不过,英国地理学家哈尔福德·麦金德(John Halford Mackinder)将中亚称为“世界岛”、“中心地带”即非洲-欧亚大陆。他提出了一个简单的地缘政治规则:“谁统治了中心地带,谁就统治了世界岛。谁统治了世界岛,谁就统治了世界”。他的理论当然是在“大博弈”的背景下提出的。“大博弈”指19世纪英国和俄罗斯帝国之间的殖民竞争,以及在某些情况下涉及中国的竞争,当时该地区是欧洲殖民者在全球范围内尚未进行瓜分的土地之一。

从殖民帝国主义的观点来看,草原地缘政治与海洋地缘政治的存在相似性。正如Chauprade所言:“成吉思汗帝国的历史显示出草原帝国主义与海洋帝国主义的相似性。在草原帝国主义看来,无限的牧场可以发展大规模的畜牧业,从而养活大量的士兵,用来征服更多的土地,又得以扩大畜牧业的面积。草原是不可分割的,因为它就像大海一样,是一个几乎没有天然屏障的广阔空间。草原需要霸权。因此,蒙古帝国的帝国逻辑可以与英国贵族政治相提并论”。

中亚自然环境:区域地理和资源概要

由于水资源短缺并处于大陆内部,中亚地区受南部山脉的阻挡,无法得到来自印度洋的潮湿温暖季风,因此形成了典型的大陆性气候。这一气候特点是从北向南、从山区到平原逐渐干旱。同时,中亚地区的温差极大,夏季干燥酷热,冬季则寒冷。尽管山坡上的降雨相对较多,但降雨通常十分不规律,平原上树木稀少,加剧了干旱的特点。

中亚地区绝大部分的河流都流向内陆(与Richthofe的观点相一致),但伊尔特什和其支流是例外(其中包括伊辛河和托博尔河)。它们将哈萨克斯坦北部和准噶尔大部分地区的水流引向北冰洋(见图1.1和1.2)。在史前时期(冲积层时期),里海和咸海的水位比现在高得多,淹没了里海平原和图兰平原的大片地区,形成了古代的咸海和里海,并通过一条海峡连接乌斯秋尔特高原南部。水位下降后,这条海峡干涸,成为乌兹博伊干谷。

后来,在古代早期,发源于帕米尔山脉的阿姆河(当时称为奥克索斯河)改变了其下游的路径,穿过乌兹博伊河谷注入里海。这是由于河流在三角洲积累了大量泥沙,而三角洲又在不断变化。类似的河道变化在阿拉尔和里海之间反复发生,尤其是在13世纪早期、14世纪末期、15世纪和16世纪的部分时期,部分河水流经乌孜别克河。“锡尔河”是图兰平原第二大草原-沙漠河,发源于天山山脉,穿过费尔干纳盆地,然后向西北流入里海。塔里木河发源于喀喇昆仑山,沿塔里木盆地北侧向东流向“流浪”罗布泊湖(旧罗布泊湖的残余),其三角洲有时也会完全干涸。根据地形和植被,中亚可分为四个主要地区(大部分呈西至东走向):草原、沙漠、绿洲和山区。(如图1.2所示)

地理区域

草原带位于里海以北、里海和咸海之间,北至咸海、锡尔河和巴尔喀什湖,沿着伊尔特什河上游至北准噶尔地区。这一地带东起满洲里,经外蒙古和内蒙古,西至乌克兰南部和匈牙利,全长8000多公里。草原由东西向的三个亚区组成:北部的森林草原、纯草地(即真正的草原)和南部的荒漠草原。在这三个地带,降水量和植被从北向南递减。

中亚几乎不与森林草原接壤(森林草原更常见于西伯利亚南部,与针叶林相邻),而是拥有广阔的草原和荒漠草原。这些草原部分地带有肥沃的黑土。北纬 48°真正的草原与荒漠草原分隔开来,这意味着里海低地北部、图尔盖河谷和哈萨克高地的大部分地区是草原地带(图 1.2)。南部的广大地区,包括乌斯秋尔特高原和“饥荒草原”(位于锡尔河、楚河和巴尔喀什湖之间的贝特帕克-达拉),形成了荒漠草原。“哈萨克草原”占哈萨克草地的大部分,甚至一部分的荒漠草原。

更南部是沙漠带,由三个大型沙漠组成:卡拉库姆(土耳其语,意为“黑沙漠”),位于科佩特达格山(伊朗高原东北边缘)和阿姆河之间;克日兹勒库姆(“红沙漠”),位于下游的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塔克拉玛干(字面意思为“有去无回的地方”),它覆盖了塔里木盆地。一系列较小的沙漠与天山山脉以北的沙漠草原相邻。

