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东周是一个班集体,那么周王室和诸侯国都是什么角色?具体为:

班主任:周朝(周老师)

五大班长:齐国(第一任)、晋国(第二任)、楚国(第三任)、吴国(第四任)、越国(第五任);

七大班委:齐国、楚国、秦国、魏国、韩国、赵国、燕国;

普通学生:陈国、蔡国、卫国、中山国、杞国、邹国、滕国、曾国等一百多个。

关于各学生的座位,可以参见东周诸侯国分布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周诸侯国分布

一、班主任周老师的光辉历史与没落

说起周老师,那可是不简单,他是与夏老师(夏朝)、商老师(商朝)同源,都是黄老师(黄帝)的后代,只不过这三个老师老早就分家了,并且相继处于竞争状态。

公元前1600年,商老师与夏老师在鸣条打了一架(鸣条之战),夏老师被赶跑,商老师组建新的班集体,据说有800个学生之多。在《封神演义》里,商老师还任命了4个班委,分别为东伯侯姜桓楚、北伯侯崇候虎、西伯侯姬昌、南伯侯鄂崇禹,分别管理200个学生。

商老师成立班集体之初,脾气比较好,爱护学生,所以大家都非常开心,即使商老师多次更换教室(商朝多次迁都),大家也毫无怨言。后来商老师带领学生把鬼方、羌方、古印欧人等入侵的不法分子驱逐出去,有力地维护了教室的安全。

随着时间的推移,商老师的脾气越来越坏,还老欺负隔壁班东夷老师,导致离心离德,大批学生倒入德才兼备的周老师怀抱。

当时周老师的培训班因为商老师的打压,几乎招不到学生,随着越来越多学生的到来,周老师的培训班越做越大,学生的数量一度超过商老师(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公元前1046年,周老师趁着商老师与东夷老师干架之后体力削弱,在牧野和商老师干了一架(牧野之战),取得胜利,于是商老师就被赶跑了,周老师组建了新的班集体。那些商老师的学生一看商老师破产了,纷纷加入到周老师的班级里。当然,有些不听话的学生,比如奄国等50个学生,被周老师剔除出去,座位换上听话的学生(参见周公二次东征)。

周老师组建班集体后,制定了一些班规(宗法制、礼乐制),还分好了座位(分封制),大家和睦相处,不得打架,更不能占别人座位。基于周老师的绝对权威,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听话,基本上相安无事,只有楚国这个学生比较顽皮,老是不安分侵占他人座位,所以受到周老师的多次批评和惩罚(参见周昭王南征)。

公元前771年,周老师被犬戎揍了一顿,导致身体残疾,无法治愈,权威一落千丈。当然,周老师这么不经打,主要还是自己把自个的身体搞虚弱了,而且还戏弄学生(烽火戏诸侯),所以学生也不过来帮忙。

周老师在被打残废之后,在晋国、秦国、郑国等几个学生的搀扶下,一瘸一拐走下讲台(关中),深入到学生之中(洛邑),从此以后被学生围着,靠学生庇护,而此时班长趁势而起,周老师逐渐沦为班长管理班级的工具。

二、五大班长

我们知道,春秋时期有五大班长(春秋五霸),分别为齐国、晋国、楚国、宋国和秦国(也有也有一说为齐国、晋国、楚国、吴国、越国),这五位班长拉着一帮小弟,借助周老师的权威,专治各种不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老师在春秋之初混得还是比较惨的,不但管不住学生,还被学生欺负。第一个跳出来欺负周老师的学生是郑国,号称春秋小霸,有一次周老师带着陈国、蔡国、虢国、卫国四个学生去惩罚郑国,反而被打得满地找牙,非常狼狈(参见繻葛之战)。

大家一看周老师都成这个样子了,就更加肆无忌惮,相互打斗,班级十分混乱。这时,齐国同学站了出来,他喊道:“你们谁再乱动,老子就削死谁!”大家看着齐国大大的拳头和身上的肌肉,都安静下来。于是齐国号召大家尊重周老师,并且暴揍了宋国、楚国等不听话的学生,还替燕国出头,把山戎驱逐出去,维护了班级安全(尊王攘夷)。

齐国为班级做了许多好事,又有一帮小弟死心塌地跟随他,齐国志得意满,亲自组织召开班级会议,会上大家一致推举齐国为班长(葵丘会盟)。

后来,齐国家里出了点矛盾,无暇参与班级事务,晋国和楚国一看班级权力出现真空,所以都在争取班长这个位置。公元前632年4月,晋国和楚国带着各自的小弟在城濮干了一架(城濮之战),晋国把楚国打得找不到北,于是班长这个位置就落在了晋国头上。当然,形式还是要走的,晋国邀请周老师召开班级会议,连前任班长齐国也参加了,经过大家一致举手表决,晋国正式出任第二任班长(参见践土会盟)。

