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跟隋炀帝有点像,商纣王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不过,商朝灭亡的锅,不应该由他一个人来背。

纵观商朝六百年,它经历了多次迁都、频繁的盛衰循环,可谓命运多舛。我们先认识下商朝的两大特点:

第一,“殷因夏礼”,商朝本质上是对夏朝的延续。名为“朝”,实际上其实是部落的联盟,商王居住在都邑,定期巡守天下,统治着分散在各地的部落君长(即所谓的“诸侯”)。他们直接关系松散,一旦商王室实力衰落,就会面临来自各方的挑战。

第二,商朝王位的继承,前期基本采取兄弟相传的原则,没有嫡庶之别的讲究,直到没有同辈人了才传给下一代,这种模式,后来给商朝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商朝建立不久,就爆发了持续7年之久的旱灾,幸亏在位的是开国君主商汤,他以德治国、体恤民情、知人善用,带领王朝度过了危机。

商汤当了13年的王,病死后由儿子外丙接班。但仅仅过了3年,外丙就撒手人寰,其弟仲壬接班。又过了4年,仲壬也死了,商汤的嫡长孙太甲即位。

随后就发生了伊尹放逐太甲事件:太甲暴虐,被元老伊尹放逐到桐邑;3年后他悔过自新,被迎回。还有个说法,据称是太甲杀回了王都、夺回了商王之位。

在太甲之后,商朝进入了一个平稳发展期,但却面临了两大难题。

其一,从第10任商王仲丁起,商王室经常爆发夺位之战,严重损害商朝实力。直到第18任商王阳甲期间才告一段落。为了遏制这一局面,其后商朝废除了“兄终弟及”制,王位继承逐渐改为“子承父业”;

其二,王位更迭频繁的同时,商朝的国都也经常迁徙,有记载的多达六次,历经亳、嚣、相、刑、庇等地。

眼见商王室如此混乱,诸侯们趁机发展壮大,有的甚至不再向王室纳贡。第20任商王盘庚即位后,形势终于稳定下来,都城也固定在殷,即我们熟知的殷墟。此后,商朝迎来了又一个发展期,到了第22任商王武丁执政时,商朝终于进入了巅峰时期,即后世熟知的“武丁中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在武丁死后的100年间,历任商王都难有作为,商朝长期处于革新派、守旧派的内耗与争斗局面,实力江河日下。

第28任商王文丁在位期间,黄河上游的周氏族发展形势喜人,因此引起了商王室的戒备。周氏族首领季历进京报捷,被文丁扣留、抑郁而死,埋下了双方矛盾的种子。

文丁死后,帝乙接班,他把自己的妹妹嫁给季历之子姬昌,以此缓和双方关系。稳定了西部后,帝乙把注意力转向了东南江淮流域,那里的夷族发展势头迅猛,已经对商朝形成了现实威胁。

在其在位的第9、10、15年,帝乙多次出兵攻打夷族,经过连续几次大规模的胜利,他暂时平定了东南方。

帝乙死后,儿子帝辛即位,他就是后世所称的商纣王(周朝给加的谥号,纣,残义损善是也)。

帝辛并非帝乙的长子,他之所以被破格指定为接班人,只是因为他太过优秀。史称他孔武雄壮、力大无穷,能赤手空拳格杀猛兽,能以血肉之躯倒拉9头牛;并且,他天资聪颖、见多识广、口才了得。种种过人素质,让父亲帝乙对其尤为偏爱、不惜违反祖制传位。

但是,跟后世的智瑶(春秋末期晋国权臣,被韩赵魏联手灭门)、杨广一样,像帝辛这种条件优越、聪明绝顶之人,大多具备一个致命缺点:过于自负。史书称他“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所有人都入不了他的法眼。

遗憾的是,当时的商朝已经步入暮年,帝辛这种自负的聪明人只会加速王朝的灭亡。

当时的商朝面临两大危机:

第一,整体作风堕落。

在武丁之后,历代商王“不知稼穑之艰难,惟耽乐之从”,商朝历代统治者沉迷享乐、荒废政事;

同时,所谓“夏尚忠,商尚鬼,周尚文”,商朝贵族好事鬼神,祭祀活动频繁而奢华,消耗的人力、物力不计其数;

更严重的事,“我用沉酗于酒,用乱败厥德于下”,商朝贵族阶层(乃至平民)酗酒成风,《殷本纪》指责帝辛“好酒淫乐”,“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其实这不是他一个人的风格,而是整个统治阶层的集体风气。从后世的考古成果来看,殷商墓葬中最常见的随葬品确实是各种酒器,佐证了史书的记载。

因此,后世把作风堕落、酗酒成瘾视作商朝灭亡的主因:“我闻殷坠命,惟殷边侯甸与殷正百辟率肆于酒,故丧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穷兵黩武,国力剧衰。

对于商朝的衰亡,《国语》概括得很简练:“玄王勤商,十有四世而兴;帝甲(祖甲)乱之,七世而陨。”也就是说,在武丁之后,商朝一直处于下坡路。

特别如上文所提,在帝乙时期,商朝集中军事力量对付东南夷族叛乱,对于西边只能采取联姻等羁縻手段予以笼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