绿洲带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位于沙漠和山区之间,但首先集中讨论山区更为简单。正如前文所述,山脉形成了中亚的南部自然边界,并以西南-东北方向将该地区分割成若干部分。沿中亚南部边界从西到东依次为:科佩特达格山(从这里伊朗高原延伸到图兰平原),公路线(最高峰超过5000米),喀喇昆仑山(最高峰超过8000米,控制着通往印度次大陆的通道)和昆仑山(最高峰超过7000米,与青藏高原相接)。

从图1.2中可以看出,将西突厥斯坦和“东突厥斯坦”以及西中亚和东中亚分隔开来的山脉包括帕米尔山脉、天山山脉(两者都超过7000米高,包括多个内流或无出口区域,例如伊塞克湖)、阿拉套、塔尔巴加特和阿尔泰(超过4000米高)。天山山脉是一个分支繁多的山脉,总长度约为2000公里,其支脉延伸至更远的图兰平原,例如天山北部的卡拉套。高而不连续的山脉(例如博格达山)形成了天山东部的支脉,最终汇入戈壁平原。虽然由于高度原因,穿越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帕米尔和天山较为困难,但从东突厥斯坦向北前往西突厥斯坦却相对容易,例如可以通过阿拉套和塔尔巴格台之间的宗加尼亚峡谷,或通过沿额尔齐斯河上游的宗加尼亚峡谷(相对较宽)。虽然南乌拉尔山脉几乎在中亚之外,但仍然是一个边界地区。其支脉之间的开放空间,包括南部的穆戈贾尔山脉,与里海北岸之间形成了一个“民族之门”,从东部打开了通往欧洲大陆的潜在通道,对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绿洲带位于山脉脚下,沿着草原和沙漠河流的河床延伸,通过山间小溪得到充足的水源。这些小溪大多源自天山、帕米尔或喀喇昆仑山的大冰川,这些冰川是名副其实的水塔。此外,山脉脚下通常有非常肥沃的黄土壤层,即黄土带,使这些绿洲特别适合定居。

以下列举一些位于科佩特达格、印度支那山脉和天山以北的绿洲,从西到东(见图1.2)依次是:1.阿什哈巴德(阿什哈巴德),位于科佩特达格北部;2.泰沙兴和马里(梅尔夫),位于泰沙兴/哈里鲁德和穆尔加布两河内流三角洲,这两河都源于印度支那山脉;3.特尔米兹-巴尔赫-马扎尔沙里夫,位于阿姆河上游;4. 布哈拉、撒尔马罕和卡尔希,位于发源自泽拉夫山和喀什卡达里亚山的河流上游;5.费尔干纳盆地,位于锡尔河上游,这是人口众多、非常肥沃的绿洲,被天山山脉的山链所环绕;6.塔什干,位于锡尔河中游附近(史称“夏什”);7.舍木凯申和土尔克斯坦(位于卡拉套南麓);8.塔拉兹(江布尔)位于塔拉斯河;9.比什凯克,位于楚河上;10.阿拉木图,位于伊犁河中游;11.伊宁(库尔加),位于伊犁河上游;12.乌鲁木齐(南准噶尔);13.巴尔库尔(戈壁沙漠)。整个伊犁河流域或“Semirechie”(七河之地)主要指伊犁河下游,包括阿拉木图绿洲和其他河流谷地,这些河流从天山、阿拉套和塔尔巴加特穿过沙漠地形流入巴尔喀什湖。

另外,还有一些位于天山南部/塔里木盆地以南的绿洲,从西到东分别是:喀什噶尔、叶尔羌、阿克苏、库车和库尔勒/喀拉奇,都位于塔里木的支流河边;吐鲁番,位于海平面以下154米的洼地(吐鲁番洼地);哈密(塔里木河支流)。值得一提的是,塔里木盆地里的另一片绿洲是和田,位于塔里木的支流河边,喀喇昆仑山和昆仑山的支脉处。阿姆河和锡尔河是两条穿越沙漠的大河,因此在这样的地形中形成了河流绿洲。同样值得关注的还有锡尔河中游的克孜勒奥尔达。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的下游也流经类似沙漠的地区,包括中亚绿洲带外围地区的阿斯特拉罕和阿特劳。

资源和经济潜力

根据所选的定义,中亚地区占地564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9090万人,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总人口密度(约16人/平方公里)。

