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皆养子望聪明,
  • 我被聪明误一生。
  • 惟愿孩子愚且鲁,
  • 无灾无难到公卿。

1083年,苏轼喜得一子,他非常高兴,按照风俗为儿子洗身时写下这首《洗儿诗》。

此时,苏轼正被贬谪到黄州担任团练副使,官职低微还没有实权。苏轼才华出众,又一向志存高远,所以难免心灰意冷,对当权人物略有怨言。

所以,这首《洗儿诗》除了讽刺那些公卿之辈的“愚且鲁”之外,也表达了苏轼内心的苦闷与些许怨恨。

只是,苏轼可能没有意识到,聪明又怎么会误人,误人的其实是他性格与才华中自带的锋芒与锐利。

他所欠缺的,或许正是《道德经》中所说的“玄同”之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轼的影视形象

《道德经》第五十六章原文

  •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本章在《道藏·道德真经》中的标题是“玄德章第五十六”,描述了一个没有纷扰、和光同尘的至高境界。

基本释义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富有智慧的人不会多说话,总是滔滔不绝讲话的人不见得有真智慧。

表面意思看起来是这样,如果联系《道德经》第一章开篇首句“道可道,非常道”来理解,则其意义更显深刻蕴藉。

能够用语言描述的所谓“道”,其实远非微妙玄通的大道本身,因为大道玄奥,无论多么精妙的语言都难以描绘和表达清楚。领悟大道的人同样如此,都是“微妙玄通,深不可识”的,所以老子只能慨叹说道:“故强为之容。”只能勉强用言语来形容他。

大道如此,世间万事万物的奥妙又何尝不是如此?

绚烂朝霞中的日出,云雾缭绕的峰峦叠嶂,意蕴隽永的诗句,诸多美好的事物,当我们看到它们的时候,无论视觉还是心灵,都会受到巨大冲击,可是如果让我们向别人去描述那种非凡的大美,却往往找不到最合适的词句,表达不出那带给自己巨大震撼的感觉。

正像陶渊明在诗中所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表面化的印象、系统的知识或许可以习得,可以通过语言、文字得到传播和交流,但是智慧和震撼心灵的感觉却不是。无论多么高明的教育方式和表达水平,通过语言教授给人的往往只能是知识、比较表面化甚至粗浅的内容,想要成为个中高手,只能凭借个人的领悟力以及亲身体验与摸索。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闭塞感知外界印象与繁杂信息的门户,磨平那过于尖锐的锋芒,解除无谓纷扰,使过于刺眼的光芒变得柔和,与周围事物浑然一体,达到玄同的境界。

“玄同”到底是什么样的境界?是不讲究任何外在形式、不追求表面的浮华刺激、不流于世俗、不囿于名利,无畏无惧、无高无低、无贵无贱,只专注于本质的内心认同。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语言苍白无力,表达有限,所以不如默会于心。

外界繁杂纷扰,不如持守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