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新冠疫情之前,WHO认为疾病传播有三种形式:1、接触传播,即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或通过接触受污染的表面而感染病原体;2飞沫传播,病原体短程传播,当人们咳嗽或打喷嚏时产生大于5微米的飞沫微颗粒,然后飞沫落在受害者的嘴、眼睛或鼻子上传播病原体;3、空气传播,少数以小于5微米的飞沫传播病原体,这些飞沫会漂浮至很远距离,人们无意中被动吸入而致病。

阅读文摘

在新冠疫情初期,关于新冠病毒是否通过空气传播,全球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甚至有些避嫌、忌讳说“空气传播”(说是气溶胶传播)。

四年后的今天,世界卫生组织(WHO)更新了有关病毒等病原体如何通过空气传播的定义,以及空气传播的传染疾病分类。

这一更新是医学、公共卫生和流行病学领域对病原体传播方式的重大变革,必将对全球未来疾病预防和健康政策产生深远影响。

在疫情之前,WHO仅将少数能以微小液滴形式长距离传播的病原体,如结核杆菌,归类为“空气传播”。然而,在全球科学家的研究和公众压力下,WHO在2021年承认新冠病毒可以通过空气传播“致病",甚至是主要途径。

WHO此次更新指南,扩宽了空气传播病原体的分类,不再局限于液滴大小和传播距离。这意味着更多传染病可能被认定为是通过空气传播,这将对公共卫生措施,包括医院内的隔离措施和防护装备的使用等,带来重大影响。

这是在过去两年多时间内,全球医学专家、公共卫生和流行病学专家争论后最终作出的决定,是基于新冠病毒在封闭空间里通过空气中微小颗粒传播致病的确凿事实和证据。

虽然这一更新仍存在着争议,因为它要求实施更加严格的公共卫生疾控措施,但这是向正确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有助于有效地防控空气传播的传染性疾病扩散和人类健康安全。关注详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AI医学系列讲座,4月21日(周日)晚8点在线

主讲:时占祥,主动健康干预技术协作平台

主题:AI在创新药研发不同阶段应用及扩展前期

简介:AI技术助力并加速新药研发的不同阶段,包括候选物筛选;临床试验前动物验证;临床试验招募和监测临床效果评估等。除了药物研发传统过程中AI技术应用,还有哪些创新应用和成功案例,包括AI技术针对上市后药物临床效果监测和不良反应分析。本期讲座内容面向药企研发人员、临床研究和临床试验人员以及AI医药研发领域的专业人士,分享如下:

1. 筛选新药候选化合物及案例解析

2. 鉴别精准有效药物和治疗决策支持

3. AI辅助临床试验设计和患者参与筛选

4. 如何使精准医学做到“PnP”鉴别最佳获益患者

5. 为什么药物无效不是患者问题,是干扰因素?

6. AI驱动药物研发领域的五项预测

报名微信:GlobalMD202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注我们,获取生物医学前沿最新资讯