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4月,萧华接受中央调任,前往兰州军区担任政委一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萧华

结果这个任命,让兰州军区现任的第一政委冼恒汉犯起了嘀咕,总觉得这是中央要撤换掉自己的一种先兆。

其实地方军区里有好几个政委的先例是有的,算是正常人事调动,但冼恒汉想起之前自己做过的那件事,心里害怕。

摸不准中央的意图的他,干脆直接向中央发了一封电报,详细询问此事。而中央给他的回复是让他安心继续当第一政委,不必焦虑。

1.巨大压力

冼恒汉之所以对萧华的到来惴惴不安,原因有三个,首先便是因为对方的资历和功绩。作为我军开国上将中最年轻的一位,在革命年代,萧华可以说是战功赫赫。

冼恒汉

新中国建立之后,萧华一直在中央担任要职,贡献良多。1963年,他更是接替了军政大佬罗荣桓元帅,成为了中央总政治部的主任。

1975年,萧华被调到了军事科学院,担任第二政委一职。

当时排在他前面的第一政委是军功赫赫的“战神”粟裕大将。大将对上将,再加上粟裕的那些不世之功,排在萧华前面合情合理。

可这次中央说冼恒汉还是第一政委,萧华是来辅助他工作的,这显然十分不合理。冼恒汉虽然也在革命年代立过大功,可1955年全军大授衔时,他的军衔是中将。

也就是说他的那些军功,和萧华是无法相比的。冼恒汉自新中国建立之后,长期在兰州军区地方任职,没有去中央工作过。

突然来了一个从中央调任的大佬,他难免心里打鼓。虽然冼恒汉从1955年开始,就一直是兰州军区的第一政委,可新中国的人事任免不是旧式官僚体系,不讲究“先来后到”那一套。

冼恒汉因此觉得,萧华没有“空降”第一政委,是一个不好的征兆。按理来说,萧华不可能在自己后面,最合理的解释是:中央准备撤自己职,因此没必要临撤职前再降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他越想越觉得自己的推断最合理不过。要是萧华“空降”了第一政委,说明中央还想留着自己,可如今中央摆明了要完全撤掉他。

思来想去,冼恒汉干脆直接致电中央问个明白,他想清楚知道这次人事调动的意图。而中央的回复滴水不漏,表示萧华是来协助工作的,让他不要多心。

可冼恒汉深知自己做错了一件事儿,也就是他推断的第三个原因,但这个事目前还没人知道,所以他把这点放在最后考虑。

除了那件错事,还有一个人尽皆知的原因让冼恒汉心里没底,那就是他有人事纠纷的“前科”。

2.人事调动

1973年,八大军区司令员进行了大对调,“旋风司令”韩先楚被调到了兰州军区。结果他走马上任没多久,就和第一政委冼恒汉结下了梁子。

韩先楚到任没几天,就对兰州军区的建设,提出了一大堆改进意见。大到新兵操练、部队建设,小到武器摆放、军营卫生,韩先楚事无巨细地进行整改。

韩先楚

结果这样一来,第一政委冼恒汉就觉得自己被“打脸”了。他管了兰州军区将近二十年,如今处处被人挑毛病,好像自己的多年工作一无是处一样。

其实韩先楚根本没有和冼恒汉对着干的意思,行事风风火火的他,在福建军区也是这么认真努力干工作的,结果没想到这次伤了冼恒汉的自尊心。如果两人之前有交情,或者曾经一起共事过,问题还比较好解决。

可他俩从来没有在一个部队待过,彼此毫无交集,之前甚至互相不认识。雪上加霜的是,韩先楚因为身体不好,经常要去外地疗养,很少有机会能和冼恒汉面谈。于是乎,两个人的误会和矛盾越积越深。

1975年9月,怒火达到顶点的冼恒汉,直接给毛主席拍了一封电报,告了韩先楚一状。冼恒汉在电报里跟毛主席说,韩先楚蓄意破坏自己的工作,影响军区安定团结。接到电报后,毛主席十分生气。

他并不是相信了冼恒汉的一面之词,而是气愤于我军的优秀将领之间竟然起内讧,做派活像国军派系之争。毛主席让叶帅去处理这件事儿,关乎一个大的地方军区,叶帅不敢马虎,第一时间派人去甘肃进行了一番实地调查。

中央调查的结果表明,韩先楚和冼恒汉之间没有明显的谁对谁错,只不过是没有充分沟通磨合好,才导致的意见分歧。叶帅特意给两人分别发了电报,安抚了他们的情绪,劝说他们积极进行沟通交流。

韩先楚很乐意这么做,可冼恒汉对他的成见已经很深了。

1975年末,冼恒汉去中央开会时,又跟叶帅提到了自己和韩先楚不和的问题。他的措辞非常严重,不光说跟韩先楚合不来,还说两人绝对无法一起共事。

叶帅听了这话,心中很是不快,但他还是尽量安抚劝说了冼恒汉。结果没想到冼恒汉十分坚决,甚至说如果中央不把韩先楚调走,那就干脆把自己撤职。

此话一出,叶帅彻底变了脸色,严厉批评了冼恒汉纠结私怨、不顾大局的行为。眼看着脾气随和的叶帅发火了,冼恒汉自然不敢再闹下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乎,冼恒汉又和韩先楚在相看两厌的情况下,别别扭扭地合作了两年。