水资源在该地区具有重要意义:鉴于中亚地区极端干燥的气候,山区水资源的可利用性远远不足以弥补该地区大部分区域的水资源短缺。因此,水资源无疑是中亚地区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对其谨慎管理至关重要。水资源的可用性和稀缺性是地方文明发展的关键因素。自1960年以来的短短半个多世纪里,由于为了提高产量而过度抽取锡尔河和阿姆河的水,咸海的面积已经缩小到原来的很小部分,咸海几乎不再可能在未来作为经济资源。尽管如此,中亚山脉的水力发电潜力巨大。

根据从北到南递减的降水量,草原地带可以拥有大量的耕地和牧场。如图1.3所示,北部的草原地带以其肥沃的黑土和栗色土壤适合种植各种谷物(尤其是小麦,大麦,玉米)和向日葵。广阔的牧场为马匹,羊群,骆驼,山羊和牛的饲养提供了优越的土地。在工业革命之前,马匹在运输、通讯和军事活动中尤为重要,是一种珍贵的出口商品。在更南部,肥沃的黄土和绿洲中的水资源促进了养蚕业,棉花、烟草、小麦、谷物、蔬菜、桃子、杏子、葡萄、浆果和其他水果的广泛种植。南部一些地区近乎亚热带的气候条件甚至使水稻、甘蔗和瓜类(尤其是西瓜)的种植成为可能。骆驼和优质绵羊(卡拉库尔羊,以其羊毛和皮毛闻名)在绿洲和沙质沙漠之间的过渡地区繁衍生息。天山(例如,费尔干纳盆地周围的地区)、帕米尔和其他山脉的贫瘠高地成为适合饲养山羊、牦牛和“Hainags”(牦牛公牛和家养牛的杂交)的地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1.3

矿产资源广泛分布在地区的山脉和沉积物地带,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金、铜等。图兰平原的大部分地区,特别是里海东岸地区(包括曼吉斯拉克半岛)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卡拉库姆沙漠中也发现了大量天然气。此外,菲尔干峡谷以及天山山脉位于准噶尔和塔里木盆地以北和以南的地区也产出石油。在哈萨克丘陵地区和天山山脉附近发现了大量煤炭。南部哈萨克斯坦的山脉地带拥有大量铁矿。天山山脉,尤其是北侧,“遍布”贵金属和放射性矿物(金、铜、铅、锌、铬、钼、铀、钨)的矿区。金矿和铜矿也在东部哈萨克斯坦地区被发现;还有一个蕴藏金矿的地方是库兹涅茨克沙漠(Kyzyl Kum desert)。帕米尔、喀喇昆仑和昆仑山脉则是各种玉石的产地(图1.3)。

地缘政治方面,中亚欧亚大陆中心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连接这块双重大陆地理边缘上众多文明:如欧洲、中东和波斯、印度、中国和俄罗斯的重要枢纽。作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联系纽带,在地球上没有其他地区像中亚这样存在如此多重要的文化和国家交汇。此外,中亚地区可能是世界经济史上游牧和定居群体之间互动最频繁的地区,也是定居农业和游牧业之间各中等阶段集中最密集的地区。中亚既是周围国家、文明彼此“入侵”的中转站和起点,同时,中亚作为一个枢纽地带,也为这些地区之间的贸易和交流提供基础,即近乎持续了两千年的陆上丝绸之路。(见下文)。鉴于环绕中亚地区周围的国家、民族数量之多,以及该地区游牧民族巨大的流动性,中亚可能是地球上政治历史最为复杂的地区。

在某种程度上,这些独特的地理优势也许在一系列地名中得到了反映,这些地名充满了象征意义。例如,赫拉桑=“东方的土地”,天山=“天堂般的山”,汗腾格里(天山的最高峰之一,位于今天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中国的边界上)=“蓝天之神”,阿尔泰=“金色的山脉”,昆仑=“云雾”,慕士塔格阿塔(昆仑西部山峰的高峰)=“冰山之父”,泽拉夫山=“黄金施主”,卡拉库姆=“黑沙”或“坏沙”,卡拉博加斯(里海东岸的海湾)=“黑色深渊”,咸海=“岛之海”,腾格斯库尔(位于哈萨克斯坦中部的草原湖)=“海之湖”,兹赫特苏或塞米雷奇=“七河之地”,河中地区=“阿姆河之外的地方”,塔克拉玛干=“有去无回之地”,贝特帕克-达拉(位于哈萨克斯坦东南部的荒漠草原)=“饥荒草原”或“不幸的平原”,突厥(实为王朝的名字)=“力量”或“权力”。

