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村吃酒席,发现了四大怪现象,感慨:农村酒席真的变了

五一就要到了,对于很多网友们来说,又是一大波的酒席在等着大家。

说起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小编也有两个酒席要参加,一个是堂弟结婚,另外一个是亲戚家里乔迁新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之前我家如果要吃酒席了都是我父亲去,但是如今他年纪大了,很多都是要我去了。

而在前不久我回村去吃酒席,就发现如今的酒席也有不少新变化,让小编感慨如今农村的酒席也“变味”了。

进城办酒席成潮流

曾几何时,农村的酒席是亲友、村民们欢聚一堂、共庆喜事的重要场合。村里有人家办喜事了,左邻右舍大家能帮忙的帮忙,能出力的就出力。

然而,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进城办酒席,直接到县城或市区的酒店预订宴席。这样确实是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而且这样办酒席不仅方便,同时也更有面子了。

然而对于办酒席的主家来说,这样是省事省心了,可以直接当甩手掌柜。但是对于来吃酒席的亲友却是麻烦事了。好些人说宁愿在农村吃三百元一桌的酒席,也不去城里吃千元一桌的。

就是因为进城去吃酒席很不方便,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而且在酒店吃酒席,许多人表示很拘谨,根本没有在自家办酒席那么自在。

酒席档次提升,礼金水涨船高

随着进城办酒席的潮流,农村酒席的档次也在不断提升。如今的酒席,不仅菜品丰富多样,一般都是什么贵就流行什么,而且摆盘精美、色香味俱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这种提升的背后,却是礼金的水涨船高。过去,村民们参加酒席,往往只是送上一份简单的心意,礼金数额并不大。

但如今,随着酒席档次的提升,礼金的数额也在不断增加。在我的家乡这边,如今100元的礼金都有点拿不出手了。

关系好的都是几百块起步了,如果是关系很亲近的都是六七百,甚至上千元,这样每年人情往来方面的开支也是一笔不少的数目。

酒席参与者老龄化,年轻人“礼到人不到”。

在参加酒席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一个明显的现象:酒席的参与者大多是老年人,而年轻人的身影却越来越少。

经过我一打听,才知道,如今大多数的年轻人都在外面,根本就不方便赶回来。如果不是特别重要的酒席,他们都是只随礼而人就不赶回来了,这也叫“礼到人不到”。

这一现象的产生,一方面是因为年轻人忙于工作、学习等事务,难以抽出时间参加酒席;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年轻人对传统乡村文化的淡漠和疏离。

在我家乡这种情况就很突出,在酒席上基本都是老年人,再加上年轻人很多赶不回来,所以很多的酒桌上都是稀稀拉拉坐几个人,一点也不热闹。

喝酒减少,打包现象减少

过去,农村的酒席上,喝酒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无论是亲朋好友还是邻里乡亲,都会在酒席上举杯畅饮,共同分享喜悦。

然而,如今这一景象已经不多见了。许多人在酒席上只是象征性地举杯示意,甚至完全不喝。这也导致办酒席的时候,很多酒桌上的酒都是原封不动的。办完酒以后,主家会把大部分的酒水退掉。

其中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现在多数人都是开车来参加酒席了,而俗话说“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

与此同时,过去常见的打包现象也减少了。过去,酒席结束后,村民们会将没有吃完的菜品打包回家,既是对食物的珍惜,也是对主人的尊重。

但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这种打包现象已经越来越少见了。

特别是许多的年轻人,都是不稀罕打包的,主家打包了他们也不愿意带回去,甚至感觉这样做很丢人。

通过这次回村吃酒席的经历,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乡村社会的变迁和人们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转变。这些变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令人担忧的一面。

对此,你们怎么看呢?在你的家乡吃酒席有这些新变化吗?欢迎大家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