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说每一群蝉要在地下闷17年,鸣叫两个月,然后死掉。和刚刚高考完的那个暑假一模一样。”

作为学生,是不是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大学校园里每天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时常感觉到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初入大学校园的学子们,忙碌的步伐随着高考的结束而停滞。完全不同的学习方式和环境,让许多同学迷失了目标,感到无所适从,甚至怀疑自己的心理出现了问题。这样的现象其实并不是单例,而是一种多发于高校学生之间的心理障碍——空心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英国著名喜剧演员威廉姆斯Kenneth说:“我肯定不会形容自己是一个幸福的人。所有我认识的喜剧演员都是深深陷入抑郁,表现躁狂。但是他们用外表形像将其隐藏起来。”也许大学生们没有如此深度地心理抑郁,但处在人生阶段过渡时期的大学生的确会有意识地掩饰压抑自己真实情感的外露。有时,他们的情绪外在表达方式和其内心的情绪感受并不一致,不表达自己的真实意见、看法和态度,其喜、怒、哀、乐等情绪状态不易为别人所察觉,这就是大学生们的情绪内隐。大学生的这种情绪内隐一方面说明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自我控制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另一方面,说明了其内在心理情绪体验与外在行为表现之间存在矛盾和差异,这也是大学生空心病症状不易被发现的原因之一。

2001年,澳洲墨尔本大学精神医学教授DavidW. Kissane 首次正式提出“失志”的概念,他们发现许多癌症末期的病患,对生命产生了“存在”的绝望、无助、无望,且对生活失去意义与目标。但现如今,空心病主要群体早已从原始的绝症病人已经扩散到了大学生年轻一代中。患有空心病的人,表面看起就正常人一样,看不出来有任何异状,但内心却无比孤寂无望,往往只有与之极为亲近的人,才能查觉端倪。除了小部分人受到原生家庭、创伤事件的影响,有严重症状之外,大部分患有空心病的学生目前经受着一种困顿但又说不出原因的情绪,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也不知道方向在哪里,觉得悲观迷茫

根据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大学生超40%存在“空虚的自我”感觉;而这一现象可能从初中、高中甚至更早就开始,并在大学爆发。“空心病”往往是期望过高、责任过大等压力过后的产物。与抑郁症不同,“空心病”更多是一种价值观的缺失,传统心理治疗疗效不佳,最好的办法是调整心情,重燃希望。一些顶尖的学生觉得自己是在为别人活着,找不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严重的极端到甚至想轻生。心理学专家徐凯文说:“他们就像宝马车,没油了。我以前专门做过新生入学测评,这种学生的比例非常惊人,传统的西方心理学理论几乎无法解释和解决这个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催生“空心病”现象的复杂因素中,教育功利化成为许多人认为首当其冲的标靶。人们都渴望通过教育来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改变自己的命运,却忽略了教育过程中个人身心的健康发展。然而,当下的教育却承载着较多的社会压力与负担,教育的原初价值和本质发生了偏离——教育成为人们升迁晋级的助推力,成为社会筛选人才的标尺,成为人们通向上流社会的阶梯。可除了传授知识外,我们需要的还有对精神层面的培养人格的熏陶,而不是单纯的学习成绩、考试分数。在微博平台中,#为什么大学生不快乐#这一词条近日引起了较多的关注与讨论。热评一位博主发文:“工厂是上班,而大学就是上课,工厂有考核,而大学有考试,工人得到了工资,而学生最后得到了学分!而且大学生在学校里的课一堆,天天早八,还有各种无用社交,各种无用的水课,动辄就是1500字论文,而学生也是应付了事,跟流水线差不多,能快乐吗?然后大四还面临着升学,就业压力,好像也是既定的轨道一样,能快乐吗?”大学要培养的是多方面的人才,但是当前形势下的大学生似乎就只是为了考公考研就业而麻木地上课,考试。他们逐渐在这样流水线般的日常生活中,迷失了自我存在的意义,变得“空心化”

最好的大学生活,永远存在于高中的幻想里。上大学之后才知道的真相是读大学比读高中更累 。大学并不是像高中时候老师家长们说的那样“等考上大学就轻松了”,实际上考上大学了之后又忙又累,对于不想摆烂堕落、积极勤奋有上进心的同学而言,更是如此。环境变了,身边的人也变了,变成了一个更接近真实社会的场景,可以有很多的选择和方向,选择和方向变多了,明确的目标却难以制定;学习氛围变轻松了,但缺少高中强制的督促,各种诱惑层出不穷。我们在大学中面对的是对专业知识的渴望和水课心理的矛盾。读大学,是要完成从校园到社会过渡的过程,要从一个小孩子逐渐成长为成为一个成熟独立、有专业能力、有独立思考能力、有健全三观的成年人。学生们不想被条框约束成工厂里出来的机器人,而现实与理想的反差又让我们常常感到难以接受,如此反复累积,就成了空心病的诱因。