丝绸之路的定义和主要特点

在1870年代,地理学家李希霍芬不仅提出了关于中亚的相关地理定义,还创造了“丝绸之路” 一词(更确切地说是“丝绸之路”的复数形式)。他所强调的是穿过中亚,将东方和西方(即中国、印度和地中海世界)联系起来的贸易路线。他认为,从地理上讲,丝绸之路并不只有一条,而是一个横贯大陆的贸易路线网络。

与中亚地区一样,丝绸之路也具有不同的定义。Waugh跳出贸易的范畴,将其视为欧亚大陆长达两千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的缩影。Perdue将丝绸之路的起源确定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即中亚草原上流动迁移的安德罗诺沃文化及其贸易活动出现的时代。Rasuly-Paleczek着重研究了连接欧亚大陆不同地区的贸易路线的网络或系统特征。Gumppenberg和Steinbach指出,丝绸之路的形成是两条古老的陆贸易路线连接与整合的结果:第一条是在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后形成的,从地中海通往锡尔河;第二条则是从中国中部通往天山。

我们可以将丝绸之路视为一张跨大陆的贸易线路网络。从古至今,这些路线在欧洲、中亚、印度和中国之间促进了商业、文化和技术的交流,是跨越欧亚大陆连通性的缩影。由于运输成本高昂,通过丝绸之路运输的货物通常是体积小、价值高的商品,尤其是奢侈品。中国的丝绸则完美地满足了这些要求。此外,中国丝绸生产量大,并且在国际上广受欢迎。尽管中国最初垄断了丝绸生产,但后来其他贸易伙伴也纷纷开始生产这种宝贵的丝织品。中国丝绸曾一度在这一贸易网络上充当一种普遍的货币。与丝绸一道通过丝绸之路上进行交易的其他奢侈品还包括锦缎、刺绣、纸张、贵金属、地毯、服装、玻璃、马匹和奴隶。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在区域市场上,一些价格较低的大宗商品,如谷物、橄榄油、罐装食品、蜡、木材、纺织品和制造品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除了商品贸易,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也十分活跃:宗教(佛教、基督教、摩尼教,尤其是伊斯兰教)、科学技术知识(例如丝绸、纸张、纸币、火药、印刷技术的制造工艺)、艺术(舞蹈、杂技、哑剧、驯兽、魔术、音乐、绘画、建筑)以及文学通过丝绸之路得以传播。商人、外交官、僧侣、朝圣者、传教士、士兵、难民、牧民和城市居民也通过丝绸之路来往于各地之间。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张巨大贸易网络的各个部分总是因为当地状况而发生变化,总有一部分线路受到战争、强盗或自然灾害的影响:北部路线曾一度受到游牧骑兵的袭击(有时得到保护),南部路线则受到沙漠和冰山的影响。在丝绸之路上最为频繁典型的交易便是将中国丝绸与亚洲马(每个“前现代”国家的军事力量都急需)进行交换。正如Mayhew所说,思想、技术和信仰的交流很可能创造了世界上第一条“信息高速公路”。他还指出,大多数贸易都是向西进行的,而宗教思想(如佛教、伊斯兰教)则主要是向东传播的。同时,丝绸之路也成为流行病在各国间传播的途径,最著名便是“黑死病”,即鼠疫,它起源于东南亚,据估计在14世纪夺去了中国和欧洲的三分之一人口的生命。

中国与欧洲之间的联系与交流至少在青铜或铁器时代就已存在。许多专家认为,交流的规律性、组织性和跨洲性(从欧亚大陆的东部到西部)是中欧贸易的基本特征。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在公元前2世纪末通过对中亚的军事远征,开辟了通往天山和帕米尔山的路线,这是一次突破性的进展。丝绸之路几乎存在了近2000年(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9世纪),大部分时期,它的跨度在6000至7000公里之间。但随着欧洲(俄罗斯)征服和殖民了中亚的大片土地,并将其转变为现代工业世界经济的外围组成部分,丝绸之路便逐渐淡出了历史。

免责声明

文章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国际关系考研

大外交应试就业研究院

大外交青年智库(GDYT)应试就业研究院成立于2020年(其前身是2018年成立的大外交青年智库考研应试研究中心)到现在四年有余,立志要做中国最优秀的大外交青年应试与就业研究中心,至今已经有2021级、2022级、2023级、2024级的初试学员和2018级、2019级、2020级、2021级、2022级、2023级、2024级的复试学员,从大外交青年智库应试就业研究院走到世界各高校去学习深造。

在四届考研初试学员和七届考研复试调剂学员里,除了顺利保研、成功申请海外留学和顺利就业的学员外,通过研招统考上岸/上线的学员们去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院、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同济大学、辽宁大学、安徽大学、暨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等,专业含政治学、外交学、国际政治学、国际关系学、国际组织学、区域国别学、国际政治经济学等。

