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视力发育的关键期是0~6岁,新生儿出生时仅有光感,随着年龄的增长,视力逐渐发育成熟,眼球逐渐长大,眼轴随之变长,远视度数逐渐降低而趋于正视,这个过程称为“正视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儿童的远视储备量是一个重要的指标,远视储备量不足意味着可能较早出现近视。

一般情况下,新生儿出生后的眼球为远视状态,这种生理性远视称为远视储备。随着生长发育,儿童青少年眼球的远视度数逐渐降低,比较理想的情况是儿童到12岁后才由远视发育成正视。远视储备是用来监测屈光度发展的重要指标,由于过早、过多的近距离用眼,一些儿童在6岁前已消耗完远视储备,其在小学阶段极易发展为近视。正常情况下,6岁儿童应当有+1.0~+1.5 D的远视储备。多进行户外活动,减少近距离用眼,可以有效地保护远视储备。

01什么是正视与近视?

正视,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一般认为来自5m以外)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恰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这种屈光状态称为正视,即正视眼的远点为无限远。

近视,指眼部屈光不正的一种状态,即眼在调节松弛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的折射后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近视分为轴性近视和屈光性近视。

当前,近视人口的快速增加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我国近视呈高发、低龄化趋势。

02导致近视的因素有哪些?

1.遗传因素。单纯性近视为多因子遗传,病理性近视为常染色体遗传。配偶双方均为高度近视,遗传性相对较高。

2.环境因素。户外活动时间减少,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如长时间看书或使用电子产品,以及视物时的用眼姿势不当或所处光照强度不当,都会导致眼睛受到压力,进而影响视力。特别是长时间处于痉挛状态的眼外肌,会导致眼轴延长,近视程度加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饮食营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等都是眼睛在发育期间所必需的营养物质,缺乏这些营养物质可能导致近视。

4.其他因素。年龄、认知水平、受教育程度等也可能与近视的发生有关。儿童近视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通常情况下,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往往比受教育程度低的人近视程度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近视有哪些危害?

1. 产生视力疲劳。近视者除了看不清远处物体外,多数还容易产生视觉疲劳。长时间近距离视物或眯着眼睛看东西,会使眼外肌、睫状肌过度紧张,容易引起眼睛疲劳。

2.影响日常生活。由于视力低下,眼睛经常干涩和疲劳,影响学习、生活和工作质量,且长期佩戴眼镜,会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

3.导致相关眼病。近视会引起许多眼部并发症,且具有一定的致盲几率。近视可能会引发视网膜变薄、退化、变性,严重者可造成视网膜脱落、近视患者飞蚊症或者玻璃体混浊、青光眼、白内障等。

4.造成心理问题。在对待近视儿童时,家长不要把近视看作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要积极引导儿童正确看待近视,不要使儿童产生自卑心理。

04如何防控近视?

①养成良好用眼习惯

● 读写做到“三个一”,即“一尺一拳一寸”,眼离书本一尺(33厘米),胸距书桌一拳,手离笔尖一寸(3.3厘米)。

● 不可平躺、侧躺或趴在床上看书,不可边走边看书,或者在移动的车厢内看书。

● 坚持“20-20-20”原则,即近距离用眼20分钟,向20英尺外(约6米)远眺20秒以上,减少近距离用眼行为。

● 保持光线适度,白天充分利用自然光线进行照明,同时要避免阳光直射;晚上除开启台灯照明外,室内还应使用适当的背景光源。

②增加日间户外活动时间

● 户外活动接触阳光,能增加眼内多巴胺等活性物质释放,促进眼球正常发育并抑制眼轴变长,是防控近视有效、经济的方法。

● 儿童青少年应坚持每天日间户外活动不少于2小时,或者每周累计达到14小时。

● 户外活动要避开午后高温强晒时段。即使阴天,户外活动也对近视有防护效果。

③分龄管控视屏时间

长时间近距离使用电子视屏类产品,易消耗儿童远视储备量,是儿童青少年近视早发、高发的重要原因。

● 0~3岁婴幼儿不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视屏类电子产品。

● 3~6岁幼儿尽量避免其接触和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视屏类电子产品。

● 中小学生非学习目的使用电子屏幕单次时长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时长不宜超过1小时

使用电子屏幕学习时,屏幕中心位置应在眼睛视线下方10厘米左右,距离为电子屏幕对角线长度的4~6倍,观看30~40分钟后,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

④均衡营养充足睡眠

正常昼夜节律和充足睡眠对儿童青少年的眼睛发育至关重要。

● 幼儿、小学生每天睡眠应不低于10小时

● 初中生睡眠应不低于9小时

● 高中生睡眠应不低于8小时

05近视能治好吗?

近视一旦发生,不可逆转。近视度数随儿童生长发育逐年增高,至15岁左右趋于稳定,部分高度近视患者至成年后还在进展,会发展为病理性近视。

重要的事再说一遍:近视可防可控但不可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