很多人都说这是一个制造焦虑的时代,从生活、知识、认知、财富等因素,各种声音无一不在提醒着我们要主动去获取而非等待。但如何才能获取,怎样做才能得到结果,自己是否具备这样的能力,这一系列问题,却造成了我们的迷茫。事实上,焦虑并不是现代才制造出来的,而是我们人类进化发展,为了应对潜在威胁,大脑一直存在的应对机制,只是每个时代体现的方式不一样而已,古代人为官忧国忧民、诗人思乡郁结成症、读书人数十载科考……比比皆是,焦虑成群,历史可以让我们看到,所谓焦虑无非是遗忘又重新开始的循环过程。所以,产生迷茫和悲观等情绪是正常的,我们不用恐慌或者就此被制约,让自己丧失对人生的梦想的构建,在人生进阶路上设置绊脚石,让心被无聊又无用的日常一点点腐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大学生的过去不快乐,所以不懂怎么能快乐;因为大学生的未来不快乐,所以不敢让自己先快乐”。好像追求所有非物质性上的答案,前人已经在历史的长河中告诉了我们不同的答案。但每个人都会在现世中寻找自己的答案,造成答案不同的原因我似乎没有必要深究,一旦深究总会走不出来。其实,找到你想做并愿意为其付出努力与时间的事,也是在丰盈你的内心。这样的事指的从来不是轰轰烈烈的大事,而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找到“心安一隅”。哪怕是做一顿可口的饭菜、找到自己喜欢的书,甚至路边发现一朵沾着露珠的野花也是一件伟大的事——你从来都与别人不同,有一双能够发现一切美丽的眼睛;花也因为你而不必孤独地凋零,短暂盛放却会永远印在你的脑海。找到有意义的事从来没那么困难,钩沉抉微,希望我们都拥有敢于快乐的勇气,获得全力快乐的能力。

“你不需要通关才可以享受生活

没有什么必须规定自己非要做的事

以前经常后悔自己做错了选择

对人说错了话,念书去错了城市等等

后来发觉世事自有因果

人生是单向不可逆的轨迹

所以人才会一直憧憬未知的路径

即便是重来一遍你也未必会满意重来后的自己

因此当下就好好享受未知的生活吧”

真实的情绪体验是一种自然现象,正如晴天雨天、日升日落、涨潮落潮、昼夜交替一样,是变化着的,流动着的。允许自己成为一个生动的人,生动意味着“有时我们是坚强的,有时我们是脆弱的”,“如果机缘没到,我单身也是很好的”,“我确实想找一个可以陪伴自己的人”……看见它们,允许它们,真实自有力量。支撑我们一直坚持下去的,是这样一种信念:我不想变成一个真正的“行尸走肉”。我们在与“空心”对抗,为自己注入各种各样形式的能量,从而让自己的内心丰盈起来。

三毛说:“真正的快乐,不是狂喜,亦不是苦痛,在我很主观的来说,它是细水长流,碧海无波,在芸芸众生里做一个普通的人,享受生命一刹间的喜悦……”我们一路跌跌撞撞、凄凄惶惶,终也逃脱不了生活本身,我们寻寻觅觅,以为在追求,也许俯仰之间,便丢失了生活的真谛,一定有一些东西,是我们不曾留意又不可或缺的,它们存在于冗长生命中的每一天,而我们每天微笑的理由,正应该是这些拂身而过的、不经意的瞬间......抬头看,也许我们每天苦苦追求的自我价值与意义,就在身侧。真正杀死一个人的不是找不到活着的意义,是放弃追寻有意义的活着,或将自我困于意义之枷。所以,不要轻言放弃追求,忽略生活的点点滴滴,细嗅蔷薇,你会发现,生命的意义广袤而多元,而你与一切事物的每一次邂逅都是在你心中播撒充满价值的种子,收获的果实总会时时出现在你的身边。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字 | 珞新传媒 新闻部 宋金阳

编辑 | 珞新传媒 新闻部 邓乐怡

运营 | 珞新传媒 新媒体部 洪昕雨

审核 | 胡静文 珞新传媒 刘艺博 王玥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