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节选自《家庭教育智慧》专栏,如果你想看更多育儿干货,点击我的头像关注。

小学时小雨的成绩非常好,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孩子,由于出色的成绩他成功进入了一所市重点中学,可以说是一个现实版的别人家的孩子。进入中学后,学习难度加大,再加上环境的改变,一时间小雨没有适应初中的节奏,第一次期中考试,小雨的考试成绩非常不理想,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开始变得不自信,不爱说话,学习对于他来说慢慢变成了负担。期末考试来临,小雨再也承受不住压力,痛哭流涕地跟妈妈说,我再也不想上学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小学时成绩优异的小雨进入中学开始厌学,最后导致不想上学呢?

青少年心理研究专家李玫瑾教授说过,孩子厌学跟家长的三大行为有关,这三大行为分别是:对孩子不认可;家庭不和睦;父母没有好情绪。

其实,孩子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家长原因,还有学校原因,以及孩子自身的原因。学校的体制原因我们无法控制,这篇文章不做讨论。我们要讨论的是在相同的体制下,大部分孩子都能坚持学习,为什么有些孩子会出现明显的厌学,甚至逃学的现象。

孩子出现厌学以后,很多家长的做法是逼迫孩子去学习,往往适得其反,逼得孩子想要退学,家长要知道,孩子厌学逃学的祸根是缺乏内驱力。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激发孩子对学习的渴望,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一,什么是内驱力?

内驱力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表现为推动有机体活动以达到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

简单地说就是“我自己发自内心地想要干什么事”。

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把内驱力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

1,认知内驱力是指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倾向。简言之,即一种求知的需要。

简单地说,认知驱动力就是“我渴望学习感兴趣的知识”。

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一种通过自身努力,胜任一定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的需要。

简言之,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就是“我想要像我的偶像一样伟大,做出来像他一样杰出的成就,所以,我必须努力学习和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附属的内驱力,对于学生来说主要表现为,学生为了赢得家长或教师的认可或赞许而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的需要。

认知驱动力是最重要的一种内驱力,属于内部动机;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是属于外部动机。

二,家长的哪些行为在破坏孩子的内驱力?

家长最经常做的事情就是人为破坏孩子的认知内驱力。

有一次,我带孩子去玩蹦床空间,在房间内有一个非常大的斜坡,类似于大滑梯,刺激又好玩。只是第一次玩需要突破心理恐惧,很多孩子玩得不亦乐乎。

一个胖胖的小女孩,坐在斜坡顶端,尝试着滑下来,就是没有勇气,尝试了有20多分钟还没有滑下来。这个时候妈妈急了,在下面大声的鼓励孩子,快滑下来,奖励一个鸡腿;看孩子没有反应,妈妈又说,两个鸡腿,孩子这才说,这还差不多,我准备滑下去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