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月21日,傅作义召集手下的高级将领开会,宣布北平城内的国民党守军接受和平改编,并颁布了《关于全部守城部队开出城外听候改编的通告》。

按照此前与共产党达成的和平协议内容,北平城内的20多万国民党部队于22日移至城外指定地点接受改编。与此同时,傅作义正式对外界发布了《关于和平解放北平问题的协议》的公告》,在国民党内部引起了轩然大波。

1949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举行正式的入城仪式,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在北平和平解放的过程中,作为华北“剿匪”总司令的傅作义毫无疑问是头号功臣,没有他的首肯,北平城也无法和平解放。不过,若果不是他的女儿傅冬菊和秘书阎又文对他晓以大义,傅作义恐怕也不太可能如此轻易地接受解放军的改编。

在争取傅作义起义的过程中,傅冬菊确实是最大的功臣,但是阎又文同样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傅作义最信任的秘书,每当傅作义遇到难以抉择的问题时,都会寻求阎又文的意见。

早在1948年辽沈战役期间,傅冬菊就在组织上的安排下开始对傅作义进行劝降。

可正所谓“知女莫若父”,傅作义对自己这个女儿十分了解,知道她的立场是站在共产党那边的,甚至也知道她是中共党员,所以对于女儿的劝降一直保持不置可否的态度。

而且,当时的战场局势对国民党一方来说,还没有到不可挽回的地步,鹿死谁手尚未可知。因此,傅作义在面对女儿的劝降时,一直保持着观望的态度。

等到1949年1月,解放军包围天津,断绝了傅作义从海上撤退的通道时,他才不得不慎重地为自己的未来考虑。当时他给自己定下了三条退路:一是南逃会蒋;二是往西撤退投靠马家军;三是固守北平继续顽抗。

在这三条退路之间,傅作义一时间拿不定主意,他知道女儿的立场,所以也不方便去询问女儿,于是就将阎又文找了过来,问问他是怎么个想法。

阎又文听了傅作义的想法后,就对傅作义说:“司令,你这三条可都是死路啊!”

在傅作义不解的目光下,阎又文紧接着说道:“我部并非是蒋军嫡系,南逃与蒋介石会合恐怕难以受到重用,而且还会追究你丢掉华北的责任。”

傅作义听完阎又文的分析后,脸上开始露出了沉重的神情,阎又文又对他说道:“如今我军已处于解放军的百万大军包围圈内,向西撤退投靠马家军,这恐怕也是插翅难逃。”

听了这句话,傅作义脸上沉重的神情更浓了,紧接着阎又文又给他分析了第三条退路:“固守北平,负隅顽抗,可一旦双方开战,北平城必毁于战火,到那个时候,司令你可就成了千古罪人了。”

逃又逃不掉,打也打不得,此时傅作义一下子瘫在了座椅上,有气无力地问阎又文:“那你有什么好办法呢?难道我数十万大军只能在这里坐以待毙?”

阎又文正等着傅作义这句话呢,听到傅作义询问他的意见,他赶忙说道:“为今之计,只能与共产党谈判,协助解放军实现北平和平解放,此事若成,司令必然也会名传千古。”

当然,仅靠阎又文一个人还是无法打消傅作义的顾虑的,所以他又询问了女儿傅冬菊的意见,又派专机将老友邓宝珊从包头接来。邓宝珊是傅作义十分信任的朋友,他与共产党的关系也向来很好,在他的耐心劝说下,傅作义最终决定派邓宝珊为他的全权代表,出城与解放军进行谈判。

1949年1月22日下午6点30分,阎又文以华北“剿匪”总司令部政工处副处长的身份,正式对外界宣布了北平和平协议和傅作义的文告。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尊重傅作义的意愿,将他任命为水利部部长,阎又文则参加了抗美援朝,回国后被安排为水利部的办公厅主任。

1961年,阎又文被调到农业部担任粮油生产局局长,次年9月25日因病去世,享年48岁。

阎又文与妻子丁宴秋一共育有6个孩子,他临终前也没有留下什么遗产,只给妻子留下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有事情找组织。”

新中国成立后,阎又文的待遇一直是按照起义将领来执行的,他临终时交代妻子有困难去找组织,可妻子听了却十分纳闷,这个组织究竟是什么组织?又要去哪里寻找呢?

