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的父亲是常遇春,作为名将之后,他的故事也写在了《明史·常遇春传》里,但是,他和他的父亲的人生轨迹截然不同。

元末明初的历史上,有一个绕不开的名字,常遇春。他投奔朱元璋后,跟随着朱元璋征战,立下了赫赫战功。他的儿子常茂,出生于这样的家庭里。

洪武二年,常遇春突然病逝,让朱元璋非常意外,也非常心痛。

1370年,朱元璋大封天下,封的六公,其中一个就是常遇春的儿子常茂,因为常遇春的军功太大了,偏偏此时已经病逝,只能封他的儿子常茂为郑国公,食禄二千石。

从朱元璋的《大诰武臣》来看,其实常茂是他的庶子,并不是嫡子。在常茂年幼之时,朱元璋对他很照顾,在朱元璋看来,这是功臣的儿子,优待点也是可以的。

常茂读书时,是与诸王一起读书,一起吃饭,朱元璋对于他,还是有着很大的期待。他希望常茂可以早日成人,继承他父亲的军事天赋,同时也希望他可以担负起常家的重任。

但是,他让朱元璋失望了。常茂做了不少恶事,从《大诰武臣》里就能看出来朱元璋对于他非常不满,但是碍于他是常遇春的儿子,朱元璋没有杀他,后来朱元璋让他去了北方战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洪武二十年,常茂跟着冯胜征讨纳哈出。冯胜,他也是明朝的一位名将,跟着朱元璋打了不少仗。1370年,冯胜被封为宋国公。而冯胜的女儿,嫁给了常茂。冯胜是常茂的岳父,但是你以为这两人的关系就特别好吗?从后来这两个人发生的事情来看,这两人的关系,还真不能说是特别好。

常茂骄纵惯了,不愿意服从冯胜的管教。冯胜多次责备他,万万没想到,冯胜的管教,让常茂的叛逆心理更厉害了,对于冯胜的管教,常茂的回应也是越发傲慢。

看着常茂的这种反应,冯胜也是愈发愤怒,但是冯胜没有揭发常茂,毕竟常茂是他的女婿。

就是这样的一种关系,这俩人一起出征了。如果冯胜知道以后会发生的那些事情,估计冯胜是不会和常茂一起出征的。但是,谁也不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

和他们一起出征的,还有另一个名将,蓝玉。关于蓝玉的故事,也是很多。

蓝玉作战勇敢,北征的过程中,他冒着大雪,率领轻骑兵,出其不意攻击,杀了平章果来,并且捉拿了他的儿子。当大军到了金山,纳哈出派使者投降。蓝玉前往受降。

但是万万没想到,就是在受降的过程中,居然发生了很多事情。

纳哈出带着数百人,对于纳哈出的投降,蓝玉非常高兴,毕竟,如果纳哈出真想投降,明军可以通过最小的伤亡,来获得战场的胜利。在战场上,所有人都希望获得战争的胜利。

蓝玉心情高兴,把他的衣服脱下来给纳哈出,非要让纳哈出穿上,并且喝酒。纳哈出不肯同意。

蓝玉一看纳哈出不同意,他也就不喝了。纳哈出取酒浇地,还和他左右跟随的人说话。

场面顿时紧张起来。因为本来双方都是属于不同的阵营,而且是纳哈出要投降,在蓝玉看来,既然纳哈出都投降了,那当然就得低头,纳哈出得表现出他的诚意。

在座的人里,就有常茂。而且,常茂的麾下,有一个人,他告诉常茂,说,纳哈出要逃跑。

常茂也是按捺不住,直接就动手了,他怕纳哈出跑了。纳哈出很震惊,准备逃跑。常茂的急脾气上来,拔刀砍伤了纳哈出。

场面非常混乱。

冯胜对于常茂的所作所为,非常生气。

后来,他把常茂的种种罪行,都列数到奏折里。

常茂哪受得了这种事情,于是,他也列举了冯胜的种种不法行为。

这两人,最后是两败俱伤。

冯胜被收回了总兵印,常茂也被安置于龙州。

冯胜获罪,蓝玉受命行总兵官事,蓝玉成为大将军。

冯胜和常茂的争斗,蓝玉渔翁得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洪武二十四年,常茂死。关于常茂的死,还有一段曲折的事情。

龙州土官赵贴坚,他死后,本来应该是他的侄子宗寿继承这职位。但是赵贴坚的妻子黄氏把女儿嫁给了常茂,因为有了这层关系,黄氏在龙州的大小事情的处理上,有着比较大的权力。

在常茂死后,黄氏与宗寿的权力争夺越发激烈,他们互相攻击,揭发对方的事情。

风言风语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玄乎,竟然有流言说,常茂是假死,宗寿知道真实情况。

朱元璋知道了这件事后,又震惊又愤怒。他命令宗寿把常茂交出来,并且朱元璋命令杨文,韩观征讨龙州。

直到后来,朱元璋知道了常茂是真的死了,并没有金蝉脱壳,并且宗寿也服软投诚,朱元璋也就罢兵了。

在常茂死后,他的弟弟常升,改封开国公,并且加太子太保。

关于常升的死,《明实录》中没有详细记载,一种说法是常升和徐辉祖力战浦子口,常升死于永乐初,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蓝玉案而死。

从明史上看,虎父无犬子这句话,还真未必。李文忠和他的儿子李景隆,李文忠一辈子打了很多胜仗,但是李景隆,沦为朱棣的“背景板”。常遇春和他的儿子常升,常遇春在战场上有勇有谋,又被称为常十万,他的儿子常升,不仅作恶,在战场上是骄纵莽撞。

曾经一起出征的三个人,常茂死于洪武二十四年。

蓝玉,因为众所周知的蓝玉案,死于洪武二十六年。

冯胜,因为朱元璋的猜忌,被借故赐死,死于洪武二十八年。

史料参考:《明史》《明太祖实录》《大诰武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