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修一条大运河,引贝加尔湖水南下,穿过蒙古和俄罗斯,再连接到中国的内蒙、天津和北京,是不是就能解整个决京津冀的缺水问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蒙俄大运河可行吗?

这就是最近在网络上热议的中蒙俄大运河工程设想。最早这个设想工程主要是在中国社交媒体上,但现在好像也引起了俄罗斯的兴趣。

毕竟俄乌冲突导致国际形势风云突变,俄罗斯在黑海被土耳其封锁了出海口,波罗的海的通道也被堵死了。俄罗斯这个曾经横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大国,无奈地沦为了一个半内陆国家。

这条全长约2000公里的大运河,其建设成本无疑会是一个天文数字。以广西的平陆运河为例,其总投资额高达727亿元,全长仅135公里,平均下来每公里的造价已接近5.3亿元。

由此推想,中蒙俄大运河的修建费用恐怕会远超两万亿人民币大关。考虑到俄罗斯当前面临的经济困境,不难预见,中方可能需承担两万亿人民币大部分的运河建设经费和工程。根据公开数据,我国高铁每公里的建设成本大约在1.2亿至1.5亿元人民币之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照大概的算法,两万亿人民币差不多能建16000公里的高铁,那就相当于能建80条差不多200公里长的高铁线路。现在的问题是,如果我们用建近80条高铁的钱,去换一条中蒙俄大运河,这划不划算呢?这可得好好想想了。

运河走向

按照设想,中蒙俄大运河要一路引贝加尔湖水南下,穿越蒙古国的北部和中部,或者接入东部地区的克鲁伦河。

这一段可能需要建设一系列的水库和泵站,以克服海拔高度的问题。然后进入中国内蒙古,然后向东南方向延伸,穿过河北省,最终到达北京。

但是如果从贝加尔湖引水到北京,那么大致的距离可能会超过2000公里。这一路线面临着海拔落差巨大的挑战。

另一种可能,从中国东北地区的黑龙江流域或图们江流域开始,中段沿着蒙古国与俄罗斯边境向北延伸,可能经过蒙古国北部的一些地区,然后进入俄罗斯的贝加尔湖地区。

俄罗斯这一段,可以利用现有的水系,如额尔古纳河或和贝加尔湖下游尼塞河进入北冰洋,或连接至伏尔加河或是直接通向波罗的海。

第一个方案,我们可以叫它中国方案。如果这条运河建好了,中国就能巩固自己在地区和全球的影响力。这条运河还能把北方的水调到南方,解决那些长期缺水的地方的问题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经济体,对资源的需求特别大。运河建成后,就能成为中蒙俄经济带的一个可靠的运输通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个方案,我们可以叫俄罗斯方案。俄罗斯西部地方大、资源多,但就是因为位置偏远、交通不方便,经济发展总是受限。俄罗斯被西方国家制裁和封锁,他们可是竭尽所能想把西伯利亚那边丰富的资源变成钱。

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拥有全球天然气总储量的三分之一,全球石油总储量的八分之一。但地域广袤,交通不便是一个显著的挑战。大运河的开通将有效改善俄罗斯西部腹地的交通状况,加强其与亚洲乃至世界的联系,为其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蒙古这个国家,在全球的大舞台上常常被大家忽略,但在这个大设想里,它也是个重要的角色。蒙古国已探明80多种矿产,但由于是内陆国家,没有海岸线,大规模的资源出口就十分困难。

穿越贝加尔湖

那为什么无论上述哪种方案,都离不开引贝加尔湖呢?

贝加尔湖的淡水储量高达23.6万亿立方米,这个水量足以供全球80亿人口饮用30年,或供全中国14亿人口饮用150年以上。

古代中国人将贝加尔湖称为北海。唐朝时,是安北都护府管的。到了元朝,贝加尔湖成了岭北行省的一部分。历史上贝加尔湖曾经很长时间都是中国的领土,不过后来清朝签了《尼布楚议界条约》,它就归属俄罗斯了。

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清澈的淡水湖之一,它里面的生态系统和生物种类特别多。要是中蒙俄大运河工程穿过这个湖,可能会让水质变差,生态系统也受影响。特别是施工的时候,挖土、疏通航道这些活动,可能会搅动湖底的泥土,导致水质被污染,生态被破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如果中蒙俄大运河一直运营下去,可能也会让贝加尔湖的水流模式改变,水位下降,水量减少,后果很严重。运河运营还可能带来一些外来的生物,破坏贝加尔湖的生态平衡。工程技术上,贝加尔湖地质情况复杂,可能会有地震、滑坡这些自然灾害的风险。

而且,贝加尔湖湖水深,流速快,设计航道和施工的时候都得特别小心。冬天湖面结冰,也会影响运河的正常运营。要怎么在发展和保护之间找到平衡,让中蒙俄大运河能够穿越贝加尔湖,这可是个大考验。

中蒙俄大运河落地的挑战

虽然打通中蒙俄大运河,将三个国家连接起来的好处显而易见,但要如何保证长约两千公里航道的耐用性和弹性,挑战巨大。

在水道工程中,耐用性和弹性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耐用性要求航道能够长时间承受水流冲刷、船只摩擦、天气变化等多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弹性则要求航道在面对突发情况如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时能够迅速恢复功能

然而,提高耐用性往往需要使用更坚固、更耐久的材料,而这些材料可能不具备足够的弹性,反之亦然。因此,两千公里的航道在材料选择和结构设计上需要找到一种平衡点,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其次,运河航道的运行还受到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变化、水位波动、船舶流量变化等。西伯利亚极端气候事件可能导致航道冬天结冰,对航道的结构造成威胁;而夏天船舶流量的增加则可能加剧航道的磨损和破坏。

这个项目的另一挑战就是需要大规模的挖掘。在山区和森林里开挖一条航道需要大量的土石方工程,可以和万里长城相比。山区和森林地区的地质条件通常较为复杂。这些区域可能存在坚硬的岩石、松散的土壤、断层、溶洞等。

除此之外,运河的管辖权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关于与该运河有关的国际协议早有先例,例如,俄罗斯、蒙古和中国于2016年签署了《亚洲公路网国际公路运输国际政府间协定》,也在“一带一路”论坛上提出讨论。

按照惯例,出资者通常拥有对运河的管理权。但假如中蒙俄大运河真的有一天能动工,三个国家谁作为出资方掌握运河控制权,恐怕另外两个国家都不一定乐意。

所以说到底,中蒙俄大运河只是一个纸上谈兵的设想工程,至于有没有落地实现的一天,需要考虑的因素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