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论坛现场(左起:张长收、宋宁颉、徐刚、金续鑫)

2024年4月21日下午,由艺术时尚集团与荣会非遗书店联合主办的艺术新消费大会分会第一期“艺术新消费时代下的非遗生活美学”在北京市通州区北苑大唐文创园内的荣会非遗书店举办。此次研讨会由艺术时尚集团CEO、亚洲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资深媒体人、策展人张长收担任主持,并邀请了荣会非遗书店创始人、北京荣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传统工艺研究会副秘书长宋宁颉,艺术假日艺术文旅平台创始人、北京卓思天成数据咨询股份有限公司CFO、中欧EMBA徐刚,以及尼得科压缩机(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中欧EMBA金续鑫等嘉宾参与讨论。

随着消费观念的转变和审美体验的提升,消费者对于个性化、有意义且丰富的消费选择需求日益增强。张长收认为,艺术新消费作为一个稀缺且重要的消费领域,为艺术市场开拓了新的蓝海。从艺术角度来看,所有消费品类都有潜力成为艺术赋能的对象,预示着2024年艺术新消费时代的来临。这一新时代将颠覆传统的销售模式和合作习惯,改变人们对消费的认知,并全面提升审美体验。

宋宁颉作为荣会非遗书店的创始人,拥有十七年非遗相关工作经验。他提到,虽然非遗通常被视为传统和古老的技艺,但艺术新消费为其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徐刚则指出,艺术能够增加产品的情感价值,艺术与消费的结合在提升产品功能的同时,也为产品增加了更多的溢价空间。艺术新消费时代要求艺术与生活更紧密地结合,打破传统的高冷形象,让艺术真正融入日常生活。金续鑫从制造业的角度出发,认为艺术新消费观念强调了艺术在消费品中的重要性,为制造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在艺术新消费时代,艺术与消费的关系更加注重消费,艺术作为赋能方式,加快了消费动作。同时,艺术新消费已经上升到生活美学的层面,人们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用品不仅要求实用,还要求具有设计感和美观性。宋宁颉强调,要结合生活美学和消费趋势来探讨非遗如何与时俱进,融入现代生活。徐刚认为,生活美学涵盖了产品的功能和感受,讲好故事是传递美学价值的有效方式。金续鑫则指出,艺术创作与生活美学紧密相连,艺术家通过创作传递美的价值,启发人们对美的追求和认知。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社会的宝贵资源和文化财富,在非遗传承人的努力下得以保留和传承。宋宁颉认为,企业内部注重工作环境美学,传承非遗文化,有助于提升生产力。徐刚提到,非遗不仅是中国的宝贵遗产,也是全人类的文明记录,需要全球共同保护和传承。金续鑫则表示,非遗具有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应通过适当的方式发挥这些价值,以增强其生命力。

为了实现非遗的商业价值和社会效益,张长收建议可以运用数字艺术、3D打印等方式呈现非遗,并与时尚、奢侈品牌合作满足个性化需求。同时,非遗也可以融入社区经济和共享经济,通过合作开拓流通渠道。搭建系统化的消费新场景有助于非遗传承,促进消费认知升级,最终实现商业闭环。通过市场化手段放大非遗的商业价值,并呼吁政府和社会组织支持保护和传承纯社会价值的非遗项目,共同守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