对于晋国出任班长之职,楚国一直不服,一直寻求机会暴揍晋国一顿,报仇雪恨。当时夹在晋国和楚国之间的一些同学,如郑国、宋国等,像墙头草一样左右摇摆。公元前597年,楚国在邲地终于把晋国打趴下(邲之战),报了之前的一箭之仇,于是大家顺势推举楚国为第三任班长。

楚国此时志得意满,竟然挑战周老师的权威,想取而代之(楚庄王问鼎),不过周老师巧妙地保住了老师的头衔,没有提前失业。

此后,晋国带着一帮小弟,楚国带着一帮小弟,双方谁也不服谁,开启了长达百年的竞争。这时,长期被边缘化的吴同学在晋国的帮助下练就了一身肌肉,开始强大起来。吴国长期被楚国打压,压了一肚子气,他跑到第三任班长楚国家里,把楚国暴揍了一顿。后来吴国又北上,把第一任班长齐国打了一顿,然后直面第二任班长晋国,公元前482年,吴国在黄池组织班级会议,力压晋国正式被推举为第四任班长(黄池会盟)。

就在吴国尝到当班长的滋味满心欢喜的时候,被吴国打趴下的越国重新站了起来,并从吴国背后搞偷袭,一举把吴国打趴下。越国趁势北上,与齐国、晋国在徐州组织召开班级会议,正式出任第五任班长(徐州会盟)。

整个班级除了五任班长,还有几个比较有影响力的学生,比如秦国和宋国。

秦国在周老师退出讲台后,就一直占据讲台位置,长期被边缘化。秦国曾积极致力于班长位置的争夺,但是在崤地被晋国狠狠揍了一顿(崤之战),此后只能夹着尾巴做人。不过由于地理位置的优越,他开始向后方发展,一口气占了西戎二十个同学的座位,并被周老师提拔为班级小组长(侯伯),负责管理西方的同学。

宋国是个中等个头的学生,他与郑国、晋国、楚国、齐国打架,基本上都是挨打的一方。当第一任班长齐国家庭出现内乱,无暇顾及班级事务的时候,他竟然主动站位,想接手班长的职位。公元前638年,郑国不听话,以班长自诩的宋国准备惩罚郑国,郑国干不过宋国,随即向人高马大的楚国求救,楚国喊了一声:“包在老哥身上了!”于是在泓水边直接把宋国打趴下(泓水之战),宋国的班长梦就此破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七大班委

在上学期(春秋时期),虽然周老师的权威已经不在,但是名义上还是老师,所以大家的活动想要名正言顺,形式上都要经过周老师的同意。所以此时周老师的影响力还没有完全丧失,大家心里还有他。但到了下学期(战国时期),局势就完全不一样了,此时出现退学潮,各个学生你争我夺,最终演变为七个实力较大的同学,这就是七大班委(战国七雄),以及为数不多的普通同学在夹缝之中求生存。

公元前453年,晋国的座位被赵、魏、韩三个同学瓜分,周老师不得不正式承认他们的学生地位(参见三家分晋)。公元前386年,齐国同学突然改姓,周老师也予以认可(田氏代齐),这样班级就形成了七大班委,分别为:秦、齐、楚、赵、魏、韩、燕。这七大班委谁也不服谁,见面一个字:干,谁输了谁退学!

在下学期初期,楚国、秦国、赵国等几个同学都进行了补强,如楚国赶走了越国、鲁国等,地盘最大;秦国吞并了隔壁班的巴国和古蜀国的座位,有了可靠的后勤基地;赵国霸占了林胡、楼烦和中山国的座位;魏、齐、楚则联合瓜分了宋国的座位等。

随着赵国七雄实力变得强大,他们不屑于学生的身份,所以纷纷互称老师,与周老师平起平坐(参见徐州相王、五国相王),周老师一看这局势,虽然心怀不满,但连个屁都不敢放。当时多次退学又入学的中山国同学,也称起了老师,齐同学非常生气,联合其他同学迫使中山国放弃老师称号,但没有成功,而宋国也干脆称起了老师。

不久,秦国同学通过变法,使自己肌肉更加发达,虽然其他同学也通过变法来增强体质,但是明显与秦国不在一个层次,所以其他六个班委搞了个大联合(合纵),一起围殴秦国。

虽然六大班委连同一些普通学生加一起,人多势众,但并没有占多少便宜,秦同学非常抗揍。不过一直挨揍也不是办法,秦同学也搞起了忽悠,通过忽悠来分化六大班委,并取得很大效果(参见连横)。

到了下学期末期,秦同学又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先后把韩、赵、魏、楚等几个座位挨着的同学抬打得不起头来,一步一步蚕食他们的座位。

公元前440年和公元前367年,周老师又招了两个学生,分别为西周国和东周国,这俩学生为周老师的家人,他们没地方坐,所以就霸占了周老师的座位。公元前256年,秦同学迫使西周国同学退学,七年后,秦同学又迫使东周国退学,与此同时,周老师正式失业。

公元前230年,秦同学开始发力,经过十年的时间,终于迫使齐、楚、燕、韩、赵、魏六大班委全部退学,自己一家独大,建立新的班级(秦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