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公元1375年,刘伯温临死前送给朱元璋一筐鱼,可这却让朱元璋非常困惑。17年后,朱元璋突然想明白了,但悔不当初。

刘伯温58岁时,看着朱元璋这行事作风不太对,选择了激流勇退,回老家安享晚年。

可3年后,死对头左丞相胡惟庸却找上门,“陛下让我来探望你。”而且还带了很多补药。

刘伯温懵了,自己就得了个风寒,吃啥补药。可胡惟庸却撇了他一眼,“陛下让你按时吃药。”

好家伙,这分明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啊。

刘伯温很生气,但他又拿不准,这究竟是不是朱元璋的意思。实在是朱元璋这过河拆桥的事,干了不少,有前科啊。

但无论怎样,此时的刘伯温是没法验证胡惟庸的话了,而且,还不不知道这暗处,有没有人盯梢呢。所以,这药他是不喝也得喝。结果,果然不出所料,刘伯温的风寒不但没好,这身子骨还一天比一天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伯温一看,再这么下去,小命就没了。而且,这到底是不是朱元璋的命令呢。如果是,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那要不是,这事可就过不去了,得好好算算帐。

于是,这一年元旦这天,刘伯温拖着病体、冒着严寒跑到京城,去找朱元璋了。

朱元璋见到刘伯温很是意外,俩人寒暄了一下。于是,刘伯温就委婉地将胡惟庸给他送药的事说了出来。

谁知道,朱元璋听见和没听见一样,根本不在意,还说,“生病了,就要好好吃药。”

到这,刘伯温再看不出来他这非死不可的结局,可就真对不起这大明首席谋士的称号了。

于是,从京城回来,刘伯温就开始安排后事。他把自己耗尽多年心血写的《实务十八册》交给了自己的儿子,并叮嘱他,“我去世后,将这本书和一筐鱼一起送给陛下。”

20天后,刘伯温驾鹤西去。与此同时,朱元璋也收到了这2样东西。

他看着这《实务十八册》心情很是复杂,但看到那筐鱼时,直接呆住了,“这几个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元璋百思不得其解,不过他还有很多政务要忙,没多久,便将这事忘了。可谁又能想到,这筐鱼竟会成为朱元璋心中的一根刺。

17年后,当朱元璋明白了这其中的意思,悔不当初。

回想当年,朱元璋邀请50岁高龄的刘伯温出山,助自己打下大明江山。君臣二人,一人满腔壮志,想要重整河山,再现繁荣盛世,一人才华横溢、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他们二人之间惺惺相惜、配合默契,只是在功成名就之后,终究没能敌得过人心叵测、人言可畏。

自古皇帝都很怕臣子比自己更得民心,朱元璋也是如此。

随着大明朝的建立、稳定,民间越来越多关于刘伯温神乎其神的传说。

不过刘伯温的功绩确实可圈可点,为朱元璋谋划江山,建立明朝。为明朝建立制度,奠定了几百年的基业。就连大明朝的名字,都是他起的。

但朱元璋怕啊,他怕世人只知刘伯温,不知他朱元璋啊。

俗话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朱元璋,也没能逃过这个想法。

而刘伯温也早早看出来了,于是,便主动告老还乡了。可即便这样,朱元璋还是没有放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