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清一代,自顺治入关后,清帝对皇族管控极严,粗略说即给予爵位、俸禄,而不给封地。

除此,为防止出现明朝“藩王作乱”的情况,清帝严格限制皇族行动,尤以亲王最甚。

清朝对亲王的管控,简而意赅地说:养猪

除了不允许出京,只要不造反,不引起极大的民怨,亲王在京城想干啥就干啥。

由此,清朝的亲王绝大多数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敛财。

他们整日想着的就是怎么赚钱,怎么花钱,极尽奢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晚清时期,皇城根下,一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顺口溜:

“恭亲王的房,豫王府的墙,肃王府的银子拿斗量。”

恭王府位于北京什刹海地区,占地6万多平方米,有“99间半”之称的后罩楼拦腰将之隔为府邸和花园,府邸堂皇庄重,花园优美繁华,堪比清帝居所紫禁城;

豫王府的墙要比其他亲王府的墙高出三尺。

封建时代,皇权至高无上,为维护皇权的地位,做任何事情都要讲规制,不能逾制。

好比只有清帝能穿明黄色衣服,只有清帝居所、陵墓和奉旨兴建的坛庙等能用黄琉璃瓦,一旦被发现逾制,轻者锒铛入狱,重则满门抄斩。

故而,豫王府的墙能够逾制建造且安然无恙,可见其特殊性,属独一份;

由于历代肃亲王都是爱财、有财、善敛财、懂理财的主儿,肃王府的财富经过百年的积累,达到了一个惊人的数字,用“富可敌国”四字形容都不为过。

至晚清时期,肃王府的银子都用不光,堆积在银库内都快发霉,不得已每年都要拿出来晒。

“无所事事,尽情玩乐”这便是清朝绝大多数王爷的人生写照。

然而,晚清有一位亲王,还是十二大铁帽子王之一,却显得特别“与众不同”。

他一反清朝绝大多数王爷“混吃等死”的风格,不爱金银爱改革,每天不是在想着怎么捞钱而是一门心思盘算着如何让已千疮百孔、摇摇欲坠的清朝转危为安,起死回生。

为了挽救腐朽的清王朝,他到了近乎疯狂的地步,可以说是丧心病狂。

他不但对侵略中国,残忍杀害无辜同胞的日寇卑躬屈膝,还为日本明治天皇穿丧服吊唁,做了很多无耻的事情。

且他为对日寇表忠心,将自己最小的女儿送给日寇做养女,后来这个养女成为了近代有名的女间谍、女汉奸,对中国、中国同胞造成了无法弥补和原谅的伤害,遗臭万年。

这位看起来很是“独特”又丧心病狂的亲王,就是末代肃亲王善耆。

那个被善耆送给日寇做养女的亲女,就是川岛芳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肃亲王,乾隆时被确定为世袭罔替的十二大铁帽子王之一。

第一代肃亲王的身份极其显赫——清朝开国皇帝皇太极长子豪格。

皇太极死后,豪格本是皇位的不二继承人,却因一时谦虚而错失皇位,也因此和另一个皇位有力竞争者多尔衮结下仇怨。

1648年,豪格被已贵为摄政王多尔衮革爵囚禁,在狱中悲愤自杀,年40岁。

后多尔衮猝死后,重新掌权的顺治皇帝为其平反昭雪,令其子富绶袭亲王爵。

乾隆时期,肃亲王被明确为十二大铁帽子王之一,世袭罔替。

经过九代传承,第九代肃亲王隆懃长子善耆,在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袭肃亲王爵,成为第十代肃亲王,也是最后一代。

作为末代肃亲王,又是朝中显赫要员,善耆参与并影响着晚清社会变迁,并承受着这一变迁过程的影响和挤压。

善耆的人生以辛亥为分界,扮演着看判若两人可细想来却符合历史发展逻辑的人生角色。

辛亥革命前,善耆说不上是个大奸大恶之徒,以当时的环境,及对爱新觉罗而言,他也算是个忧国忧民且颇具才干的“贤王”,为官清廉,性格豪爽,思想开明,善于用人,力主变革,一心想做个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的救国之臣。

然辛亥革命后,随着末代皇帝溥仪宣布退位,清朝宣告灭亡,愚忠之臣善耆开始变得丧心病狂起来,为了实现那纯属痴人说梦的复国梦,他甘心做日寇的奴才,卑躬屈膝,甚至联合外人对付自己的同胞,且意欲分裂中国的领土,极尽阿谀谄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