直到1977年萧华突然调任,才打破了这一僵局。想到之前自己曾经跟叶帅扬言“中央干脆撤我职算了”,冼恒汉觉得萧华这一来,肯定是要当第一政委的。自己当了二十多年的第一政委,也是时候退位让贤了。

结果令他没想到的是,正式的任命通知下来之后,萧华不是第一政委。冼恒汉还是第一政委。

按理来说,冼恒汉应该感到庆幸,但他担心自己推测的第三个原因会成真,所以始终高兴不起来。

冼恒汉注意到,无论是萧华要调来兰州军区,还是具体的职位任命,都没有人提前通知一下自己。这种“有事儿被瞒着”的即视感,让他惶恐万分。正是因为心慌,冼恒汉才会反常地直接询问中央人事任命的意图。

而萧华在得知此事后,还曾专门找到他,安慰他自己只是来配合工作的,千万别多想。可后来的事儿,一步步印证了冼恒汉其实没有多想。就在萧华到任的两个月之后,中央宣布对兰州铁路局问题进行处理并追责。

兰州铁路局问题,就是冼恒汉那件令他心虚的大事儿。他在其中存在严重的违规违纪问题,所以中央一经查明,便立即把他罢免了。中央免除了冼恒汉的一切职务,包括他干了二十多年的兰州军区第一政委。

日日悬在头上的剑最终落了下来,冼恒汉反而觉得轻松了。冼恒汉诚恳地接受了中央的处罚,并诚挚认错,积极反省。中央也没有特别严厉处罚他,被免职后,冼恒汉享受到了正常退休待遇。

中央之所以对冼恒汉高高举起轻轻放下,还调任了萧华,用一员开国上将给了冼恒汉最后的体面,是因为他曾经立过大功。

3.有功有过

冼恒汉是开国将帅中少见的少数民族,他是壮族人,出生在壮人聚居区的一户贫寒人家。

因为自幼丧父,他和寡母的生活很是艰难。可即使是在家徒四壁的情况下,冼恒汉的母亲也努力供儿子念书了。因为有知识分子的文化储备,参加革命后,冼恒汉主要负责军政工作。

1929年,冼恒汉参加了轰轰烈烈的“百色起义”,后来成为了工农红军第七军的宣传委员。两年后,他又去红色大学深造,毕业后成了中央的重点培养对象。

冼恒汉随军参加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之后一直在陕甘宁地区进行革命根据地的军政工作。解放战争期间,他的一项创新立下了大功。

解放战争爆发后,冼恒汉被任命为第一纵队的政治部主任。第一纵队经常接收国军的战俘,如何成功改造他们,成为了一个棘手难题。

冼恒汉为了做好战俘安置改造工作,创造性地使用了“诉苦大会”的新形式。所谓的“诉苦大会”,就是把我军战士和国军战俘聚集在一起,讲一讲自己经历过的痛苦。

无论是我军战士还是国军战俘,其中绝大部分人都是贫苦出身,倍受地主老财欺压。

通过一起诉苦,他们极快地拉近了距离,国军战俘也能迅速理解我党的理念。就这样,冼恒汉成功将大批国军战俘改造,这些人后来几乎都成了我军坚定的革命战士。抗美援朝英雄邱少云,就是通过“诉苦大会”成功改造的前国军战俘。

彭老总对第一纵队的战俘改造工作特别满意,亲自致电中央,给冼恒汉请功。因为革命年代的杰出贡献,1955年全军大授衔时,冼恒汉成为了开国中将。

新中国建立之后,冼恒汉留在了自己奋斗多年的陕甘宁大地,继续进行着军政工作。1955年解放军战区改制时,他被任命为了兰州军区第一政委,一干就是二十二年。

冼恒汉对这片土地感情非常深厚,竭尽全力干好自己的工作。在他的大力推动下,陕甘宁地区的农业得到了飞速发展。

在当地老百姓的口中,冼恒汉是为民谋福利的好官,是勤勤恳恳的人民公仆。可就是这么一个老革命,在特殊年代,也被腐蚀了。

冼恒汉在兰州铁路局问题上,犯下了大错。因为严重违规违纪,他被中央一撸到底,一口气免掉了所有职务,实在是罪有应得。

可另一方面,冼恒汉在革命年代的军功,以及新中国建立之后在地方治理上的功绩,也是实打实的。

两相权衡,他的功绩还是要大于过错的。正因如此,虽然冼恒汉被免职了,但他还是享受到了正军级待遇,过上了退休生活。他每个月都能领到中央发放的津贴,衣食住行都由军方拨款。

犯下大错还能受到优待,让冼恒汉对中央感恩戴德之余,也深深地惭愧着。之后的日子里,冼恒汉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努力弥补过错。冼恒汉在陕甘宁地区工作多年,对当地的情况十分熟悉,尤其是农业领域。

他给甘肃地方政府提供了不少好建议,帮助当地农业迅速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1年,冼恒汉觉得自己时日不多了,他没有回广西老家,而是去了兰州。他生命的最后时光,是在这片自己奉献了二十二年的土地上度过的。

11月19日,冼恒汉因病离世,享年八十一岁。他的一生有功也有过,客观看待他的功过,牢记他对祖国大地的热爱,是对这位老革命最好的纪念。

参考资料:

1.《中国红军人物志》,王建英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
2.《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解放军出版社,2013年
3.《百色起义人物志》,中共广西区委党史研究室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