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26年到1928年,秉持孙中山先生理念的广东国民政府以革命之师,对掌控北洋政府的军阀势力发起了历史性的北伐行动。

尽管资源有限,仅凭借两广地区和十万北伐铁军,国民政府毅然决然地与庞大的北洋政府,对抗其掌控全国近七十万军队的广袤疆域和实力,展现了无比的勇气与决心。

历经激战,北伐铁军逐一击败劲敌,如吴佩孚的直系势力和孙传芳的东南割据,更对奉系巨头张作霖造成了决定性打击。

自此,南京国民政府顺利接替了北洋政府的统治地位,崭新地引领着中华民国前行。

"挑战强权,推翻霸权——国民革命军南征北战,高举统一旗帜,迈向北伐征程"

以伟人孙中山的精神为起点,深入探讨北伐战争的历史篇章。

年少的孙中山以坚定的信念,勇担大任,成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锋,矢志不渝地对抗帝国主义与封建体制的束缚。

历经1911辛亥革命后的动荡十年,孙中山先生坚韧不屈,连续发动了护国运动(1916)、1917年的护法战役以及1922年的抗独斗争,然而,尽管心怀壮志,却遗憾地遭遇了一次次的挫折与失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中山先生对于革命的热情,如同不屈的战士,无论遭遇多少挫折,都坚持不懈,屡败屡起,始终坚定前行。

在1922年的二次护法运动中,孙中山深感倚赖的粤系军阀陈炯明的背信弃义,当炮火直指他的总统府时,这一背叛行径促使他毅然决定自建一支忠于己的革命武装力量。

在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牵线搭桥下,孙中山果断派出蒋介石为首的精英团队奔赴苏联,求取先进的政治和军事革命智慧。

在1924年1月的历史篇章中,孙中山先生革新国民党理念,倡导了联俄联共的前瞻策略。紧接着,他引领潮流,创立了赫赫有名的黄埔军校,慧眼识珠地委任蒋介石为校长,自此,一支全新的革命铁军正式集结成型。

当然,单凭军队力量是不够的,关键在于通过军队稳固自己的领地。鉴于国民党在广东的长期影响力和陈炯明的背信弃义,孙中山审时度势,决定以陈炯明作为初期扩张的突破口。

1925年2月,一支黄埔精英领军的先锋部队——东征军出征,目标直指陈炯明的叛乱势力。

在烽火硝烟中,革命军以坚韧不屈的战斗精神和高效专业的军事能力,与装备落后、纪律松弛的粤系军阀形成了鲜明且强烈的对照。

在一个月的疾风骤雨中,陈炯明的势力毫无悬念地土崩瓦解,他本人被迫撤往福建。然而,令人痛心的是,1925年3月,伟大的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全国沉浸在深深的悲痛之中。

尽管未能直接领导北伐行动,但孙中山先生一生致力于反侵略与反对军阀的斗争。他提倡的联俄联共以及革命军队的构建策略,作为北伐胜利与扫除军阀障碍的关键因素,不可或缺地激励并推进了历史进程。

在孙中山先生辞世后不久,陈炯明势力再度兴起,广州的革命政权顺应时势,革新升级为国民政府,将原黄埔军以及广东、云南等地的武装力量整合并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开启了新的篇章。

在蒋委员长的英明指挥下,我军成功出师东江,全歼陈炯明主力军,从而一劳永逸地清除了对新生国民政府构成最大威胁的敌患。

1926年3月,广西融入了国民政府的版图,标志着两广整合完成,此时,北伐战略正式启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逐一征服吴佩孚,随后攻占孙传芳的势力,整个长江流域将全然归于国民政府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