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季轮回的时光里,咱们老祖宗留下一句智慧之言:“冬养三九,夏练三伏。”这短短八字,如同生活指南,揭示了顺应自然、调养身心的古老智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先说这“冬养三九”。一入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便是那“三九”,那是北风呼啸、滴水成冰的严寒时刻。老话讲,“三九四九,冻死猪狗”,足见其冷峻程度。然而,正是在这冰封雪舞的时节,人们才更要懂得“养”。何为养?一是保暖,穿上棉袄、围上围巾,屋里生起火炉,不让寒气钻了空子。二是食补,炖上一锅热腾腾的羊肉汤,配上红糖姜茶,暖胃又暖心,让身体积蓄能量抵御严寒。三是静养,早睡晚起,减少户外活动,给身体充足的休息时间,正如庄稼在冬季休眠,蓄势待春。

再谈“夏练三伏”。当夏日炽热如火,大地犹如烤炉,“三伏天”如期而至。此时“夏遇三伏,上蒸下煮”,汗如雨下成了日常。但老辈人却说,越是热浪滚滚,越要“练”。此“练”,一是锻炼,清晨或傍晚,选个树荫地儿,打打太极、跳跳广场舞,让汗水带走体内湿气,增强体质。二是耐性修炼,面对酷暑,不急不躁,心静自然凉,借机磨炼意志,培养处变不惊的心态。三是饮食调理,清淡为主,瓜果蔬菜、绿豆汤轮番上阵,既解暑又养生,让身体适应高温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瞧,这“冬养三九,夏练三伏”,不就是咱老百姓的生活哲学吗?顺应四季变化,冬天蓄力保暖,夏天积极应对,无论寒暑,皆以健康为本,智慧生活。这样的日子,过得才叫舒坦,才叫顺应天时,乐享人生呐!2024三伏天时间表出炉!哪天入伏?会很热吗?建议:早了解早准备!

三伏天,是炎炎夏日里最具代表性的时段,它与夏至、立秋这两个重要节气以及古老的干支纪日法中的“庚日”紧密相连。

先了解一下“庚日”。在古老的干支纪法中,“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巧妙结合,形成60个循环组合,即每60天就会出现一次完整的干支序列。在这个序列中,“庚日”每隔10天出现一次,共有六个。

这里有一句口诀: “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四庚数中伏,秋后一庚数末伏。”

意思是头伏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例如,如果夏至当天是丙辰日,那么接下来找到第三个庚日(如庚辰日),这一天就是头伏的起始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伏:紧接头伏之后,从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算起。例如,如果头伏结束于庚午日,下一个庚日庚申日就是中伏的开端。

末伏:等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来临,标志着末伏的开始,而第二个庚日则是三伏天的终结。比如,立秋当天如果是癸卯日,首个庚日庚戌日便启动末伏,再过10天到庚申日,三伏天正式结束。

以2024年为例,三伏天如下:

入伏(头伏):从7月15日庚辰日开始,持续10天至7月24日。

中伏:在7月25日登场,持续20天至8月13日。

末伏:立秋后,于8月14日庚戌日开始,延续10天至8月23日。

有趣的是,三伏天的长短并非固定不变。头伏和末伏始终是10天,但中伏有时长20天的情况,也有仅10天的时候,关键看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何时出现。今年恰逢中伏“扩容”,整个三伏天达到40天。

民间智慧告诉我们:“伏包秋,凉飕飕;秋包伏,热到哭。”意思是,如果立秋那天恰好赶上庚日(即末伏第一天),那么秋季凉爽宜人;相反,若末伏在立秋之后才开始,那么不仅夏季酷热难耐,秋天还有可能出现“秋老虎”现象,高温持续。2024年正属于后者,看来防暑降温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的生活主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气象学家也发出预警,由于受厄尔尼诺气候现象影响,2024年可能会比以往更热,极端天气事件也可能增多。因此,提前做好防暑措施,保持清凉舒适的生活环境,尤为重要。2024年三伏天自7月15日至8月23日,共历时4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