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儒冠误,读书不负人。”

读书自古以来便在中国备受推崇。

如今,虽然生活节奏越来越快,

但是读书依然在中国人的生活中

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4月23日是第29个世界读书日,

让我们跟随《人民画报》的镜头,

一起感受“读书”的魅力吧!

记忆中的阅读

在很多人的记忆里,大概会有这么一家书店:小时候放学了,先不回家,跑到书店里翻翻连环画、看看寓言故事,书里的事情总是那么有趣。每个时代的阅读生活,都是那个时代的缩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2年,上海,新华书店无人售书处。为方便人们购书阅读。早在1950年5月,新华书店就在上海市设置了首个无人售书处,书上注明定价,人们把钱放在款箱里就可自助取书。供图 本刊资料

1955年,北京,人们在新华书店选购图书。新华书店自1937年在延安创办以来,分店遍布中国各大城市与乡村,它是许多人回忆中开启知识之门的场所,承载了中国几代人的阅读故事。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每到周末,北京各大新华书店都挤满了前来买书的人。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除了少数样书可以翻阅外,人们买书需要隔着宽宽的柜台,请售货员帮忙取书。摄影 邓永庆/人民画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6年,云南芒市,人们在新华书店阅读图书。为了满足少数民族群众对文化书籍的需求,国家于1955年在芒市开办了一家新华书店,书店的开办满足了群众对文化知识的渴望。摄影 蔡尚雄 吴寅伯/人民画报

1956年,北京,爷爷与孙辈一同在院子里看连环画。摄影 吴新陆/人民画报

1958年,北京,中央民族学院(今中央民族大学)的同学们在图书馆看书学习。摄影 李曙/人民画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2年,广西桂林,两名小学生在河边阅读。供图 本刊资料

1985年,北京,某单位举办青年读书演讲活动。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人们主要阅读纸质书刊和杂志,单位也经常组织读书会等各类活动,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摄影 黄一鸣

1995年,北京,学生在北京大学内的书店选购图书。为适应大学紧张的生活节奏和繁重的学习任务,新生们纷纷到大学书店里购买自己需要的各种书籍。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1999年,北京图书大厦网上书店开业。北京图书大厦始建于1998年,是北京市国有书店中规模最大、经营品种最丰富的书城。网上书店开业时,有16万种图书可供读者在互联网上选购。供图 本刊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7年,江西丰城,曲江小学的学生正在上阅读课。摄影 秦斌

新时代·新阅读

从小人书、漫画到绘本、名著,从纸质书到电子书,从租书到买书、藏书……中国人读书的空间、载体、内容和消费方式等,都随时代变迁不断发生着变化。

夕阳下的西南联大先锋书店。西式的钟楼建筑、棕红色的木板阶梯让这个书店极具艺术与设计感,回环四合、浮于水面,波光粼粼的南湖与湖畔苍翠的树木更为其增添了几分柔美。摄影 马秋菊

北京万圣书园内,读者在选购书籍。万圣书园是一家学术型的书店,通过书店连接学者、学子,连接愿意通过书来获得知识、喜欢好书的人。供图 视觉中国

西安迈科中心茑屋书店是中国目前最大的茑屋书店。它为读者带来独属于古城西安的文艺境地,也刷新着城市文艺生活方式。供图 视觉中国

读者在国家图书馆看书学习。国家图书馆总馆北区、总馆南区、古籍馆三处馆舍并立,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居世界国家图书馆第三位。国家图书馆馆藏宏富、撷英集萃,继承了南宋以来历代皇家藏书,最早的馆藏可远溯到3000多年前的殷墟甲骨。“敦煌遗书”、《赵城金藏》、《永乐大典》和文津阁《四库全书》善本的四大专藏为世界瞩目。供图 本刊资料

2016年8月17日,上海书展引入喜马拉雅FM所设立的国内首个“3D有声图书馆”,读者看到感兴趣的书籍,可以直接拿起耳机收听。供图 东方IC

2023年4月2日,北京新华书店·为宝书局内,读者在观看文创产品。书店共有500平方米,涵盖图书、文创产品、展览、咖啡、文化活动等诸多服务功能。在联想集团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下,书店引入了中轴线文化信息数字聚合平台,为公众专门打造了中轴线数智文化沉浸式体验,并开启了首个京城之脊人机共创空间。摄影 田潇/人民画报

随着时代的变迁、技术的进步,

读书的方式正在变得前所未有的多样。

尽管时代在改变,

但始终未变的,

是读书带来的收获与快乐。

今天,你读书了吗?

编辑 | 曹梦玥

校对 | 王伊奕

值班审校 | 乔振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