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刚过,“五一”假期临近,从中短途旅行转换成中长线旅游,这给行业参与者来说,如何接住后面的市场红利,不得不加以思考。

尤其,一些国内旅游在线平台的长途游订单占比达到56%,这给各地旅游经济挑头的小城镇能否带去“真金白银”,挑战性还很大。

虽说,旅游活动是一种更偏向于精神层面的社会活动,但在提振消费的过程中,旅游已经不再是狭义的“吃住行游购娱”,以“旅游”为纽带,融合消费百业,激活数亿需求的“大旅游消费时代”已经来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两年,一批小城镇因独特风光、特色美食和品牌活动而崭露头角、悄然兴起。从榕江“村BA”、潮汕英歌舞,到淄博烧烤、天水麻辣烫,再到泉州簪花、开封“王婆说媒”,这些相继火爆出圈的小城镇,成为全国游客竞相“打卡”的目的地,给我国文旅市场带来更多活力。这背后都折射出旅游行业过去不再,产业边界处于消失和重构的进程中,由需求多元化来定义旅游景区将成为不可逆的趋势。

这个不可逆趋势,将在推动旅游业融合向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上,文旅、农旅等,涌现出蓬勃活力和巨大潜力,不断推进旅游业迈向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消费变化和认知不同,引领旅游业发展出现新趋势。

以“文旅”为例,足以诠释。文旅恰恰是实现人类福祉的最重要手段,文旅美好生活的创造者、美好生活的体验的提供者。文旅不简单只是一种物质消费,它更是一种精神消费,是美好生活的体验产品。

这就给旅游业发展,带来新挑战,以什么业态、产品为爆点成功“破圈”,接住泼天的富贵,带来流量红利,促进当地经济提振势头。

“五一”假期临近,县域旅游快速升温,一些小城镇,能不能抓住这次机会,还需精准把握旅游业当前的市场变化特点。

旅游业六大新变化,关乎能否接住“泼天富贵”?

1、出游人次,这个旅游业关键指标,“旅游网红”挑起宣传头把交椅。

一些地方,如何把游客吸引来?谁能做到有效转移更多游客注意力?“旅游网红”兴起,越来越多的小城镇被看见、被“打卡”,既源于许多小城镇本身的魅力,也离不开短视频和网络直播的助力,做到了能带来巨大流量。难在,如何培育“旅游网红”?如何抓住地方旅游发展的‘流量密码’,将‘流量’转化成‘留量’,把旅游产业的文章做大,这不仅涉及产业投资开发运营者,还需在地政府进一步做好营商环境优化及做好统筹和规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人均消费,尤关旅游业创收多少,旅游业迎来“薄利多销”时代。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最主要的还是经济复苏势头不强,下行压力加剧,很多人失业、减薪,已经失去了往日那种游山玩水的经济消费能力;即使有出行计划,“精打细算”的消费观成为主流,理性消费主宰着大众的出游打算,旅游业态、产品等,如何从价格驱动方面抓住游客的小心思,这才是关键。

3、市场需求,当前消费者旅游消费存在四种特性,即需求个性化、选择丰富化、行为多变化、追求品质化、花费理性化。

一句话“需求分层,体验为王,理性消费”,这对于旅游从业者来说,从产品功能性需求到情感需求,都需抓准了,以新场景、新空间为爆点的沉浸式消费,才能成功“破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一些游客广泛进入目的地居民的日常生活空间,愿意身临其境,去深入感受当地的日常生活,从而获得更丰富的生活体验,这种需求越来越浓厚;还在于,许多小城镇仍较好地保留着传统文化,包括古建筑、传统习俗、民俗活动、地域美食等,承接住了这些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动态更新,成为旅游业抓住市场红利的利器,解决重游率太低迫在眉睫。

一些小城镇,红起来不容易,继续红下去更不容易。这就需要各地把握机遇,在保留特色、创新玩法、提升服务、强化推广等方面持续下好功夫,扎扎实实地提升当地文旅环境的通畅度、舒适度和丰富度,能够切切实实达到惠民。

基于此,旅游是重场景,重场景的旅游+消费,一些新业态、新产品、新体验都需在内容、场景和精神体验方面定期上新,这方面游客愈发青睐具有鲜明主题体验、独特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

甚至,研发生态产品的开发和价值实现,成为一些旅游项目再出发的突破点,贵在“大自然是永远也翻不完的书,越来越多游客选择返璞归真。”

近几年,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实现文旅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载体,越来越被小城镇倍加重视,也是更多探索“生态经济”投资开发者的发展契机。

另外,无法通过投入来创造的,甚至难以用金钱来衡量的人文要素,越来越多融入旅游业态,走向跨界融合的别样天地,这才是一些小城镇富有“活力”的优质资产。

因此,旅游业要想获利颇丰,需要通过重新梳理当前“理性繁荣”式旅游市场的供需关系,持续动态更新,不仅要挖掘存量市场,把自己最大的杠杆“内容”做透了,要让风景与场景同在,场景或虚或实、或大或小频出彩,离不开有效策划,独特创意,夯实“内功”,做好产品抓好服务,还要开拓增量市场,让“科技”赋能,助力智慧旅游扎根落地,才能接住未知的“泼天富贵”。

5、“行走的绿色”成旅游业新趋势。

人间四月天,“春日经济”跑的欢,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出发乡野,感受自然的勃勃生机。尤其,关注乡村“打野”的用户中,亲子家庭占比近65%。

不难预测,“五一”临近,一个显著变化是绿色环保的旅行者增长迅猛,让绿色不止在眼前更在身边。年轻人越来越“精打细算”,自带洗漱用品成为90后的新风尚,打工人在拒绝主动加班外又主动拒绝“一次性洗漱用品”,选择自带洗漱包,在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情形下,又保障了入住的舒适安心。

“可持续旅行”理念正在融入更多外出旅行者的消费中,越来越多的旅行者通过亲身实践、评论等方式让低碳出行影响更多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负债率成旅游业盈利的关键,旅游业正步入房地产债务危机后尘,日渐艰难、危机随时爆发

虽说,当前旅游业成为提振经济,推动经济复苏势头的急先锋,一些旅游企业业绩亮眼,从去年到今年,盈利都颇丰。

但是,近几年各地政府通过城投公司大量举债投资旅游项目,相当一部分建成的不赚钱,还有一部分未建成的烂尾工程负面影响很大。

目前,旅游市场已经相当成熟,缺乏显著的市场机会和发展空间。因此,旅游企业应当进入滚动发展阶段,依靠自身的积累和循序渐进的开发策略,逐步拓展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此过程中,一些传统景区的突围出圈,保持持续营收的现金流,还要注重提升自身的融资能力,以应对潜在市场风险和挑战。

或许,旅游市场仍然充满无限机遇。不管是传统景区运营企业,还是新进投资开发的掘金者,要想抓住这些机遇,就必须摒弃过去盲目扩张、高负债的发展模式,转向更为稳健、小而美、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综上所述,这六大旅游业市场变化特点,承载的是万亿市场规模,给今年五一假期的行业参与者指明了方向,更在于小城镇文旅能够火起来,把迷人的、各具特色的“别处生活”呈现给前来的旅行者。

总之,今年五一假期,外出旅行者不仅可以前往老牌旅游城市“打卡”闻名已久的景点,还可以选择一座小城镇来沉浸式体验当地的日常生活,更能为当地经济发展献一点绵薄之力,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能有一番繁荣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