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结束了,就不用痛苦了。” 这句话出自一位有自杀行为的青少年,也道出了很多有自杀者的心声。

近日,我院急诊科收治一位服用不明药物自杀的 16岁女孩。来院时,生命垂危,需要洗胃、气管插管。 孩子的妈妈哭得泣不成声,边哭边说:“医生,一定要救救我的孩子!”女孩的两条胳膊和手腕上布满了密密麻麻,深浅不一的伤疤,有些伤口还很新,经过仔细询问,才得知这是孩子自己用小刀划出来的,而且服药自杀也不是第一次了。

近年来,青少年抑郁症频发,跳楼、喝药、割腕、自伤的“疯狂行为”如洪水猛兽般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自伤行为,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它通常开始于12至14岁,在中国,最近的调查数据发现,中国普通青少年自伤率高达36%—57%,青春期女孩的自伤自残率高于男孩,并且这一结果高于西方国家。我国每年有约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平均每1分钟就有2人自杀死亡,有8人自杀未遂,大约1/7的青少年产生过自杀念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自杀是15—29岁人群的第二大死因。

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说明了孩子们正面临着巨大的心里压力,青少年心里健康问题急需关注与行动。为了防止青少年由自伤发展到自杀行为,以及为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应及时对青少年的自伤行为早期进行干预。

首先,要高度重视青少年自杀信号。 孩子们所面对的世界,并没有那么简单,有太多太多的细节,被大人们忽略了。 父母过多的否认、拒绝和惩罚; 父母之间的冲突; 缺乏温暖、理解和支持; 没有人和我做朋友(孤独感)……

生活中这些琐碎的小细节,每次都会像一根针,扎向孩子的内心,慢慢地被贴上了问题小孩的标签,有可能导致成绩突然也一落千丈。

其实,孩子的求救信号早已发出,而都被父母轻轻略过,到爆发时,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了。青少年抑郁相对于成年人的抑郁有所不同,更具隐蔽性,因此往往被忽视,可能表现为:

1.一段时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

2.对周边的事物失去兴趣(不爱活动和交际,包括对社会关系的冷漠,对亲人、朋友、同学老师疏远)

3.认知功能收到损害,学习记忆力减退、上课做作业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顿等

4.暴躁、行为变得暴力

5.自我否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或什么都错都怪贵在自己头上,对自我价值的否定和怀疑

6.产生极端的想法和行为,比如伤害自己的身体,甚至是寻短见

当青少年表现轻生意念时,往往是一种求救信号,因为,死亡并不是最终目的,他们更希望得到关注和帮助,摆脱无法承受的现实和痛苦。

如何帮助青少年走出抑郁?

成年人有很多方式释放、排解消极情绪,而青少年,因本身还没建立完整、独立的人格,心智不成熟,再加上学校的管制、父母的教育、课业的巨大压力、青春期激素水平等多种因素,他们很难自由、正确地宣泄情绪,这就更需要来自家庭中最亲近人的理解和支持。

1.多关心、陪伴孩子

关心和陪伴,并不只让孩子吃好喝好,而是每天抽出时间来(哪怕只有十几二十分钟),和孩子交流,问问孩子学习上的感受,询问孩子的需求。比如:你今天过得开心吗?遇到了什么困难吗?当孩子遇到困难,要明确表示:不要怕,爸爸妈妈永远站在你这边,支持你!

2.多倾听,不要说教

孩子在诉说过程中,不要打断,急着开始批评教育;要耐心听完,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积极引导。

3.理解与支持,累了就休息一下

与成人相比,青少年其实拥有更少的自由。

4.放慢脚步,改变需要时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症状的形成受到家庭环境多年的影响,即使发生变化也需要整个家庭长久的、共同的努力。做到对孩子不评判、不指责、认真倾听,这会是整个家庭共同收获的礼物。

5.和孩子一起参加户外活动

适当进行户外锻炼,或接触大自然,有助于舒缓情绪,也能加强亲子交流,增进彼此的信任。

6.营造温馨愉悦的家庭氛围

引起青少年抑郁的两大因素,除了学习压力,还有家庭不和睦。父母经常吵架,甚至迁怒孩子,会直接对孩子的情绪造成影响。

7.早识别、早治疗

抑郁的出现并不是毫无征兆,反而是有迹可循、逐渐累积的。出现上述表现时,家长需要警惕,这可能是孩子的求助信号。

8.生命高于一切

勇敢向父母袒露,常常是抑郁少年自救道路上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所以,如果孩子向父母表露轻生想法,请家长务必重视这一信号,在生命面前,学习成绩、升学考试、他人评价、都变得不再重要,因为,“生命高于一切”。

青春期抑郁症在全世界内是一个十分常见的心理问题,也是一种疾病,它所表现出来的症状,是不受孩子控制的。它有明确的临床症状、诊断、治疗手段和药物,它与其他疾病一样真实,一样可以治愈,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为他们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减少患病风险。同时,如果发现青少年出现抑郁症状,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和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辑:张曦予

二审:刘安民

三审: 黄红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