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社交焦虑障碍你了解多少?

撰文:一只鱼

在当代生活中被称为“社恐”的现象,已经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年轻群体。

社恐到底是什么?社恐其实是社交焦虑障碍(SAD),又称社交焦虑症、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在社交时感到强烈恐惧或忧虑的精神障碍,给很多人带来痛苦。

但是大家知道吗?很多人会把它和普通焦虑混淆,首先用一张表格说明普通焦虑与社交焦虑症的不同。

表:普通焦虑与社交焦虑症的区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社交焦虑症最近才被认可为正统的精神疾病,而不是其他问题的表现。接下来就让我们深入地了解一下该疾病。

SAD的流行病学

据调查数据显示,在美国大概有13%的人患有SAD,成年人与儿童的患病率不存在显著的差异性,而在中国尚未见大样本的临床报道;该疾病发病较早,平均在13岁左右,但是病情通常进展缓慢。SAD常常伴有一些合并症,比如其他类型的焦虑障碍、抑郁障碍、药物滥用以及回避型的人格障碍等。SAD的存在也会影响到患者其他精神疾病的治疗,比如SAD患者会不配合进行药物戒断治疗以及容易出现自杀行为,而且他们通常不会主动请求医疗帮助。

SAD的共病有哪些?

有研究显示,社交焦虑症患者共病其他精神障碍的比例较高:共病抑郁16.6%,共病惊恐障碍33%,共病广泛性焦虑障碍19%,共病创伤后应激障碍36%,共病物质滥用18%,共病自杀行为23%。

有研究表明社交焦虑症可能与双相障碍有关。一些研究者认为这两种精神障碍存在相同的潜在环性心境-焦虑-敏感特性。

另外,回避型人格障碍在社交焦虑症患者中也十分常见。

SAD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我们首先来看一个社交焦虑症患者对自己症状的典型表述:“我在人群中感到很紧张,感觉心快要跳出来了,我出了很多汗,脸变得很红。我想每个人都在注视着我。我的声音听上去很嘶哑,几乎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这些情况似乎每个人都可能经历过,例如在发言前、对某人提出约会要求时或工作面试时,我们都会体验到焦虑、胃部不适、手心出汗、剧烈的心跳。但患有社交焦虑症的人,其面临的困扰不仅如此。他们会因为他人的观察和评价而在社交活动中感到异常恐惧,甚至在一些根本没有威胁的日常交往活动中也是如此,当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尴尬和害羞行为时,恐惧会因为联想到“被别人发现”而进一步加重,从而进入恶性循环;甚至会严重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工作表现和社交活动。

社交焦虑症患者在面对或进行其所恐惧的社交活动时,除感到焦虑外,多数会伴随着如脸红、发抖、异常冒汗、心跳加速、心悸、轻微头痛、晕眩、胸闷、呼吸急促等生理症状,他们对自己以外的(他们想象中的)世界存在强烈的不安感和排斥感。

社交焦虑症患者在社交时害羞,感到局促不安、尴尬、笨拙,害怕自己成为别人耻笑的对象;他们不敢在人们的注视下操作、书写或进食;他们害怕与人近距离地相处,更害怕参加以自己为中心的活动;他们不敢当众演讲;不敢与重要人物谈话,担心届时会脸红,这种现象有时被称为赤面恐惧。

SAD如何治疗?

1

心理治疗

目前有多种心理干预方法可供临床医师选择,主要有认知行为疗法(CBT)、精神动力学分析(PT)、人际关系治疗(IT)以及正念减压训练(MSR),其中CBT常被选为临床一线治疗方案,并有一系列的临床随机对照实验(RCT)证明CBT能够有效缓解SAD症状,而且在CBT治疗后的6个月,患者仍然有比较稳定的疗效。在一些高质量的RCT中,CBT的应答率在 50%~65%,安慰剂组的应答率为32%;SAD患者经过CBT治疗后的完全缓解率在8.8%~36%。对于其他种类的心理干预,由于临床的报道比较少,因此疗效仍具有争议性,将来需要更多的试验来比较CBT、IT、PT、MSR的短期治疗效果。

总体上,心理治疗的疗效,尤其是认知行为治疗的疗效与药物治疗相近。不过,心理治疗也存在自身的一些缺陷,例如花费的时间较长、取得疗效的时间较长。因此,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需要同时进行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2

药物治疗

抗抑郁药是治疗社交焦虑症最常用的药物。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中的帕罗西汀、氟西汀等,是目前治疗社交焦虑症的首选药物之一。SSRIs的优势在于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服用方便、对孕妇影响小。传统的三环类抗抑郁药也可用于治疗社交焦虑症,但缺点是不良反应较多,例如口干、便秘、心率加快、血压改变等。此外,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米氮平、米那普仑对于治疗社交焦虑症也有效。

除了抗抑郁药之外,阿普唑仑和氯硝西泮也被用于治疗社交焦虑症。这些药物容易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故常在治疗严重的社交焦虑症时短期使用。β肾上腺受体阻断剂也可用于控制一部分社交焦虑症患者的症状。

SAD的预后如何?

总体上预后并不佳。一项长期纵向随访研究发现,经过8年随访,只有38%的女性社交焦虑症患者和32%的男性社交焦虑症患者,症状获得完全缓解。尤其是那些在症状起始阶段总体功能不佳者,或者曾出现过自杀行为者,其预后往往不容乐观。

看更多精神疾病知识?

无需下载即可在线查看~

参考文献:

[1] KESSLER RC,PETUKH()VA M,SAMPSON N A,et al.Twelve month and lifetime prevalence and lifetime morbid risk of anxiety and mood disorders in the United States[J].Int J Methods Psychiatr Res,2012,21(3):169-184.

[2] BLANCO C,BRAGDON L B,SCHNEIER F R,et al.The evidence based pharmacotherapy of social anxiety disorder[J].Int J Neuropsychopharmacol,2013,16(1):235249.

[3] BEESDO K,BITTNER A,PINE D S,et al.Incidence of social anxiety disorder and the consistent risk for secondary depression in the first three decades of life[J].Arch Gen Psychiatry,2007,64(8):903-912.

[4] S TANGIER U,SCHRAMM E,HEIDENREICH T,et al.Cognitive therapy vs interpersonal psychotherapy in social anxiety disorder:a randomi

zed trial.Arch Gen Psychiatry,2011,68(7):692-700.

[5]LIEICHSENRING F,SALZER S,et al.Psychodynamic therapy and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in social anxiety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Am J Psychiatry,2013,170(7):759-767.

责任编辑:老豆芽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