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最美四月天,最是书香能致远。

4月23日,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如期而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是历史长河的见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读书,是对智慧的感悟,是对文化的传承,是对历史的回眸,是对文明的攀登。

如果将古人刻苦读书的故事绘出一幅画卷,那么一定少不了韦编三绝、悬梁刺股、凿壁偷光、负薪挂角、囊萤映雪等感人至深的典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现代人来说,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的发展,使得读书早已无需那么“辛苦”,书籍可买可借灵活多样,阅读场所随时随地不受限制,阅读方式多种多样自由选择。

外部条件好了,但是人们受到的诱惑和干扰也多了。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新融媒体借手机等移动终端之利,推动吸人眼球的视频段子、心灵鸡汤、快餐文化等潮涌而来,各种信息冲击之下,“久入芝兰之室而不闻其香,久人鲍鱼之肆而不闻其臭”,人心也变得浮躁起来,不知不觉挤占了原本的读书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宋诗人黄庭坚说: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

毛泽东主席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英国文学家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然而,自己多久没有好好读一本书了?上次读书又是什么时间?忽然感觉,自己与读书竟然产生了距离,快要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欠缺什么,才更强调什么。设立“读书日”,不单单是重新唤醒人们对读书的关注与热爱,不要“书到用时方恨少”;更重要的是,让读书融入到日常生活,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态度、一种生活方式,从而“腹有诗书气自华”。

这大概也是为什么自2014年起“全民阅读”连续11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深化全民阅读活动”被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深层次原因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行百里者,看周遭事;行千里者,阅世间情;行万里者,穷天下经”。

读书,让人增智,开阔视野,丰富人生。读书,让人抒怀,陶冶情操,启迪心灵。读书,让人明志,胸怀天下,志存高远。

很喜欢这段关于读书的话:许多时候,我们可能以为曾经看过的书籍都成为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春风浩浩诗书香,不负韶光万里程。一起读书吧!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融入日常学习、工作的底色,让每一天都是“读书日”。读过的每一本书,总会在人生的某一刻,为我们点亮一盏灯,闪烁智慧的光,照亮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