而且,令阎又文的家人更不解的是,阎又文去世后不但被安葬进了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周总理和薄一波都亲自送来了花圈,他的墓碑上刻着的除了生前担任的职务之外,还有一句是:“过去曾为革命做过许多工作。”

由于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很多事情都处于保密状态,所以当时闫又文的家人对此都感到十分不解。但是现在我们都知道,周总理和薄一波都曾主持过我党的地下工作,那么阎又文的身份就呼之欲出了,他就是我党安排在傅作义身边的地下工作者。

1938年,阎又文在潘纪文的介绍下加入共产党,次年11月在延安七里铺训练班第二期结业后,就被派往了西北军阀马鸿逵部队。后来在上级的安排下,阎又文又被调回傅作义部。

因为两人是同乡的关系,阎又文逐渐取得了傅作义的信任,官至少将新闻处长、奋斗日报社长、华北“剿匪”总司令部政工处副处长,随着地位的不断提高,他为我军提供了许多秘密情报,日后更是为北平和平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这么多年的时间里,阎又文始终恪守地下工作者的严格要求,就连妻子儿女都不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而新中国成立后,出于保密的需要,他的身份也没有被公开,所以他的家人才会对他葬礼上的这一系列安排感到奇怪。

因为阎又文的真实身份长期处于保密状态,这也给他的子女带来了一定的困扰。比如他的子女长大参军后,由于在工作生活和训练方面都表现良好,成为了入党积极分子,上级也批准了他们的入党请求,可是每一次都被卡在了政审环节。

这并非是阎又文的某一个子女,而是他的所有子女都是这样,无论是入党还是提干,每一次都是被卡在这个环节,因为父亲阎又文的身份始终调查不清楚,入党提干也就无从谈起了。

部队里也曾发函派人去阎又文生前工作的水利部、农业部调查,但是这两个部门都没有阎又文解放前的材料,很多事情都说不清楚。考虑到阎又文是起义将领的身份,组织上又派人去统战部调查了解,可统战部的工作人员查了好几遍,也压根没有阎又文这个人。

前去调查的人就十分奇怪了,统战部保管着所有起义将领的信息,可偏偏查不到阎又文的身份,这说明他不是统战的对象。难道说,这其中还有什么隐情不成?

其实,这主要是因为阎又文的级别太高,他在国民党内部已经做到了高级将官的位置,为了确保他的安全只能采取单线联系的方式。想要揭开阎又文的身份之谜,就必须找到当初负责跟他联系的那个人。

1993年的一天,原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刘光人遇到了老同事王玉,恰好这两人当年都跟阎又文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阎又文是傅作义的新闻官,而刘光人是傅作义开办的《平明日报》的记者,当然他的真实身份其实是我党的地下工作者,不过两人互相都不知道对方的身份。而王玉,他就是阎又文当年的单线联系人。

阎又文的女儿曾经在刘光人手下工作过,所以他知道阎家子女无法查清父亲身份的苦恼,两人在聊天时刘光人就把这件事对王玉说了。

没想到王玉听了之后情绪十分激动,阎又文作为北平和平解放的大功臣,想不到他的子女却因为父亲的秘密身份,导致入党提干政审通不过,于是王玉当即就对刘光人表明了自己的身份,然后又对他说:“已经过了40多年了,阎又文的身份是应该解密了。”

说完这句话后,王玉又拜托刘光人将阎又文的子女都找过来,带着他们去找到了中央调查部老部长罗青长,中央最后也同意解密这段历史,阎又文的身份之谜终于得到解开,阎家子女入党提干的事情也得到了解决。

不过,当时这个信息只限于阎家人自己知道,并没有对外公开出来。

1997年的时候,一部名叫《第二条战线》的谍战剧上映,主要讲述了北平和平解放前夕,我党地下工作者默默无闻艰苦奋斗的事迹。而在这部电视剧里,本应该是大功臣的阎又文,却被写成了一个大反派。

其实,这也不能怪这部剧的编剧,因为当时外界都不知道阎又文的身份。

罗青长老部长也看了这部电视剧,他当即给《北京日报》写了一篇文章,登报证明剧中大反派是我党特工,向人们详细介绍了阎又文的传奇故事。自此以后,人们才知道阎又文的真实身份,虽然他已经去世多年,但是他对革命的贡献不应该被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