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聊一个认知偏差,就国内很多中产或者普通家庭很喜欢刷名校,差点的英国学校他们都不去,觉得去了也没意思。思路其实是对的,但认知其实没跟上。

很多学生去英国名校,在一个这么好的平台,心中想的往往是我要好好学习,多学点知识,GPA刷高高,之后好找工作,得继续卷下去才行。

对于这种学生来说,你只是有幸去了一个更好的学校,换了个服务区,但你内核还是没有变化,你可能和普通学生的差别在于,你在更高一点生态位的打工人身份卷自己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真正的名校本质其实大比例不需要勤勤恳恳读书读的很好的人,最起码这种呆呆的读书人不是学校想要的那20%,牛津和剑桥为什么总是破格收录很多背景或均分在你看来很一般的学生?他们的录取逻辑其实本身就和普通学校不一样。人家不那么在乎成绩,在乎的你的创造力,你对社区的贡献,你整体的价值感,以及你能给学校带来什么新的视角。

国内留学生总是会在以下几个认知方面产生误差!

一、学校只是平台,进去主要是社交,编织关系,进社团或俱乐部的这波人

为什么国内留学生很难在英国本土拿到结果,毕业后留下来都很难,机会也很少。毕业后,放眼身后,空无一人,只能靠自己,默默前行。

因为你努力的方向出了问题,你对学校的理解出了问题。你过分放大了中国学生的思维,中国学生的思维是学校的排名是天,从小的好好学习是根,你把所有的重心放在了刷名校,以及专业上,你试图在专业成绩上拿一个更好的结果。于是你所有的重心都在这方面,那么毕业后,你种瓜得瓜,最多拿个distinction毕业,最多校长给你发祝贺信。

然后了?又怎样?你觉得你功成身退了吗?并没有,你只是在错误的方向上努力了一把,然后自我感动。其实你的本质需求是想通过一个好的学校,好的成绩,然后加强你的就业竞争力。但你就业的时候会同步发现,社会上需要的东西,迭代的比学校快多了。你完全hold不住,就业公司一样需要重新培训你。你的这些东西和具体在社会上拿资源,拿机会,拿结果没有太多关系。于是你懵b了。只觉得大环境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