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京拍了战狼2,卖了50多亿。接着又拍了流浪地球,卖了40多亿,人们都觉得吴京就是票房保障,随便拍什么都能大爆,结果云集了章子怡,胡歌,张译等大腕的攀登者堪堪过十亿。
在大陆,谁都有可能票房爆炸,但谁都不敢说自己是票房保障,吴京不敢说,沈腾也不敢说。但这样的情景在香港就不一样了,成龙拍的电影大卖,后面就会接着大卖好多部,同样的还有周星驰,周润发,成龙,李连杰,古天乐。这就是香港电影一直以来的问题,谁火就看谁,明星大于电影。
本来这也没啥,但是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香港电影迅速快餐化,为了保证票房,大量的有票房号召力的一线明星充斥于香港七成甚至更多的电影里。什么意思呢?比如说刘德华火,那么在当年,你可能会看到七八部甚至更多的刘德华参演的电影。当然最经典的还是周星驰,92年票房排名前五全是他。
假如,我是说假如,如果香港电影一直蓬勃发展,市场越来越大,拍的电影越来越多,这个估计也没啥,大牌明星占据了七八成的市场,但也还有两三成留给新人。可惜,自新世纪以来,香港电影一直处于极度收缩的状态,问题就大了。以前一年拍400部,大牌明星占据了七八成也就是300部左右,还有100多部可以去培养新人。但现在一年一百部都不到,就几十部,那些老人有票房,有人缘,你说你是电影公司高层,你会怎么选?你还会把机会留给新人吗?
老人不断的有戏拍,从30岁拍到40岁,50岁,甚至60多岁,而新人一直没有戏拍,从20岁熬到30岁再到40岁50岁,最后只能黯然退出,那可不就断层了吗?
相比之下,国内,虽然我说没有谁敢说自己是票房保障,但是吴京沈腾黄渤徐峥贾玲王宝强等人拍的电影更容易火,更容易收割票房。但由于市场够大,一些年轻的诸如王一博刘昊然屈楚萧彭昱畅朱一龙易烊千玺等人也有很多机会露脸,虽然他们和前面的差距还不小,但是只要有机会磨练,谁说以后就不能超越前者呢?
所以,要给机会,才有机会。香港电影现在这种玩儿命啃老的状态,导致其在华语电影圈越来越弱势,其实也就不难理解了。毕竟,别说香港,就是内地观众,都已经看了几十年不变的跛豪,卧底,扫毒,看了几十年不变的刘青云古天乐张家辉郭富城刘德华林家栋的排列组合,谁还想继续看下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