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综合评价?

1.综合评价的背景与意义

综合评价招生最早见于2010年,自2014年浙江、上海实施新高考后,在全国部分重点大学中逐步开展。是为深化高校招生改革体制,满足高校特殊人才选拔和培养的需要,打破传统高考“一考定终身”的局面,而提出的高校招生录取方式。综合评价是由试点高校拿出一定比例的招生名额,在高考基础上通过高校的评价体系 (初审、笔试、面 试考核等),选拔出符合高校自身培养特色的优秀学生,该类招生最大的特点是基于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测试成绩,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等成绩,按照一定比例计算形成考生综合总分,最后按照综合总分择优录取。

体现了国家、高校以及基础教育的多元价值诉求,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2.综合评价的目标与定位

综合评价的目标主要是为了打破传统的“唯分数论”,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选拔人才,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考察。

定位是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的优秀学生。它实行学科成绩、高考成绩以及面试三位一体的综合考量,以期选拔出既符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又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学生。这种招生方式有助于降低高考裸分在统招录取中的比例,全面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增加考生上名校的机会,提升院校的录取率。

3.综合评价的基本内涵

该模式的基本内涵是"一核四层四翼",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为核心功能,考查内容包括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考查要求包括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这一体系强调了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命题理念,体现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视。

二、综合评价的主要内容

1.录取规则

高校进行录取时,按照考生综合成绩择优录取。综合评价不单单看五大学科竞赛成绩,包括了高考成绩、高校综合测试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不同高校折算比例不同,有“6+3+1”“5+4+1”“7+3”“6+4”等等。一般来说,大多数高校的综合评价录取计划不超过本校年度本科第一批招生计划总数的5%。根据2023年,相关招生院校的成绩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

1.综合评价成绩=高考成绩×60%+校测成绩×30%+平时成绩(学业成绩)×10%

2.综合评价成绩=高考成绩×70%+校测成绩×30%

温馨提示:具体计算规则需结合高校自身培养特色要求以当年发布简章为准。根据往年情况来看,大部分高校都把综合素质评价材料作为综合评价招生的重要参考依据。以上信息仅为参考。

2.综评优势

1.有机会被降分录取

2.多一次高考升学机会

3.综合评价除了高考成绩外非常看重考生的综合能力,通过校测和学业成绩的加成,给予成绩没那么优秀或者高考发挥失常没有达到高校分数线,但综合能力优异的考生一次上名校的机会!

3.综评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点击放大观看图片

三、综评院校

1.A类和B类院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A类和B类院校区别

参与高校不同。综合评价A类涉及的多是全国性的重点高校,如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综合评价B类涉及的多是江苏省的省属高校,如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等。

报考流程不同。综合评价A类需要在初审通过后确认志愿和顺序,高考后通过学校审核的考生会被省教育考试院按照确认的志愿投档录取;综合评价B类没有确认志愿的环节,是与高校专项、高水平运动队等一起填报志愿的。

投档顺序不同。综合评价A类在强基计划之后、提前批次之前投档;综合评价B类在提前批次之后、本科批次之前投档。

锁档安排不同。综合评价A类有锁档安排,一旦通过初审,考生需在高考前确认综评志愿,这等同于已经填报了综评A类的志愿;综合评价B类没有这样的规定,考生在高考出分后可以选择不报考综评B类而选择其他批次。

选拔标准和录取政策不同。综合评价A类的选拔标准可能包括高三下的模考成绩、竞赛奖项、平时成绩等,且具有优先录取权利;综合评价B类的选拔标准更加多元,包括特长、竞赛奖项、科创奖项等,录取顺序位于本科提前批次之后,本科批次之前。

四、综合评价招录政策

1.报录流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点击放大观看图片

2.材料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点击放大观看图片

3.招生对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点击放大观看图片

五、综合评价应该如何规划?

1.阶段规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点击放大观看图片

2.应该如何择校?

梳理自身条件,定位目标院校。考生家长可根据考生的选考科目、考生的兴趣爱好及未来就业方向、高校的综评招生要求、院校专业情况、高校综评录取分数线等情况,提前选定目标院校和专业,也能更有针对性去准备。

选定目标院校后,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及往年目标院校报考要求等,制定备考计划。综合评价考查的学科知识比较广泛,通常会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考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3.备考建议

制定备考计划,重视学科知识的巩固和拓展。除了巩固学科基础知识外,还需要提前熟悉目标高校往年考试风格和题型。综合评价校测形式多为面试,部分高校为笔试+面试,少部分高校仅笔试。面试主要考查学生的学科特长、创新潜质、语言表达能力等,主要涉及时事政治、社会热点、以及中学知识的综合运用等。如果平时不注重相关积累,高考结束后再去准备难免不充分,建议考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查找往年高校校测题来提升自身能力。

关注时事和社会热点问题。考生在闲暇之余多关注时事政治和社会热点问题,了解相关背景和意义。高校倾向于通过考生对于热点事件的看法,来考查学生的思维应变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通过观看新闻、看时事评论等方式来提高自己对时事的敏感度。

培养综合素质。对于低年级考生来说,综合评价注重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假期空余期间,考生可以通过参加辩论、演讲、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来源:网络,所有图文仅供学习交流使用,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