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投资人王川在X上分享了一段他的心得体会:

“People who live on one narrative, will die on that narrative.

People who thrive on multiple narratives, will keep thriving on more and newer narratives.”,这段话可以翻译为:

“活在一种叙事里的人,会死在那个叙事里。

喜欢多种叙事方式的人,也会喜欢更多更新的叙事方式。”

这段话不禁让我拍案叫绝。就我对日常所接触到的大部分人的了解,他们都活在一种叙事里,这种叙事方式可以简单称之为“时代的常识”,这是一种糅合了本能、传统、风俗、教化和操纵的复合体。这种叙事方式具备易得性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因此它成为大部分人生活的背景,和他们对一切事情思考的框架。

对这种“叙事方式”的批判早已消失,一方面叙事方式本身就在排斥对它的批判,另一方面一旦有人开始批判,他必须付出较大的代价,比如他需要艰苦的努力去获取不易得的新的叙事方式,且要扛住“不从众”的巨大心理压力。然而,这种对新的叙事方式的探索和追求是有价值的。

这种依靠“时代的常识”的懒惰者,迟早会面临常识的大厦崩塌时刻。因为其本身就建立在不稳固的根基上。“活在一种叙事里的人,会死在那个叙事里。”这让我想到王国维,他不能接受新的叙事方式,选择了自杀,这是多么的可悲。因为在他死后,新的叙事方式,新的更大的辉煌出现了。还有自杀的茨威格,如此的可悲,如果他善于探索和接受新的叙事方式,他一定可以等待新世界的来临。

美国的穷人不把自己当作受剥削的无产阶级,而只是暂时窘迫的百万富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穷人不把自己当受剥削的无产阶级,而只是暂时窘迫的百万富豪

所有精神上的自杀者,都不善于去探索、发现并接受新的叙事方式。然而世界的进步恰恰依赖于更多更新的叙事方式,这种多样性为我们的生活展开了更多的可能性。思想之间相互竞争,正如科学理论之间相互竞争。在科学理论的世界,正如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代替了牛顿的引力理论,两者相互竞争,直到新的证据的出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将面临新的理论的挑战。

说某种“叙事方式”是正确的,另一种“叙事方式”是错误的,这往往低估了错误的叙事方式中包含的事实。允许它们充分竞争是一种开放的解决方式,最终那些更有力的叙事方式会取得胜利。不允许它们相互竞争,固执地维护自己得利的“叙事方式”是权力拥有者的常规操作,但他们不会永远成功,他们也会死在自己的叙事里,直到新的叙事成为主流。

做一个喜欢多种叙事方式的人,保持思考的灵活性,追求和探索更多更新的叙事方式,这就像在生命中不断地获得新生,这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