2025级考研一条龙套餐

从2020年开始,到2024年至今,5年磨一剑,大外交青年智库应试就业研究院对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区域国别、国际安全、国际事务等考研考博知识产品的内容和服务进行了全新整合与研究,推出“应试一条龙套餐”总套餐服务项目,包含精品社群、择校择业、备考复习、真题训练、批改讲解、重点课程、课纲解读、题型解析、专题练习、论文解读、时事政治、学术会议、冲刺课程、星球资料、应试技能、复试备考、调剂复试、简历批改以及心理咨询等等,外加2024年臻爱花园礼盒一套。

简言之,从开始考虑考研到决定报名前后,再到备考全过程、复试调剂结束的考研全陪伴,将大外交应试就业研究院考研初试套餐、复试调剂套餐以及其他知识服务打包为2025级“考研一条龙·大外交套餐”(原价¥27032,现价依旧是¥2899/人/届),再开先例,骨灰级优惠,只要大家对GDYT应试就业研究院反馈的好口碑,做更多助于考生上岸的新尝试。

套餐适合对象与联系方式

即日起,该套餐面向全国的2025级、2026级考生开放报名和购买渠道,为保证服务质量,每月仅15个名额,面向全国考生(跨考或直考均可)接受报名,先到先得。欢迎欲考政治学、外交学、国际关系学、国际政治学、国际事务硕士、国际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比较政治学、国际关系、国家安全学、区域国别学、全球学等专业名校或双一流院校的考生尽早报名,名额有限,报名从速。

联系人:王盖盖 大外交应试就业研究院院长

微信号:GDYT-2017

请备注:“一条龙+姓名+目标院校/学院/专业”,否则不予通过

大外交青年智库(简称“大外交智库”)(Glory Diplomacy Youth Think-tank,Glory Diplomacy或GDYT)是一家创办于2017年的以外交安全为主的综合性战略研究机构、社会/青年智库,总部在中国深圳,是深圳首家非官方外交安全智库、中国首家青年智库,创始人是王盖盖。GDYT一直坚持“只有修炼好内功,才能放心去实战”的发展理念,从2017年创始初期便开始稳扎稳打,于2018年成立青年原创评论组(2022年改组为编辑部)并创办《智本青析》电子双月刊至今;2019年在海南开设分支机构即海南大外交学会,同年成立青年发展研究中心并于2021年创办世界青年菁英坊《早点知道》讲座项目至今;2020年成立应试就业研究中心并创办《真题解析》付费专栏,同年7月,GDYT成立外交安全咨询公司,集中研究国家安全与国际安全、海外利益分析与保护、青年外交与青年发展、区域国别与国际组织、跨国公司与全球治理等事务;2021年成立外文编译评议部并创办《大译编参》电子刊(该编辑部于2022年创办《每日信报》微电子日刊),同年成立区域国别研究中心(2022年创办《新国别简报》栏目);2022年成立世界外交数据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2022年创办《鸿士论天下》栏目)、国家安全研究中心、党的理论创新研究中心,并合并所有专访项目整合为《与名人对话》栏目,组建“青年智库特种部队”全职高精尖部门。GDYT从2021年以来至今,多次举办全国(含全球)青年国际问题学术研讨、政策分析与思想交流等活动,如“国际问题研究型青年智库发展模式探索论坛”、“国际关系青年辩论赛”、“国关青辩最佳辩手论坛”、“世界青年菁英坊《早点知道》系列讲座”、“国际问题研讨会(GDYT·ISAS)”系列活动、《与名人对话》系列活动、《鸿士论天下》系列活动、新时代中国国际战略高端论坛与菁英论坛等。自创办以来,GDYT一直致力于“让壹亿中国大外交青年的智慧与方案被全球看见”,聚集全球各地有志青年为实现个人、社会、国家和世界和平发展而奋斗,至2021年底,已发展成集专家顾问、研究员、评论员、特约研究员、编译评议员、助理研究员、实习生、志愿者等全方位国际人才体系(200余人)的青年智库样本标杆,聚焦中国与全球大外交领域青年的原创方案、发展计划和外交延伸等助力与服务,在“对照全球外交发展、对接世界高端智库、对比新型平台建设”的三原则下为中国的外交与安全的发展贡献青年力量和方案,实现价值增值与最优,效果非常明显,为政府、企业、智库、高校、非政府组织以及个人都有提供咨询等服务,被海内外青年誉为现代智囊的“青年精英大脑集中营”,是全球新型外交青年智库的开创者和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